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公众号环球情报员,ID:huanqiuqby,日本通经授权转载
由于国内资源有限,日本在发达国家中并不具有十足的先发优势,但却能长期稳居GDP世界前三的位置;这里边,商界的贡献度可谓是相当巨大的。
1995年是日本公司发展的巅峰时期。当年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149家来自日本,这一数字仅次于美国的151家。
▲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部分国家上榜数据统计,日本数量名列第三
而在最新上榜的企业中,有着高度相似的背景,它们同属于日本最赫赫有名的六大财团。
这六大财团分别是三井财团、三菱财团、住友财团、富士财团、三和财团和劝银财团。
财团,在日本特指的是掌握着大量资金和资源,且经营着相当数量子公司的集团。据统计,六大财团的名下资产,垄断着全日本约60%的经济总量。
▲日本六大财团旗下主要企业一览
六大财团的腾飞之势,基本认同为是在二战之后,几乎伴随着日本经济复苏的全过程。
那么财团的崛起,有着什么样的契机?
▲领域繁杂、业务纵深度广,是财团一个典型的特征
走向近代,财团初起
虽然说日本财团是在二战后逐渐发家壮大的,但他们成长的历史渊源,很早便存在了。
公元19世纪,当时正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末期,外藩割据、财政恶化、通货膨胀、农村土地兼并等问题接踵而来,国内哀声一片;
而此时临近的俄国以及大洋彼岸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又对日本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体制危机。
▲1853年的美国“黑船来航”事件,狠狠地给腐朽统治中的日本敲响了警钟
远居于沿海边疆的外藩长州、土佐、萨摩等,在外部势力长期的影响下,也是最早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人。
面对国家日益衰败的境况,他们决定联手组建军事同盟,以达到推翻幕府、还权天皇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幕派”。
虽然地方力量和中央力量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在彼此的长期通力合作下,终于迫使江户幕府第15代将军,在1867年将政权归还给天皇,史称“大政奉还”。
自此,从战国时期开始,架空天皇、纵贯700余年的幕府统治,在日本最终落下了帷幕。
▲历史画“大政奉还现场”
在大政奉还的次年,日本正式开启了“明治时期”。当时国内的政权动荡刚刚平息,满目疮痍。
这让明治天皇深刻地认识到,实施维新变法的迫切性。上台后不久,他就提出将西方作为未来日本学习的目标,并推动三权分立、实现国家工业化、西式教育等计划的实施。
日本后来在近代化方面的强势表现,确立了明治天皇这场维新运动在日本历史上不可取代的功勋地位。
▲派遣到海外留学的日本学子。教育的重要性,日本政府很早便认识到了
思想上的进步,带来了政策和物质上的变革;而政策和物质上的变革,也为日本商业的发展,培育出了良好的土壤。
其实早在明治维新前幕府末期的江户时代,日本就有着浓郁的商业氛围。商品贩卖、钱庄等生意,成为了当时日本最赚钱的几个行业。
三井、住友及安田等财团,就是因此走上致富之路的;而最晚诞生的四大财团之一的三菱财团,也恰好是在明治初年以运输业务起家。
▲最早的三菱合资会社,位于东京都千代区丸之内附近,颇具西式建筑风格特色
三菱财团主营业务的改变,实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财团商业风向扭转的一个重要标志。
那时候的日本国内,产业类型十分单一,农业占据着国家财政收入绝对大头的位置;商品贸易虽然小有规模,但市场仅仅局限于国内,上升空间十分有限;
而对近代国家兴盛有着重大意义的重工业,基础则可以说得上是一张白纸。这是日本明治维新亟待解决的一个糟糕状况。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时事报》上发表的“脱亚论”,被认为是唤起国民观念觉醒的一个重要诱因
如何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呢?日本的想法,还是继续对标西方。
从1880年开始,为加速工业化进程,日本推行了“殖产兴业”的一系列方法,包括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明创新和注重发展民用企业等内容。
除此之外,政府还大胆地下方特许经营权,将军工、铸币、铁道以及印刷等特殊部门以外的官营企业,以低廉价格转卖给具有一定实力的资本家,这其中便有三井、住友等小有名气的企业。
▲三井在明治时期最早经营的部分产业,大多是原国营的工业部门
在国家力量的大力支持下,私人资本日渐庞大起来,形成了日本最早的财团。他们与日本政府关系密切,涉及的领域大多关乎国运民生,例如运输、纺纱、银行以及钢铁等。
后来经过不断的兼并、重组和整顿,日本形成了以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为领头羊的四大财团,以及其他数十个规模不一的中小财团。这些财团的出现,是日本实现近代工业化和国家崛起的重要推手。
在内忧外患的特殊情境下,日本政府做出了“刮骨疗毒”的改革举措。
其中特许经营权对民间的下放,培植出了一批具有广泛号召力的大财团。这些大财团的出现,改变了日本原先落后的工业面貌,也成为了国家最坚实可靠的经济支柱,影响深远。
▲成就突出,明治时期工业遗址分布图。这些遗址的重大意义,被《世界遗产名录》的记载所认可
成也战争,败也战争
进入到20世纪,在符合先进生产力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支撑下,日本的综合国力,得到不断地攀升,工业发展水平居于全球前列。成为除西方世界以外,唯一一个处于东方的帝国主义国家,但他们并不满足现状。
