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郭家岔郭氏探源》对三国时期郭淮在今宝鸡至临洮一带驻守40年

文/郭汉彪

通渭县郭芳全写的《郭家岔郭氏探源》对三国时期郭淮在今宝鸡至临洮一带驻守40年进行了详细描述,笔者对其赞同之外,进一步探讨一下郭家军大本营所在位置。

一、曹魏时期郭家军的形成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族曾祖父郭遵,东汉兖州刺史,曾任守光禄大夫,奉命巡行天下。祖父郭全,东汉大司农。父亲郭缊,东汉末雁门郡太守。建安年间,郭淮因出身门阀士族之故,被推举为孝廉,始任平原府丞。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候,召郭淮为门下贼曹。郭淮后转任丞相兵曹议令史。此后,郭淮长期在军中任职。从郭淮家族情况和古代家族式私兵普遍流行的现象分析,郭家军的存在不容置疑。

郭淮在雍州期间,凭借妻哥王凌、妻叔王允、魏国两任郭氏皇后的支持,将郭家军私兵扩大训练成一支庞大强悍的魏国军队也是必然结果。否则,如果没有一支自己的私家军队做后盾,郭淮不可能屡立战功,封关内侯、镇西长史、征羌护军、雍州刺史、射阳亭侯、建威将军、扬武将军、前将军、都乡侯、征西将军、阳曲侯、大将军等职。

从郭淮随曹操征讨汉中、随司马懿援军定军山、阻击诸葛亮、平定安定、西平诸羌、熟悉西羌风俗等战绩区域分析,郭淮组建的这支具有战斗力的郭家军应该来自于今宝鸡岐山一带。后,跟随郭淮西进,常驻陇中。

从郭淮家族分析,郭淮的三个弟弟郭配、郭镇、郭亮应该都是这支郭家军的主要战将,虽然在三国志中没有三个弟弟的战斗记载,但从他们的后代情况来看,这弟兄几人都不是等闲之辈。史书没有记载的原因也许是他们都在保护大本营没有正面参战,也许是他们都在执行后勤保障任务没有时间正面参战。默默无闻的贡献朝廷并没有忘记他们,都体现在了他们的后代身上。

二、郭家军大本营设在碧玉关

太和二年(228年),蜀丞相诸葛亮首次攻魏,派马谡守街亭,高详驻军柳城。张郃率军攻打街亭,而郭淮则率军佯攻柳城,牵制蜀军。

蜀军在街亭战败的主要原因是马谡放弃了街亭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把军队带上了南山驻扎,被魏军围住了下山道路,截断了山上取水水道。这样一来,马谡大军还没交战,就因为断水出现内部惶恐。待在山上没活路,下山又下不去,马谡就这么败了!

战后,张郃率军回营,郭淮率军留驻。大本营首选近在咫尺的碧玉关是再合适不过了。

甘肃省通渭县碧玉镇古城有万亩之大,古称关哈、闭门关、碧玉关,位于牛谷河北崖、牛洛河以东、雷岔河以西、王岔河以南,开阔区域筑有几城,刀斧剁成,悬于峭壁,形成关口,有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之险。碧玉关南有甜水湖,东有景木岔甜泉,都是军队必备的优质水源。在不远处,东有玉关和安远关,西有石滩峡和峡口天险。曾经是汉天水郡和汉平襄县所在地,也是东汉地方割据军阀隗嚣长期盘踞过的地方,是军队安营扎寨的理想之地。

郭家军占领碧玉关后,吸取马谡缺水战败的经典教训,在甜水湖(现岳岔村)和景木岔甜泉驻扎了军队。

郭家军扎营碧玉关可从甜水湖北出口沟口现存郭家岔阳坡社和郭家岔阴坡社及景木岔甜泉半坡郭氏家族得到印证。这几个郭氏村落历史悠久,如果不是军队营地,不可能会在人群稀少的古代选择在陡坡处居住。也可从“碧玉郭氏家族老人们口口相传(早期家谱遗失),碧玉镇郭家人在三国时期从陕西省岐山县同时跟随军队来到郭家岔定居的”传说得到印证。

在碧玉镇郭家人还有一种传说,郭氏生四子,分居关哈(大房)、坪上(二房)、景木岔(三房)、郭家岔(四房)。笔者认为“分居”有误,不合理也不平等。如果将上述传说变成“郭氏生四子均在军中,各占据关哈(大房)、坪上(二房)、景木岔(三房)、郭家岔(四房)。”较为合理,也更能自圆其说。

三、碧玉关在雍州的战略位置

郭淮的雍州府衙虽不在碧玉关,但郭家军大本营留在碧玉关却有一定道理。

从《三国志》可以查到,郭淮的这支军队主要防御的是蜀国军队进犯和羌胡骚扰,郭淮把大本营留在碧玉关这个处于宝鸡至临洮的中间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从碧玉关出马营可直达临洮;

从碧玉关出安远关可直达汉蜀边界;

从碧玉关出陇山可直达临泾;

从碧玉关出街亭可直达宝鸡和长安。

事实证明,郭家军在碧玉关的这个大本营不管是后勤保障还是军队出征,都成了御蜀屏障和破袭羌胡的最便利营地。

四、通渭县碧玉镇郭氏家族近况

许多年以后,郭淮的这支郭家军中的一部分最后向东撤退了,但他们的后裔却永远留在了碧玉关,营地变成了村庄,军人变成了农民和商人。现在的碧玉镇郭氏家族已经非常庞大,包括本地常驻、出外工作、远乡迁徙人口已经过万,其中在通渭县常驻郭氏人口达4000多人,在碧玉镇集中居住的郭家人有上店子社、红星社、河湾社、那坡新庄社、郭家岔阳坡社、郭家岔阴坡社、景木岔社等,供奉有自己的家神,生活充满阳光。

参考资料:《三国志》;郭芳全《郭家岔郭氏探源》。

2022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