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
史记,最初并不是专有名词。自司马迁作太史公书(今天意义上的《史记》)以前,各朝各代的史书统称为史记。司马迁的太史公书截稿以后,由于结构富有创意,体裁选取新颖,接二连三被后来的史学家、文学家推崇至极,故而以“史记”专指司马迁的“太史公书”。
这本气势如虹贯春秋、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历史名作到底如何成书,作者司马迁又是如何洋洋洒洒地篆刻下五十万字。接下来,以《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为蓝本,走进司马迁和史记。
出身史学世家,终生以史为伴
父亲司马谈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黄老之学”的倡导者,极力推崇道家“清净无为”“清心寡欲”的生活状态,所以仕途一直没有很大的建树,汉武帝期间被封为太史令。“太史令”属于给朝廷专门修史的官职,十分符合司马谈远离官场纷扰的价值追求,平时上上早朝,没事的时候带着儿子司马迁四处游逛,搜集见闻以备写史用,俨然过着朝九晚五的小资生活。
时间一天天逝去,司马谈深感自己日益衰老,体力和精力每况愈下。某日司马谈让家仆设下酒菜,传唤司马迁前来,父子把酒言谈。席间,司马谈向儿子说出自己埋藏多年的理想-“写下一部系统连贯”的史书。
司马迁看到年迈的父亲,端着酒杯言谈之中略微显得有些哽咽和无奈。便主动请命替父亲出游天下,搜集各地的历史见闻。
少年时期,便随父学习历史,天长地久的耳濡目染下,司马迁很快就喜欢上历史,迅速成长为一名少年历史爱好者。
历时二年之约,游遍汉家王土
司马谈见儿子如此坚定,便于儿子约定为期两年的周游天下。司马迁随即出行,有长安出发一路南行。走到楚地时,司马迁来到汨罗江畔吟唱屈原的《离骚》不禁怆然泪下、痛苦不已;来到鲁地曲阜,司马迁体会圣人直面乱世、悲愤之际奋笔疾书写《春秋》大义;走到韩地淮阴,司马迁向路人打探韩信轶事,为淮阴侯甘受胯下之辱称赞不绝;走到乌江之地,司马迁为项羽不肯过江东、一生豪杰之气深深叹服。
历时二年之久,依靠身体力行,司马迁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顽强的毅力,终于完成与家父司马谈的约定,将大汉王朝的疆域游览一遍,带回不可估量的史学素材。
家父年老病重,史公临终授命
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准备筹办泰山“封禅大典”,作为太史令的司马谈按道理应该随行,毕竟属于历史少有的大事件,可惜司马谈随行至周南一带,病情恶化不能继续前行,只好提前折返长安。
司马迁接到家书后,原本奉命西征的司马迁连夜赶往家中探望父亲,父子二人相见于洛阳。父子相见抱头痛哭。司马谈临终之际,叹息不断。其《命子迁》中提到:
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司马谈告诉儿子司马迁,若我去世以后,你要继续做太史,继续我的事业。现在天子进行封禅泰山,我却不能跟随,这是命。你要继续做太史,不要忘记我的生前愿望。
司马迁趴在地上痛哭不止,抽泣着对父亲说: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我虽然打小不聪明,但是记录整理先人留下的历史旧闻还是能做到的,我也保证绝对不会有任何缺失。
司马谈临终所作的《命子迁》,即使一部家训,又是一纸理想抱负的交接书,今天拜读仍然具有很大的震撼力。
耿直进谏武帝,怨遭耻辱腐刑
家父司马谈去世以后,司马迁背负家族使命,父亲重托。夜以继日地整理撰写史书,很少参与朝中波橘云诡的斗争。如此勤勤奋奋的司马迁,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奉命配合贰师将军李广利(皇后李氏的大哥)西征征讨匈奴右贤王。李陵带领仅有的5000步兵一路追击匈奴,可谓势如破竹。结果行至浚稽山时,遭遇匈奴的十万主力,李陵带领部众且战且退,最终寡不敌众被匈奴所败。李陵对部下说“兵败如此,惟求一死”。部下劝说李陵不如诈降,他日时机成熟再回汉朝,报效武帝。
李陵听后觉得有理,暂且投降匈奴。汉朝这边听说李陵投降,朝野震动。那些依靠打压同僚以求高位者纷纷弹劾李陵,唯有司马迁大义凛然为李陵发声。《汉书·李陵传》,记载:
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成,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
司马迁认为,李陵孝敬父母,诚信待人,经常奋不顾身为国死命,他的修养真的有国士之风范,如果为一仗失败而被问罪,实在是令人痛惜。
汉武帝也认为,司马迁说的有些道理。哪成想,朝中那些蝇营狗苟之辈不舍弃,假传战报说李陵带领匈奴来侵犯汉朝。
汉武帝龙颜大怒,李陵全家全部处斩。司马迁因为替罪犯李陵辩护,同样处死。按照汉朝的律令,获死罪者可以缴纳钱50万贯或受以腐刑,则可免去死罪。
司马迁家世代为“清水衙门”史官,根本拿不出50万钱财保命。司马迁本想一死了之,但想起父亲临终托付的遗愿尚未完成,只好忍辱接受腐刑。
忍辱复命修史,终究不枉父命
一个正值壮年的男子处以腐刑是无比巨大的侮辱。司马迁曾经多次想过扔笔自杀,每每想到修史的重任,只好重新拿起笔杆继续事业。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历时14年之久的旷世不朽之作《史记》全书完成。共130篇章,50余万字,分别是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此书完成以后,曾经给同时代的大才子东方朔观看,东方朔觉得写的非常客观公正、文笔恰当,为其取名叫“太史公书”。
从太史公司马迁与史记的经历中,不难看出“家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书香门第之家必然好读书,游戏人生之家肯定多纨绔。司马迁能够在父亲司马谈的熏陶指点下,喜欢上历史,确实家教的作用居首功。后来历时两年的游学经历,也是司马家对教育独特的方法,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司马迁能够忍常人所不能认之辱,吞常人所不能吞之气,写下彪炳史册、名垂千古的史记。
太史公之精神足可以与“厄而作春秋的仲尼,拘而演周易的文王”相提并论。
读史心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参考文献:《史记·太史公自序》《命子迁》《汉书·李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