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优必选首次提交了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国泰君安担任保荐人。
优必选以服务机器人切入商业化市场,主打人形机器人,其中既有真人尺寸,又有小型尺寸。公司目前已经推出超50款机器人,累计售出超50万台。
落地应用场景上,其收入主要来自教育、物流两大市场。2020财年、2021财年、2022财年前九个月,两者分别占比82.7%和1.7%、56.5%和23.3%,67.7%和9.6%,还有一部分收入主要来自消费级硬件机器人(主要为儿童玩具和智能家居),占比分别为8.4%、8.3%、16.4%。
然而,优必选同样也为机器人行业常见的高投入、重亏损所困。招股书披露,2020财年、2021财年、2022财年前九个月,优必选营收分别为人民币7.4亿元、8.2亿元、5.3亿元,净亏为7.1亿元、9.2亿元、7.8亿元,亏损大于营收且连年扩大,累计巨亏24.1亿元。
同时,优必选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4.7%、31.3%、30.7%,连续呈现下降趋势。
股东结构上,上市以前,主要由公司核心管理层、员工激励平台组成一致行动方持股53.98%,为控股股东;腾讯持股6.48%,为第一大外部股东;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启明创投持股5.98%,鼎晖投资持股1.78%;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国资投资基金以及科大讯飞、海尔、居然之家等企业均有参投。
有望成港股新规的首批受益者
优必选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2019年4月,优必选与中金公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计划登陆A股。2020年11月,优必选与中金公司、股东民生证券重签上市辅导协议。其后,中金公司2021年1月退出,民生证券辅导工作进展报告(第七版)最后一次更新停留在2022年10月11日。2023年1月,优必选正式终止辅导,搁浅A股上市计划。
从财务数据来看,优必选在此阶段选择刹车A股,迅速转投港股,一方面是因为连续三年从未实现盈利,另一方面应与去年10月19日港交所计划推出针对“无盈利、无收入”的特专科技公司新规相关。
无论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或是参考港股旧规要求“最近一个财政年度盈利不低于3500万港元,及前两个财政年度累计不低于4500万港元”,优必选上市都难过盈利关。
而根据港交所的《上市规则》拟新增的18C章,将针对五类特专科技公司取消了盈利的“硬门槛”,已经商业化的公司只要满足四个条件即可注册上市:
1.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营收最低达到2.5亿港元 (约2.1亿元人民币);
2. 上市时的最低估值达到80亿港元(即通常所说的10亿美元“独角兽”);
3. 已经从事研发至少三个会计年度且研发投资至少占到总营运开支的15%;
4. 最低第三方投资(上市前的12个月获得至少两名独立投资者领投的大额融资,且所有外部投资者合计持股最低百分比在10%-20%)。
据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陈翊庭介绍,港交所正在加速敲定最终版本并落地,预计最快到2023年就可以见到第一批公司根据上市新规上市。
优必选目前的状况正适配上述标准,有希望成为首批新规受益者。
首先,优必选所从事的机器人行业正属于港交所划定的五类特专科技公司中的“新硬件”,后者囊括机器人与自动化、半导体、先进通信技术、电动及自动驾驶汽车、现金运输技术、航天科技、先进制造业、量子计算、元宇宙技术。
再者,公司最新分别又在2022年5-6月、9月获得8.9亿元、16.1亿元两轮投资,均为不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国资基金领投,满足最低第三方投资原则。
最后,2020财年、2021财年、2022年前九个月,优必选的研发开支分別为4.3亿元、5.2亿元、3.2亿元,占营收的比例约为57.9%、63.3%、61.4%。
优必选当前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扩张的关键时期,目前共有1692名员工,IPO后计划大幅招聘超1100人。另两项营销、行政开支分别为3.1亿元和2.1亿元、3.6亿元和3.3亿元、2.4亿元和3亿元,逐年递增且在上市后会持续加大投入。
招股书披露的风险提示,机器人全行业仍位于爬坡阶段,加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和技术迭代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优必选上市后大概率仍然需要承担长期亏损。
多方对比之下,港股新规成为此刻冲刺上市为数不多的选项。
机器人能否走出“死亡谷”?
2018年9月,优必选创始人、CEO周剑接受财新采访时表示,机器人还在启蒙期,尚未到起步阶段。然而不到五年,机器人行业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近两年更是随着资本助推中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
IT桔子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数据分析报告》统计,近十年中国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数量与规模整体波动上升,2021年达到顶峰,共有281起投融资事件发生,且融资规模创纪录地突破700亿元。2022年前9个月,融资数量达到175起,总规模接近300亿元。2016年前历年融资规模从未升至百亿,2015年前的融资事件也一直不足百件。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安装了51.7万台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比2020年的总数高出31%,总销售额则达到155亿美元。
根据波士顿咨询预判,从2023年至2030年,全球机器人的总销售额将从400亿美元增长到1600亿美元—26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酒店、送餐、回收站等服务领域,服务型机器人未来将引领机器人的普及。
然而,炒作、投资过热的泡沫始终包裹着整个行业。以资本密集关注的的餐饮机器人为例,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在2021年的增速一度超过110%,但规模却非常有限,市场渗透率不高,仅为0.84亿美元。
同年10月,一家主从事送餐服务机器人的明星独角兽普渡科技被曝裁员自救。在内部邮件中,创始人不仅反思了“盲目扩张”、“资本加持的估值虚高”等管理问题,还揭露了“商用机器人全行业几乎都未实现盈利”这一现实。没有公司能够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发展仰赖资本注血。
现金流量表显示,优必选目前经营、投资活动均为净流出,依靠融资补充现金流量。反映到优必选的业务上,商业化同样难言乐观。
机器人行业试图推广的“RaaS”模式(Robotics as a Services 机器人即服务)收效甚微,生产商无法与主要客户订立长期合约,亦无法保证复购和升级,遇上市场同类型产品竞争激烈,厂商不得不降价促销。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设备的收入增加部分被平均售价由2021年前9个月的每台828元降至2022年前9个月的每台721元。
此外,目前优必选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及产品解决方案主要还是按照客户订单招标采购,通常只满足一年以上的需求,过期就需要承担清库存的压力。2020财年、2022财年前9个月,优必选因产品滞销,分别对第一版Cruzr克鲁泽、人形Alpha Mini悟空机器人计提减值1258万元、6593万元,占到总营收的3%、18%。
因为客源不稳定,厂商为获得大订单、留住大客户不得不降价,或向低毛利产品线倾斜,对应使得优必选的主营业务波动不断。以传统优势领域的教育机器人为例,2020财年、2021财年、2022财年前9个月,销售收入分別为4亿元、2.5亿元、2亿元,毛利润分比为3.1亿元、2.1亿元、2.1亿元。
按照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机器人经历过技术萌芽期、资本助推的期望山峰后,已经渐次进入验证存活经营模式的“死亡谷”。优必选能否成功上市,具有行业标杆作用,值得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