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曾出现过成千上万名爱国武将,但如岳飞一般能够在民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对后世社会的思想文化上产生深远历史影响的民族英雄却并不多见。岳飞在民众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因为他自身所拥有的的道德品质是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
他在传统儒学思想的熏陶下,用其短短的一生中表现出了“精忠报国”“舍身忘死”的民族情怀,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可以说,岳飞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精英人士与中国传统儒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岳飞身上体现着传统儒家思想
身为岳家军的统帅,岳飞在其短短的一生中指挥了多次战役,他也被人们称之为“常胜将军”,翻阅相关史料,岳飞二十岁从戎,仅仅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便从一名无人问津的小兵坐到了枢密院副枢密使的职位。
这期间岳飞对内平定了动荡,对外抗击了辽军。尤其是在抗击敌军的过程中,岳飞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多次军备粮草不足的情况下击退辽军,屡次刷新以少胜多的战役记录。
从岳飞的军事思想中就可看出,他是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熏陶,也对中国古代军事理论进行了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岳飞将儒家思想贯彻到从军作战中,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常胜将军,能够在战场上变得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是因为他的道德品质中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要求的“智”和“勇”。
1. 治军作战智勇双全
治军作战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岳飞也不是普普通通的莽夫,除了要有勇敢的品质外,更多的是要有作为一个军事家的智慧谋略。“为将无谋,不足以缚匹夫。”便是岳飞心中对治军作战需要用谋略智取的想法。
岳飞的“智”在收复襄阳之战中就展现得淋漓尽致,襄阳对大宋王朝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若是将襄阳收入囊中,便可攻可守化被动为主动,不用再时时提心吊胆看着虎视眈眈的金、伪齐。
而岳飞则在此次战役中是一个关键人物,他的对手是伪齐将领李成。岳飞带领岳家军赶往襄阳城与李成决一死战之时,本以为争夺襄阳之战会是一场恶战,要知道那时李成足足有数十万的部队,而岳飞手下可供指挥作战的却仅仅只有八万人。作战人数的差距给岳飞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但足智多谋的岳飞却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伪齐军的漏洞,原来是将领李成没有根据地形来排兵布阵,他将适合在险要地势下作战的步兵放在了平地上,而将适合在开阔平原上作战的骑兵布置在江岸边。
岳飞心中大悦,最终凭借着对地势的清晰判断取得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他的智慧是深刻理解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所得到的,也是其能够赢得这场战役的根本。
而岳飞的“勇”则是在他身上体现出来最高贵的品质。据《鄂国金佗续编》中记载的文字:“惟大人许飞以遗体报国家,何事不敢为。”
可看出岳飞的勇敢是他成为一名优秀军人的关键所在,他敢于在强敌面前义无反顾的前进,不惧军事实力雄厚的金军。可以说,岳飞是宋朝军队的主心骨,他勇敢无畏,敢于挑战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将士们,他手下的张宪、杨再兴等人都是岳飞精神的受益者与传播者。
郾城之战,在将士看到敌军大将兀术带领军队反攻郾城生出退却之心时,是岳飞身先士卒不惧生命危险,攻入敌人阵前,一鼓作气击败了实力雄厚的金军。
有着一颗“精忠报国”之心的岳飞,以他的身先士卒、宁死不屈成为了民族英雄的楷模,也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中最高道德范畴之一的“勇”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2. 以“儒家”为本的“理学”思想
岳飞对自己的用兵之道,主要用五个字来概括,分别是“仁、信、智、勇、严”,可见岳飞本人崇尚仁义的,他的心中“仁”这一字占据着重要的分量,而“仁”便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被儒家当作是人生追求的道德规范。
有着强烈儒家思想倾向的《左氏春秋》成为了岳飞的好读之物。《宋史》中就曾记载:“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尤好《左氏春秋》……。”作为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以儒家为本的宋朝理学可谓是宋朝哲学的主流。
《鄂国金佗续编》中写道:“飞用兵,虽伐叛,亦以广上德为先。”虽是一名身穿铁甲的将军,但岳飞的心中却是存在着“大爱”的。在作战之后,对待投降的士兵乡民们,岳飞并未赶尽杀绝,他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有着“仁”的观念,所以才做出了“……释其余党,不妄戮一人”的行为。
在平定游寇曹成的叛乱中,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受到了彼时还是曹成手下杨再兴的猛击,杨再兴还杀死了岳飞一母同胞的弟弟岳翻等人。
按理说,在这样的深仇大恨之下,岳飞不杀了杨再兴都是好的,可是岳飞不仅没有报仇,反而重用了杨再兴,“吾不杀汝,汝当以忠义报国。”
岳飞看重杨再兴身上的价值,杨再兴对国家来说是一个有用的人才,所以他能放下恩怨,这样的行为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而受到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岳飞做到了,并且他还将“仁心爱物”的儒学思想体现在了岳家军的纪律性上。
二、传统教育与社会环境对岳飞思想影响深远
1. “精忠报国”的传统家庭教育
两宋交替时期,在政治、文化上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而岳飞就出生在这个特别的时期,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其被家庭传统教育影响深远。那时宋代的儒学传统思想集中体现家训、家教的著作上。
这些著作所阐述的儒家爱国主义教育对那时百姓的思想影响深远。如司马光的《家范》、《书仪》赵鼎《家训笔录》等专著。
而岳飞的母亲姚氏便深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的家庭妇女,所以才有了岳母刺字之典故,使岳飞成为了“精忠报国”四字的“最佳代言人。”
根植在岳飞灵魂深处的忠君爱国思想也与岳母的教育分不开,也是岳母对岳飞说出了“命以从戎报国”的话语。可以说,正是岳母的传统家庭教育促使岳飞成为了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2. 岳飞英雄情结的形成与政治环境分不开
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繁荣发展,但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却极大削弱了整个宋朝的军事实力。而军事雄厚的金国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宋朝视为是最强劲的敌人。
金人在中国北方地区频繁作乱,而生于燕赵之地的岳飞更是从小就生活在战乱的动荡中。他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体验得最深,所以在岳飞的心中自小便有着英雄情结,这是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所产生的。苏轼曾对此发出过赞叹“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图史者比比皆是。”
中国北方的百姓们大有着彪悍的民风,深受金兵焚杀掠夺的人民有着很强的抗争意识。再加上,岳飞所受到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他那种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对岳飞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岳飞才能在面对金人来袭时从不退让,而收复中原这四字也是他自己对自己的鞭策,是他成为民族英雄、抗金名将的驱动力。
三、总结
岳飞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巨大的精神力量,他是足智多谋、机智勇敢的。虽是一名武将,他却并不是刻板印象中的鄙陋之人,他有着足智多谋的战略布局。作为一名军事家,不管大小战役,不论金人在军事实力上是怎样的雄厚,岳飞始终都表现身先士卒的担当。
在他的领导下,岳家军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有着严明的纪律性,同时也有着“仁心爱物”的表现。可以说,岳飞用他一生的英雄事迹来展现了传统儒学思想对他的影响。
所以,岳飞才能发出“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的感慨,是因为他深受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他,有着刻在血液里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这种英雄气概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纵使岳飞被秦桧陷害而亡,他的精神却是永驻于世间的。
在南宋被蒙古入侵之时,岳飞的忠君爱国思想便展现了出来,而同是民族英雄的文天祥也是深受岳飞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外敌不可怕,可怕的是军人们失去了爱国心,而岳飞的存在正是无数士兵们在抵御外敌时的精神支柱。因为有岳飞这个民族榜样,后人们才能行走在精忠报国的道路上永不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