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吴文奇:建安门上思风骨 | 洛阳作家写洛阳

吴文奇:建安门上思风骨 | 洛阳作家写洛阳

编者按丨洛阳,到底是座怎样的城市?

洛阳有山水画卷星罗棋布,有巍峨城墙千年守望,也有玉楼金阙拂衣裳的诗酒趁年华和青砖黛瓦里的烟火人家。

如果写洛阳,就不能只写洛阳。要写流光溢彩的隋唐城“一夜鱼龙舞”、“星桥铁锁开”的盛唐幻夜,写满街鲜衣华裾的少年带你穿越千年的邀约,要写一口解乡愁的牛肉汤,写街边撸串的姑娘,写四月满城牡丹花香,写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写日落斜阳青年匆忙……

汉魏文章半洛阳。自即日起,大河财立方联合洛阳市作家协会推出“洛阳作家写洛阳”专题,让我们随洛阳作家的文字一起神游洛阳城。

对于洛阳的老城,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指自己经常在老城活动,无论街道还是景区都了如指掌;陌生,是指真的静下来想想,自己对老城的历史文化到底了解多少,还真是说不好。

那天,再次来到了老城,来到了洛阳市作协驻地建安门。市作家协会办公场所2016年9月迁驻老城建安门城楼后,无论开会或是参加文学活动,我到此有多少次已记不清楚。据说,当时市作协的办公场所安迁在此,和“建安”两个字很有关系,有借“建安文学”之风抒写壮志、开创当代洛阳文学新高峰之寓意。我父亲吴元礼先生曾作《建安门赋》:“嗟夫!汉魏遗风兮,千年激荡;三曹七子兮,文学发祥。建安之门兮,文学之门;建安风骨兮,文士脊梁。择吉日,洛阳作协喜驻建安城楼;慕前贤,文人墨客亲近建安风尚。……看今朝:河洛诗人,灿若繁星,诗苑妙笔绘牡丹;中原作家,英才辈出,文坛巨著写洛阳。”这或许就是当下洛阳众多文友,对市作协办公场所迁驻老城建安门的理解和寄托吧!

我登上高高的建安门城楼,极目远望,城市的楼群一排排一片片如山一样层峦叠嶂,连绵不绝,西面隋唐城遗址公园高高矗立的天堂清晰可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突然间,我仿佛梦回大唐,眼前闪烁起那一个个模糊而清晰的背影……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我最先听到了李白的吟诵。公元735年初春,35岁的李白到了东都洛阳,进行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游历洛阳的阶段。他在天津桥观赏三月桃李,繁华的盛景,热闹的人群,使他心绪激动,夜不能寐。是夜,深沉宁静,伴随着牡丹花香,突然从远处传来了悠扬的笛声。这笛声如此充满感情,如此打动人心,使他情不自禁吟颂出了《春夜洛城闻笛》这首流传千古的思乡之诗。李白人生中曾游历洛阳三次,第一次除这首诗外,还写有《秋夜宿龙门香山寺》等。736年春天,李白第二次游历洛阳,写下了《闻元丹丘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客》:“仆在雍门关,君为峨眉客,心悬万里外,形滞两乡隔。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在李白一生交往的朋友中,道士元丹丘是相知相交最深的,他们曾同床而卧,抵足而眠,情真意切。

李白第三次游洛阳,是744年。此次洛阳之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千古传颂的佳话。32岁的杜甫在洛阳与大其11岁的、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不期相遇。“双子星”会洛,龙门、金谷、玄元庙、天津桥等都留下了二人携手并行的足迹。洛阳,在苦难人生的杜甫心中,不仅留下了快乐的笑声,实际上,还是他内心深处根和魂的归宿。在安史之乱中,他担心洛阳,写出了《洛阳》一诗:“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天子初愁思,都人惨别颜。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在成都的草堂中,当秋风怒号吹破茅屋之时,他首先想到了家乡洛阳。听说官军已平定安史之乱,收复河南、河北,他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动身返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当时因故未能成行,他惆怅不已,后又说“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在草堂,杜甫住了近四年,虽有不舍,但难抵对故乡的刻骨思念:“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只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魂归洛阳?游子赤心,天地可鉴!

目光闪烁,眨眼间便看到了对洛阳最为情深的“诗王”白居易。他出生在距离洛阳不远的新郑,年少时长期生活在洛阳附近。829年,57岁时他定居于洛阳城内的履道坊,直到74岁去世。白居易整个晚年都是在洛阳度过的,写作了大量诗歌来描绘洛阳的里坊风情。洛阳城北依邙山,南跨洛河,洛水之上当时最大的桥梁和宫城的南正门相连,叫“天津桥”。“天津”即天上疆界港口之意。在《天津桥》一诗里,白居易生动写到:“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在《早春晚归》里,他描绘了天色将晚之时所看到的早春景致;在《和裴令公一日日一年年杂言见赠》里,他描绘了退隐者“终日宴游与唱和”闲散有趣的生活方式。在《洛阳堰闲行》里,一片暮春景象。在《新小滩》《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里,让我们看到了历经宦海浮沉后,其对身心自在的“吏隐”状态感到惬意满足的感受。846年初秋,白居易去世于他曾安居乐业的履道坊,被安葬在了洛阳香山。这位写了《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千古名篇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关于洛阳的记忆。

还有一个身影跃入眼帘,那就是英年早逝的洛阳后生李贺。他的《洛阳城外别皇甫湜》也是千古流传:“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李贺,洛阳市宜阳县人,长相极有特征,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其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有“诗鬼”之称。李贺才思聪颖,七岁能诗。文坛大咖韩愈、皇甫湜听说李贺名气后,结伴到李家拜访,出题让李贺写作,不到20岁的李贺当即写出了著名的《高轩过》。韩愈看到诗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渊博才华和谦虚自信,当即惊喜万分,夸赞不已。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不过,天妒英才,壮志难酬,李贺在20岁便出现早衰症状,27岁时,花样年华的李贺依依不舍无奈告别了人世间。但他的“雄鸡一唱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名句,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诵。

在众多文人雅士中,目光又搜寻到了另一位洛阳人、被称为“诗豪”的刘禹锡。在巨大的文案前,他正在挥墨疾书《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相信这首描写洛阳牡丹的诗,很多人能够耳熟目详。刘禹锡自幼好学,浏览诸子百家,熟读儒家经典。21岁时,他与文学大家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23岁时,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了仕途生涯。之后,因改革触犯了保守势力的利益,他长期被贬外地做官,直到54岁才返回洛阳任职。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们晚年在洛阳相遇,最是惺惺相惜。一次,两人在酒席上喝醉了酒,互赠诗文,先是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读了感慨万千,当即回赠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两首诗后来都成为了唐诗里的经典名篇,特别是刘禹锡的那一首更是脍炙人口,不仅写得很抒情,同时还充满了深刻哲理,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成为了千古名句。这次醉酒,意义重大,无意间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段佳话……

惠风和畅,万物并秀。站在建安门,仰望天穹,神游物外,不禁感叹:桑海沧沧,岁月茫茫,江山浮沉,英雄浩荡;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一代文都,当属洛阳!

作者简介:吴文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十次全国作代会代表,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中国石化作协副主席,洛阳市作协副主席。有小说、散文、诗歌散见报刊媒体,入选相关文学选本,著有小说集《我的红灯记》和散文随笔集《人生的曼妙时光——我在鲁院的日子》等;家庭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第三届“书香之家”。

责编:王时丹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