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孤悬于大海的克里特岛,跨过迈锡尼颓圮的城墙,走进希腊林立的城邦,一路探寻微渺的古希腊踪迹。今不似昔,宏伟的宫殿只剩残垣,精美的壁画落了华彩,精巧的手工制品流离四方,所有的辉煌都在历史的长河里偃旗息鼓。然而,文明会失落,但不会被遗忘。即使希腊文明已经落潮,但是我们依然铭记山海相映所孕育的城邦文明。城邦文明可以说是希腊文明勃兴与繁盛的最佳写照,它作为希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发展的早期时代,提供一片沃土以厚植人类文明,开辟了爱国的自由自治精神先河。人类文明的形态与轨迹,多少可以在希腊城邦的时代找到源头。
希腊风光
城邦的起源
城邦是古希腊社会里最为基本的政治单位,同时也是古希腊原创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的出现是自然和人为的双重作用。
希腊半岛地形起伏大,山体纵横而崎岖,自然环境的阻隔导致人群以散居团体的形式共同生活,小型团体日渐发展,最后形成了独立发展的城市国家。迈锡尼政权倒台之后,希腊大陆上的人群构成渐趋复杂,为了更好的进行领导,一套明确的法律和政治制度应运而生,这便是城邦制度的由来。至于城邦的具体形成方式和途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世界通史》列出了三类,分别是:早期移民和后来大殖民运动中建立的城邦、氏族制度解体并征服其他居民的过程中建立的城邦、在自身氏族的制度解体和阶级分化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形成的城邦。
古希腊地形图
其实早在古希腊时代,先贤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早已对城邦的形成做出了探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述了城邦的起源,人存在着吃、穿、住的需求,但是单靠个人能力难以满足个人需求,于是就出现了社会分工,不同的人各司其职,进行生产,进而形成了交换与消费。这一种利于永续发展的生存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进行聚居,形成了公共居住区,便形成了城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同样谈及城邦的历史起源,亚里士多德认为先是由男人和女人、主人和奴隶这两对共同体相结合,形成了家庭共同体,家庭联合便形成了村落,村落发展到可以自给自足的程度,便产生了早期共同体的目的——城邦。由此看来,环境的封闭性是城邦形成的自然原因,而人为原因从根本上说来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需求关系。
城邦的特征
公元前8~前2世纪,希腊整体上是由数百个独立的城邦自由统治与管理,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形成小国寡民的特点,具体特征如下:
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分布图
(一)高度的城邦意识
在古希腊人的眼里,城邦是至高无上的国家形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古希腊人聚集在特定的城邦里,过着群居生活,独立而自治。他们对于城邦充满了热忱的爱,甚至可以为了城邦的和谐与稳定浴血奋战,献出生命。这一种城邦情结可以称为“城邦崇拜”或者“城邦本位主义”,其实就是视城邦如生命,维护城邦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从内部看,古希腊人致力于维护城邦这一种最理想的治理模式,他们遵循着城邦自治的原则,守护着小地区里面的和平秩序。众多城邦之间有时可能会因为某些冲突而短兵相接,但是它们的本义并非是占领和侵犯其他城邦。因为城邦之间都心照不宣地奉行着独立与自治的原则,他们想维护的是本邦的完整治理,追求一种“独自安好、各自美丽”的状态。
伯罗奔尼撒半岛
而从外部看,即使是发生了军事侵略与占领,城邦在变迁的过程中,也没有丢失城邦第一性的思想。在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的发展过程之中,利益的冲突愈演愈烈,于是开始剑拔弩张,进而开展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几乎当时希腊所有的城邦都投进了这一场战争之中,最终雅典落败,斯巴达取得了希腊的霸权。然而在斯巴达取得了胜利之后,仍然是进行着城邦的治理模式。所以即使希腊各城邦之间的实力此消彼长,霸主轮番上位,但是城邦的体制理想一直留存在古希腊人的理念之中。
(二)政治共同体
城邦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不属于单纯的军事同盟或者民族,应该说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作为政治共同体,希腊城邦内部成员构成种类不同,但是政治上的规范却十分严明。城邦里人群分类不同,有成年男子、妇孺和外邦商客,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职业。在政治规定里,公民阶层具有行使城邦事务管理能力和履行公民义务的权利。在公民阶层里,人们天生平等,享有对城邦的治理能力,应当轮流执政。
城邦内居民的生活状态
