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有趣的问题:你的身体有多少原子在对方体内循环

世间万物,尽可分为宏观与微观,从一草一木到星球宇宙,从分子原子到电子质子。

当然了,由物理学可以知道宏观物质皆是由微观微粒构成,那么便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每个人身体内的原子等微观粒子又有多少是循环着进入过他人的身体内呢?

忒休斯悖论

通过生物学我们可以知道细胞是组成一切生物体的根本,而相比于过于微小的原子,细胞的体积要比原子的体积大得多,因而我们可以先研究细胞在人体内的生命循环,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在生物体内的循环。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但同样细胞也会进行着“生老病死”,而实验表明平均每2.4年,细胞就会进行完一次更新换代,从我们出生到长大已经历经了不止一次身体内细胞的更新换代,那么长大后的我还是原来的我吗?

这便是所谓的忒休斯之船悖论范例,举一个宏观上的例子来讲会更加直接明了。

比如通过不间断地维修和替换相关部件可以得到一艘能够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甚至更久的船,而从第一块腐烂的木板被替换之后到所有的功能部件被全部替换过一遍,那么这艘船便会拥有了全新的功能部件。

展开全文

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全新的航船还是否是原来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如果是,但是它已经不再拥有原来相同的功能部件;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就不再是原来的忒休斯之船了?

通过亚里士多德描述物体的四因论可以认为船还是原来的那艘忒休斯之船,因为构成船身的材料虽然改变了,但船的设计目的并没有变。

忒休斯之船作为一个整体相较于组成其本身的木板显得更加宏观,且忒修斯之船在现实中也是为了证明和纪念忒休斯,即使材料改变,但宏观上船的设计装饰没变,目的意义也不曾改变,因而可以认为船还是原来的那艘忒修斯之船。

而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因为“全同原理”的存在,虽然组成身体的细胞被更新换代了一遍,但是新陈代谢并不会改变细胞的性质,同类细胞之间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从而我们身体的性质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解决完忒休斯悖论,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正是由于细胞在身体内各司其职且拥有不同的性质,从而构成了身体各个部位的不同特性,而细胞本身的更新换代也并不会引起身体的变化。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构成细胞的物质与世界上所有的物质一样,都是由元素构成的,而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并且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元,原子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等化学键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分子,分子又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不仅如此,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由此我们可以将微观粒子从大到小排列为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等。

由于我们的身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又是由不同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我们的身体也是由原子、分子等微粒构成。

原子的循环不同于细胞所具有的生命性、复杂性等特点,原子是一种没有生命体的微观粒子,因而在经过某些作用时,原子能够被分解,然后再经过其它化学反应被合成,从而能够在生物圈内进行着循环。

就以碳循环来说吧,主要就是指碳元素即C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中交换循环。

在生物圈中,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CO),在水(HO)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CHO)并释放出氧气(O)。

由于发生了化学变化,导致氢氧原子的组合分解并发生了重组,而由于人类的呼吸作用,消耗体内的葡萄糖(CHO)、水(HO)并通过吸入氧气(O)产生了二氧化碳(CO),再释放能量,这便伴随着C元素的循环。

由于元素是原子的总称,即也可以认为是C原子的循环。

人体内排出的二氧化碳(CO)会再次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CHO),最终绿色植物会随着食物链将C元素送入人体。

若是以氧元素O来说,人体内呼出的(CO)会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O)被再次吸入人体,这也算是O原子的循环。

就像碳循环包揽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元素原子的循环是不受空间距离的影响的,由于整个地球物质循环是连为一体的,当原子进入到各个循环圈之后,便是天高任鸟飞。

但从结果来看,在经历这么多年的呼吸作用之后,相同的原子或许已经在不同人身体内游历一遭了,

也就是说,你体内的原子确实也有可能在女神体内循环过,想一想是不是有点激动?

总结

地球作为最大且唯一的生物圈,伴随着各个元素周而复始的循环流程,然而,原子作为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依旧还是属于微观范畴,即使当我们拥有了原子会在女神身体中存在的可能性,在宏观事实上来看,概率便是可以忽略不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