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通过新版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从今年9月1日起不再全面禁止摆地摊。自去年9月以来,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南京等多个城市纷纷放开 “路边摊”管控。
小小的地摊经济,传递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烟火气,更是城市管理为民便民的生动诠释。对于各地对地摊经济的包容管控,我想谈这么几点:
第一,对地摊经济采取包容态度,是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举措。由于地摊经济存在成本投入少、创业门槛低,对从业人员学历和技能要求不高,同时船小好调头、创业风险低的特点。在带动就业、拉动内需、推进脱贫方面都存在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地摊经济也给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便利了市民,有效激发了城市的经济活力。对“路边摊”不再一律下达封杀令,积极推行疏堵结合,因势利导的管理举措,让大家感受到城市的温暖,有助于畅通城市经济的 “毛细血管”,是“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平衡市容市貌与民生、经济、创新的务实之道。
第二,释放地摊经济活力要以城市规范管理为前提,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的考验。地摊经济要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必须以有序引导、有序管理为前提。地摊经济的发展,需要让渡一定的公共利益,比如道路空间、 公共秩序、市场机会等。所以,在对地摊经济实施宽容政策时,需要政府做更多的监管工作,维护好公共秩序、市场秩序。比如,在选点上,要尽可能避免对固定门店的冲击,而是选择那些市场的空白点。也要考虑对公共交通秩序的影响,不能火了夜市,堵了交通。还要对食品安全做好监管,避免难以湖源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既要考虑摊贩的生计,也要考虑门店的利益;既要给最底层的群众开放更多的营生空间,也要维护公共的基本秩序,这就对各地政府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路边摊”的回归不仅考验市政管理的智慧,也要求政府做好“放”的文章,提高“管”的效能,在“服”上下功夫,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才能真正把促消费、惠民生的目的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