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下称“世卫组织”,WHO)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简称PHEIC),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冠大流行彻底结束,脆弱人群仍要警惕新冠影响。

  “从2020年年初,到今年5月份,新冠疫情历时近3年半,在这样一个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里,从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每百万人口的确诊数来看,中国内地排在末位,为215.3。我们中国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就是做好预防,预防人传人的感染,其次就是抓紧研发疫苗。”5月22日上午,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

  近期,关于“新冠二阳”的讨论频频登上热搜。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在5月9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新冠“二阳”率高达23%。

  5月18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疫情周报显示,2023年第19周(5月8日至5月14日),新冠感染数再度超过流感,已连续三周成为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当周北京市共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超过1.8万例。

  当前,新冠病毒XBB变异株已成我国主流变异株。中国疾控中心披露数据显示,XBB变异株感染比例从2月中旬的0.2%增长到4月下旬的74.4%再到5月上旬的83.6%,持续上升。

  5月18日,世卫组织咨询小组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XBB。

  钟南山表示,基于SEIRS模型对全国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XBB)趋势预测显示,全国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XBB)在4月中旬起峰,2023年5月底最高峰感染人数4000万/周,而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发生在6月底,感染人数约6500万/周。

  钟南山表示,中国的疫情防控策略已经从过去的预防感染调整为现在的预防重症,因为感染是很难预防的。从模型结果来看,抗体大概有6到7个月的时间形成保护作用,“我们不能一劳永逸,因为病毒变化太快,产生了抗体后还是会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CDC weekly)在5月5日发布《预先计划的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次感染的相关因素——中国广东省,2022年12月至2023月1月》,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再次感染病例都有症状,但只有少数人需要医疗干预。

  不过,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死亡问题仍然不可忽视。根据世卫组织数据,截至目前,新冠已经造成全球超过690万人死亡。

  “就当前而言,对于有基础病的人群预防感染极为重要。”钟南山指出,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不单纯是直接引起的重症肺炎死亡,现在奥密克戎引起的死亡常常是引起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神经系统病等,继而导致病情加重死亡。

  正因为此,钟南山认为,研发针对XBB变异株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

  “国家要加快一些广谱疫苗的接种,尤其面对可能到来的XBB感染小波峰,对有基础疾病、免疫低下及老年人需要新的疫苗注射,预防感染。”钟南山说。

  据钟南山透露,目前已经有2种针对XBB的疫苗被初步批准,很快就能面世,还有三四种很快能被批准。“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们是能走在国际前面的。对弱势群体,及时注射覆盖XBB病毒株的疫苗可减少额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