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肠镜活检病理报告,都在说的啥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精神,营造医院良好的科普氛围,同时选拔各媒体科普节目展播人员、各级科普大赛参赛选手。院工会与宣传中心联合举办“智慧朝阳杯”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现推送其中的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肠镜是评价肠道健康、早癌筛查较直观、准确的方法,肠镜检查如发现全结肠未见异常,则不需要做活检病理,一旦发现可疑病变,医生往往会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因此对于患者关心的问题,一般大夫的回答往往很“谨慎”,例如:

“大夫,我切下来的东西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等病理结果吧”

“大夫,这个是早期还是晚期的啊?”“病理结果出来再说”

以上对话中的疑问需要病理科提供病理报告才能解答。但当患者辛苦等待拿到报告后可能会对报告内容感到茫然,其实,病理报告并非那么复杂,下文就常见的一些专业术语做简单的解读,让患者及家属可以阅读病理报告,从而了解病理,了解自身病情。

病 理 报 告

肠镜活检病理报告,描述最多的是关于肠息肉的,肠息肉根据病理类型可以细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

而非腺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

肠镜活检病理报告,都在说的啥?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管状腺瘤是大肠腺瘤性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可以想象为三维空间里布满大小不等的管道。管状腺瘤一般生长缓慢,较少发生癌变,如看到报告中出现此名词可以稍微放宽心。

绒毛状腺瘤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不常见,显微镜下图像类似于带分支的小树,绒毛状腺瘤的异型增生和癌变率较高。当看到病理报告中出现绒毛状腺瘤,一定要高度警惕,密切随访。

管状-绒毛状腺瘤顾名思义是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的混合型,大小不一,腺瘤细胞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活跃”状态,其癌变风险介于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之间。

锯齿状腺瘤形如其名,此类腺瘤的显微镜下特点为“伐木刀”外观,表面充满了细小的锯齿,提示某些细胞活跃度异常增加,且可能发生肿瘤性突变,后续患上结肠癌的风险增加。

肠镜活检病理报告,都在说的啥?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增生性息肉在肠镜中比较常见,通常小于5毫米,通常发生于大肠近端。散发性增生性息肉一般是良性的,癌变的可能性很小。

炎性息肉可以理解为肠粘膜受到长期慢性炎症所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此类息肉通常较小,直径多小于1厘米,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炎性细胞“星罗棋布”,但细胞形态没有异型。

肠镜活检病理报告,都在说的啥?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上皮内瘤变病理报告中不仅会有疾病类型,同时会对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当只有轻微异常(看起来还不足以称为癌症)的息肉被称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当细胞形态逐渐“失控”,看起来更像癌症的息肉,被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如果病理报告中出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提示腺瘤开始向结肠癌发展,需要及时和临床医生沟通。

因此大家在拿到肠镜的病理报告,看到“腺瘤”等描述时不必过度惊慌,觉着自己患上了癌症;看到“息肉”等也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和临床医师复诊,制定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