公民是古希腊城邦制中政治地位较高的阶层,他们参与城邦政治事务的决策,担任城邦内机构的公职,管理城邦日常事务,从而保证决策民主。在政治共同体里,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公民都享有一份殊荣,他们既是城邦稳健运行的保障,又是民主的期望。
(三)以小农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为辅
对于古希腊城邦的经济模式,现在普遍认同的以小农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为辅。无论在东西方,农业始终是孕育文明的源动力。城邦之间不同的人具备完善的分工,大家通力合作进行着各种生产,从而实现城邦内部的自给自足。
特殊的地形条件,注定希腊城邦有利于发展工商业
然而对于平原狭小的希腊半岛来说,贫瘠的土地上耕地面积有限,如果仅仅依靠农业,便不能保持城邦的永续发展。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生产供不应求。于是凭借着海陆交通的便利,一部分人开始去海外谋生,商品经济无形之中产生了。自公元前6世纪始,雅典的工商业便呈快速上升的态势,特别是它的陶器生产,一直位居希腊世界第一,海外出口为雅典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古希腊陶瓷艺术
(四)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希腊虽然是各城邦分治的局势,但是总体上而言,希腊这一民族在很早的时候就建立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一点首先体现在众多城邦的和谐共处之上,城邦之间的友好相亲维系整个希腊民族的团结。
希波战争
其次,在面对外来的的侵略压迫时,整个希腊民族表现出了空前的大团结,同仇敌忾,共迎外敌。由波斯帝国向西扩张而引起的希波战争便印证了希腊的大团结。公元前546年始,波斯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各邦,小亚细亚人不堪马蹄践踏,发动了武装起义,原先只有雅典和爱勒多利亚两个城邦发出了援助。后来波斯兴兵远征希腊,在马拉松会战中溃败而回。但是波斯大军很快又卷土重来,公元前480年,薛西斯率领50万大军、1200余艘战舰共同进击希腊。大敌当前,希腊包括雅典、斯巴达在内的30多个城邦相会迎敌,组成反波斯联盟。希腊各民族之间在来势汹汹的敌人之前,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最终的战争以希腊的胜利而告终,希腊民族的安宁得到保卫。
薛西斯一世
(五)城邦间差异巨大
由于地理空间上的绝对封闭性,希腊的不同城邦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自然的物产、共同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管理方式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城邦可以推行不同政治制度,产生不同文学作品和社会思想。
以希腊最著名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为例,这两个城邦之间的政治制度就存在着巨大差别。众所周知,雅典奉行的是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打击世袭贵族的特权,为工商业、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者赢取了更多权利;克利斯提尼改革进一步打击旧贵族势力,到了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了巅峰,公民大会的成立,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国家大事之中。雅典的民主政治具有法律至上、主权在民的特点。而斯巴达完全是实行着一套与雅典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它推行一套严格的军事训练培养机制,奉行军国主义和独裁统治,其纪律的严酷性骇人听闻。斯巴达的男童到了7岁便会被送进军营接受严苛的军事训练,还被灌输以武力征服为荣耀的意识。
雅典城邦遗址
如果说雅典是温和的,斯巴达应该属于凌厉。城邦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古希腊文明多元的重要原因,其实也正是因为众多城邦之间的差异显著,为日后古希腊文明的内部战争埋下了隐患。
结语
概括来看,城邦文明具体表现出为正义、平等、理性与自由等特征。城邦的存在,显然有利于原始的人类发展。城邦解放了人,提供给个人充足的空间,激发人的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培养人们对于城邦共同体和家庭纽带的重视,一步步促进人的发展。城邦体现了人类崇拜、发展自身的美好愿景。
城邦文明并不是白璧无瑕的,它也存在束缚人和歧视人的一方面。但是对于整个希腊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城邦让我们看到了文明的睡眼惺忪,人性在悄然苏醒,以及人类发展早期的赫赫功绩。纵然城邦文明已经永久封印在古希腊时代的记忆里,但是它同样永远鲜活在每一处激情跳动的文明脉搏里,激扬着我们对远古文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