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渠江船工号子成功入选传统音乐名录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谷雨将至,雨水越发多起来。渠江边,烟雨蒙蒙中,渠江号子传承人梅才挺招呼同伴唱起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一声吼,一根索索搭肩头哦……山高路滑麻爬险滩呢……”这声悠扬的号子,曾在渠江边消失了近50年。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条河流,这些河流造就无数支船歌。渠江号子是川江号子中的一种号子音乐,是川渝地区劳动号子中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曲调。

4月10日,随着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渠江船工号子成功入选传统音乐名录。渠江号子,和它背后的故事一起再度进入大众眼帘。

渠江船工号子排练现场

# 消失 #

时代发展 船工逐渐转行

“从我爷爷到我,我们是三代船工。”4月17日,四川广安渠江岸边漂浮着一艘游船,68岁的夏仁全是船的主人,也是一位老船工。

在滴答雨声中,夏仁全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回忆起那段岁月。那时候拉船很危险,稍不注意就可能丢性命。家境贫穷的他出生在船上,到了十二三岁,为了生活不得不去拉船。

那个时候,无论冬夏,都得赤着脚板,脚蹬石头手扒沙,路上一些石头长着苔藓很容易打滑,稍有不慎就可能丢掉小命。冬天河边打霜下雪一样前行,如果船只因水位变浅搁浅,还得脱掉衣服在冰冷的河水中将船只向前推进。

“渠江水呀弯又长,滔滔不绝入长江。今日开船去打广,险滩恶浪往前闯。嘿啰嘿啰吆,嘿啰嘿啰吆……”不仅是白天拉船时会喊号子,夜晚大家聚在船上休息时,也会一起唱号子。

但由于轮船运输的发展,川江航运基本实现运输机动化,以人力为动力的木船运输在竞争中逐渐淘汰出局。木船数量大大减少,拉动木船航行的船工也骤减,随着航运社的关闭,船工们纷纷转行。

时过境迁,这种基本靠口耳相传的传统曲艺也随着一些老船工的逝世渐渐被人遗忘。

# 复兴 #

一拍即合 几代人的执念

“我们热爱渠江号子,想把它保护起来,让后人也知道。”和夏仁全相似,梅才挺的父亲梅文平也是一位拉船几十年的老船工。儿时,梅才挺曾跟随父亲上过运货的船,在号子声中长大,了解船工生活的艰辛。

梅才挺父亲逝世前,反复叮嘱他,要将渠江号子传承发扬下去。那时,梅才挺心里便埋下念头,但苦于自己是法律工作者,没有足够能力将团队重新搭建起来。

梅才挺(右二)与渠江号子团队部分成员

时间来到2018年,曾经的老船工李文广看中梅才挺出生船工家庭的身份,又是律师,人脉广,便找到梅才挺,想要一起重新将渠江号子发扬光大。

作为一名地道的纤夫,年近70岁的李文广曾经当过小船工、号子手、号子组长。从7岁到29岁都生活在河滩上,对渠江号子有着深厚的感情。退休后,李文广甚至到成都专攻渠江号子研究与传承保护工作。

于是,梅才挺和李文广一拍即合,找到原先岳池县航运公司的老船工及亲属,自筹资金,在原岳池县航运公司所在地罗渡镇盐码头建立起渠江号子传承基地和传习室。

# 传承 #

获省级非遗 苦心终不负

“得到政府支持之前,我们一直是自己贴腰包。”2018年到2021年三年间,一直是梅才挺和团队的人自己补贴经费。其中,梅才挺自身投入了大约六至七万元。

早期经费不足,为了找免费场地排练,雨天大家就在桥墩下,酷暑天就在树林里或广场上。平时,梅才挺一有空便带着大家到乡镇义演,到罗渡小学讲述渠江号子的历史故事。慢慢地,渠江号子的知名度逐渐打开。

梅才挺(前左)正在排练节目

从最开始的几人,到最后有音乐爱好者加入进来,规模逐渐达到上百人。好消息也传来,2021年,渠江船工号子评选上第五批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政府的支持,梅才挺等人一直苦恼的资金问题也得到解决。

4月10日,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渠江船工号子成功入选传统音乐名录。渠江号子,逐渐走上正轨。

“我的目标不仅在此。”梅才挺心中,还藏着一个愿望,希望能够让渠江号子走出广安,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如今,梅才挺也正在着手召集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业团队,以艺术形态结合渠江号子的原生态做成音乐剧,到大舞台上展演。

新闻知识多一点

号子最早起源于人类向大自然索取食物和与野兽搏斗时所发出的“哼”“嘿”声音。

资料记载,古时,水上航运业发达,木船是水上的主要运输工具,没有机械动力,以人力为主,木船上劳作的人员称为船工或纤夫。

作为长江支流的渠江,河道地质、水文情况复杂,水位变化大,靠人力推动或拉纤航行,江上纤夫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人。

船工们为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闯险滩过激流而集结力量,在劳动中创造了独特的船工号子,一呼众应,提高精气神,船工号子文化也就应运而生。

川渝一带的船工号子统称为“川江号子”,是川渝地区劳动号子中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曲调,来源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流域。2006年5月,“川江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渠江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长江的二级支流,“渠江号子”与“川江号子”一脉相承,吸取了“川江号子”“涪江号子”“嘉陵江号子”等精髓,并融入渠江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渠江号子”。(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