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昭君出塞主题曲原唱 昭君出塞粤剧创作于何年

昭君出塞粤剧创作于何年

1953年

       经典粤曲《昭君出塞》脱胎于粤剧长剧《昭君出塞》。据史料介绍,1953年,香港真善美剧团在越南西贡首演了马师曾创作的粤剧《昭君出塞》,芳华绝代的红线女手抱琵琶如泣如诉弹唱的一曲咏叹调倾倒广大戏迷,《昭君出塞》一曲后来成了红腔的代表作之一。1956年,红线女赴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此曲荣获金奖。其后红线女回内地定居和工作,《昭君出塞》作为她从香港带回来的第一个保留剧目灌录了唱片,在电台和有线广播全天候播放,《昭君出塞》在广大的粤语地区可谓童叟皆吟,家喻户晓。半个多世纪以来,粤曲《昭君出塞》成了经典,红线女创造的昭君形象也成了粤剧观众相对固定的审美取向。《昭君出塞》是红线女情有独钟、付诸心魂的看家折子戏,从1953年面世至今,先后几易其稿。历经五十多年的细意经营、匠心铺排、不断改进,红线女在板腔的轻重、徐疾、断连下苦功夫,高亢处如千丈飞瀑、气势万千;低徊处如潺潺清溪,婉转抒徐,令举座在听(视)觉上受到感染和冲击。一曲唱罢,听众往往如饮醇厚的美酒,醉心其中。

      红线女在《昭君出塞》中的唱腔艺术,是“女腔”形成后的一个新发展,是“女腔”趋于完美的里程碑。《昭君出塞》是红线女唱腔艺术精华中的精华。

昭君出塞粤剧创作于1979年。
因为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文艺创作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和发展,此时期正是粤剧创新和发展的高峰期,昭君出塞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此剧以历史故事为蓝本,展现了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勇敢坚强的一面,深受观众喜爱和认可。
同时,昭君出塞的成功也推动了粤剧创新与发展,开创了新的舞台形式和创作手法,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昭君出塞粤剧创作于1922年,由广东省文艺界联合会下属的"东方社"(也称东方戏曲协会)发起制作,其创始人是范瑞娟、陈鹤琴等人。该剧取材自历史传说“汉昭君出塞”,以昭君与匈奴王子葱岭相爱、最终牺牲成全大汉江山为主线,通过唱、念、做、打等形式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1 昭君出塞粤剧创作于1930年。
2 昭君出塞粤剧是由广东名剧作家冯瑞琴编创的,主要是根据古代汉族女性昭君的故事改编而成。
它不仅在艺术形式方面进行了革新,还强调了剧本写作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该剧在历史背景下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了一部怀旧与现实并存的粤剧佳作。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进,现在人们仍然热爱和欣赏这部经典的粤剧作品,它在粤剧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昭君出塞的意思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元帝遂选宫女赐予他。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昭君出塞是指汉武帝时期一个叫王昭君的女子被迫嫁给匈奴,在匈奴生活10年后,成功逃离并回到汉朝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汉武帝时期中原与游牧民族之间的政治和文化联系,并且也传达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由和归属感的渴望。
此外,这个故事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经典的爱情传说,对于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西汉中叶,雄踞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陷入了连年内乱之中,与此同时,汉朝内部围绕着皇权的斗争,在胡汉关系上,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时间天下动荡,危机四伏。 边患平定,为确保胡汉长治久安,呼韩邪决议与汉朝和亲。呼韩邪入汉,与昭君一见钟情,昭君出塞后,汉匈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2条关于昭君出塞主题曲的问题「昭君出塞粤剧创作于何年」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昭君出塞主题曲原唱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