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黄总被射杀第三次出场擒拿关羽、射杀黄忠,令蜀汉五虎上将折损两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三国战场上,无数群英汇聚于东汉末年,以悍不畏死的勇气,颖悟绝伦的智慧,兵不厌诈的诡计,开创出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

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轻率骑兵大破张郃、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马超一己之力杀得曹操割袍弃须...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纵使后世《三国演义》为其增添了虚构色彩,但只要细心观摩,仍能窥探其中发人深省的奥秘,比如三国小人物马忠,虽然只出现三次,但却能擒拿关羽、射杀黄忠,令蜀汉五虎上将折损两位,可能是罗贯中有意如此,在马忠第三次出场时,他却没能将幸运进行到底。

三国小人物马忠

第一次出场

马忠是东吴小将,他埋伏在麦城两侧,俘获了兵怠马乏的关羽部队,直接导致三国政局产生动荡,也间接导致蜀汉率大军攻打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造成白帝城托孤,曹魏一家独大的局面。

或许马忠自己也没想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他,竟能造成如此翻天覆地的蝴蝶效应。

马忠原本在东吴军中籍籍无名,他是东吴大将潘璋手下的一员偏将,据正史记载,关羽是被潘璋生擒,但身为一军之长,潘璋不可能事事亲为,在襄樊之战爆发后,潘璋判断生性高傲,说他们江东都是鼠辈的关羽会轻敌大意,不把他们这些虾兵蟹将放在眼里。

潘璋

于是潘璋将计就计,示意部下在关羽突围荆州,前往麦城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那位被潘璋示意的部下,正是《三国演义》中擒拿关羽的马忠。

马忠虽然名气不大,但是鬼点子特别多,他在麦城附近设下绊马桩,又在麦城城门上挂出蜀汉政权的旗号,令关羽误以为麦城有援军,于是快马加鞭往城门方向赶去。

正是这套心理战术,令关羽马失前蹄,落马被俘,也让马忠的名字,在东吴军中名声大噪起来。

关羽--败走麦城

第二次出场

关羽死后,刘备向蜀汉全国发出征讨东吴的政令,当时诸葛亮一再劝阻,称魏、吴此时勾结在一起,如果贸然出兵,极有可能功败垂成,当务之急是放下恩怨继续和东吴联合,共同面对最强的曹魏才是上策。

站在军事角度,诸葛亮的提议是很中肯的办法,但靠着仁义走天下的刘备,怎么可能放着结拜兄弟的仇不报?演义中说他不顾诸葛亮以及赵云的劝阻,亲自带兵攻打东吴,发动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刘备

此时的黄忠,已经年过70,毅然请缨带兵出战,但刘备认为黄忠这么大年纪,跟着去只会误事,便以好好养老的建议劝退身披戎装的黄忠。

面对质疑,黄忠格外气愤,他不顾刘备命令,率骑兵与驻扎在荆州的东吴军队展开交锋,起初虽有小胜,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最终黄忠因闪躲不及,被远处射来的箭矢命中。

中箭的黄忠虽拼死突围回到蜀汉军中,但还是因流血过多身死,而一箭要了黄忠命的人,正是先前擒拿关羽的马忠,这也是他在《三国演义》中的第二次出场。

黄总被射杀

第三次出场

擒拿关羽、射杀黄忠的马忠,其运气用今天的话来说,可以说是锦鲤附体,可惜好运不会眷顾傻瓜,当马忠第三次出场时,他的顶头上司潘璋被关兴斩杀,并且夺回父亲关羽生前的青龙偃月刀,虽然没有彻底打败东吴,不过某种意义上,关羽佩刀的夺回,也算是报了杀父之仇。

潘璋死后,其部下如乌合之众般一哄而散,这时的马忠念及潘璋之前的器重,面对蜀汉大军时拒不投降,坚持决一死战。

可惜自诩忠勇的马忠其实并不勇,他不愿投降,但他的部下愿意,于是某个月黑风高夜,熟睡的马忠被部下割去头颅,作为向蜀汉投降的投名状,这也为马忠的第三次出场,画上了一个不算圆满的句号。

结尾:

正史中,除了蜀汉马忠外,东吴并没有马忠这个角色,或许是编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为增加小说趣味性,烘托出一种乱世之中没什么不可能的事,才虚构了马忠这个人物。

其实就算正史中有东吴马忠的人和事也不算奇怪,毕竟在那个年代,赘阉遗丑能成为只手遮天的奸雄;贩履织席可以当上蜀汉开国皇帝;丧父失兄的孙权,凭借智谋能奠定东吴的势力,在这背后,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