自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后开始,朝鲜半岛的命运,便不再被他们自己所掌控。先是被迫与清朝解除藩属关系,之后又因政治渗透等原因,让日韩合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1910年,在半岛亲日派政治人物的推动下,日本和大韩帝国签署了震惊世界的《日韩合并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宣告着朝鲜半岛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被中断。
▲当时大韩帝国领导人李完用签署的《日韩合并条约》原件,他本人也被后人唾弃为是百年难遇的“卖国贼”
虽然对外宣称的是合并,但这只是日本殖民的一种“美化说法”。统治朝鲜半岛后,由于当地近代化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殖民当局想尽办法,征召了大量的低廉劳动力,这很好地转移国内一些接近饱和的产业;而狭隘的市场,也因人口的增长,慢慢地开始扩大起来。
这时候的财团们,当然也嗅到了这波千载难逢的机遇,纷纷进驻朝鲜半岛,扩大自己的商业帝国。在一块未经雕琢的新土地上,日本财团的力量很快便展示出来。他们陆续投资了不少朝鲜半岛上的工业、运输以及百货等产业门类,将股份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朝鲜半岛的近代化进程。同时也为财团乃至整个日本的资本积累,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和信百货,就是在日资的扶持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大公司
至二战前期,日本的工业实力和商业竞争力,已经是帝国主义国家中,佼佼者的水平。
而战争中最本质的比较,就是军事实力上体现的差距。日本能够进行行动的原因,与其精良的装备武器不无关系。
三菱财团旗下的三菱重工,生产的军事武器包括飞机、坦克、军舰等,在当时基本上都是名列世界前茅的水平;而除了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等企业同样也是军事武器的主要生产商,他们无一例外都有着深厚的财团背景。
▲二战期间军事装备的供应,日本基本上能够保证自给自足
军火生意的兴旺,使得财团的经济水平,又升级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正所谓物极必反,大发战争横财的他们,所以在战败之时,也受到了来自世界的制裁。
1945年10月,在联合国盟军司令部接管日本不久后,他们做出了财团是“促成战争经济基盘”的判断,并采取一系列的强制手段以达到解体财团的目的。
▲盟军司令部扣押财团的储备资产
自此,在数十年间日本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财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
完备而富有生命力的产业集合体,被瓜分得四分五裂,破产的新闻屡见不鲜。一度传奇一度衰败,财团的未来,变得迷茫起来。
满血复活,利弊皆有
在战后,为了经济社会的再度构建,日本政府做出了继续扶持财团经营的决定。
在一些关键领域上,重新放开经营权。国家层面的又一次发声,把原本松散的财团力量,再一次集聚起来。
▲抓住机遇,战后重建时期迅速奋起的财团们
原本四大财团中的三井、三菱和住友,基本保持着原先的架构,重组完成;新晋的富士财团,大多继承了原先安田财团的资产;除了老大哥们焕发二次青春,劝银和三和两个新晋财团,也很快占据了市场大量份额。
六大财团垄断、以及数十个中小财团并存的局面,基本成型。
▲丰田是三井财团的“代表性杰作”,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他们壮大的基石
这个时期的三菱,可以说是日本较具代表和特色性的一个财团。
从明治时期以运输业起家,再到战后的无奈惨遭解体;经济重建时期后苏醒的三菱,并没有急于凝固力量,而更像是一个血脉亲密而又相对松散的商业联盟,以独立经营为主基调。彼此之间,甚至还存在着竞争关系,例如三菱重工和三菱电机。
日本的财团模式,和邻国韩国的财阀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但他们不同的是,韩国的财阀大多由家族垄断,且持股成分复杂,这尤其在98年金融危机对外资进入的放开后,变得尤为凸显;
而日本财团,以多角化的相互持股来达到对各公司经营的一种制衡,很少会出现“一言堂”以及”灯下黑“的尴尬,这有利于财团内部健康竞争环境的构建。
▲和韩国财阀彼此间不断的角力不同,日本财团更倾向于通力协作达成目标。三井住友银行,就是三井财团和住友财团各自金融业务合并诞生而来的典范
虽然在运作模式上,日韩财团有着各自特点;但与政治暧昧不清的关系。经济上的强势地位,必然会触及到政治领域,而这在选举方面体现得十分清晰。
近年来,日本各地的选举活动不断爆出“政治献金”的丑闻。参选者到底是为了民众谋利还是为了财团牟利?一时间舆论纷纷。
▲在日韩,经济和政治往往是一对斩不断理还乱的孪生兄弟
日本的财团,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支柱。
▲资源有限,若没有资本密集的发展模式做后台,日本的经济体系将会不堪一击
无论人们是褒扬,亦或是贬责,在现实层面,都无法改变它长期以来作为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稳固地位。
※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 完 -
小通长期撩想兼职投稿的小伙伴
后台回复【投稿】即可见详情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转载原创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致力于做新鲜有趣的日本相关科普
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