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财经知识:散户福音 逆回购如何操作

作为A股投资者来说,可交易的资产已经不止于传统的股债两大类,还包括港股,ETF等等,可投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券商对于账户中的闲置资金也是“呵护备至”,各类保证金管理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前述的保证金管理产品可能需要投资者前述协议或者开设交易权限,部分投资者或需在券商网点亲身办理,便利性上难免略逊一筹。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由交易所直接提供的交易产品,逆回购自然成为了有效替代,因为几乎所有能买卖债券的账户都能参与该交易,而且它的资金门槛相对股票也较低,说是“散户福音”,相信也没多少人会反对。

参与门槛只需千元

事实上,逆回购是债券质押式回购当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按照上交所《债券交易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债券通用质押式回购交易》第三条的定义,质押式回购是指资金融入方将符合要求的债券申报质押,以相应折算率计算出的质押券价值为融资额度进行质押融资,交易双方约定在回购期满后返还资金同时解除债券质押的交易,其中融出资金的交易方为逆回购方。

简单来说,投资者在有资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逆回购将这些资金放出并收取质押券作为抵押,到期时返还质押券并收回本息。有些投资者和机构误以为只有国债可以参与到回购当中,这一点是不正确的。

(来源:上交所官网)

至于参与门槛方面,上交所和深交所此前对单笔逆回购交易的起点限制并不相同,其中前者曾经要求为10万元起。但在2022年5月16日两所实施新的债券交易规则及指引之后,单笔交易的申报数量要求已被统一为1000元及其整数倍。

不过,可参与债券逆回购的目前仅限普通账户,两融资金账户尚无法参与。如果投资者两融资金账户有闲置现金管理的需要,可以考虑买入货币ETF(例如华宝添益)等手段。

收费远低于股票交易

从已公布的交易费率来看,交易债券逆回购的成本目前远低于交易股票等资产,就算对比债券现券交易也是如此。以华泰证券公示的收费标准为例,该券商1天期逆回购的标准手续费率是十万分之一,意味着每10万元本金只收1元手续费,最贵的91天和182天期逆回购也只是万分之三。如果相关账户适用优惠的情况下,实际收费标准可能更低,例如有部分券商人员曾在知乎等平台宣传称逆回购佣金最低可打一折,也就是按百万分之一计收,但真假与否有待考证。

作为对比,目前新开账户的股票佣金大多定在万分之2至万分之3,就算交易者能够产生足够高的交易流水和资金沉淀,佣金标准也很难低于万分之一。两相对比之下,债券逆回购确实拥有不小的成本优势。

(根据华泰证券收费标准整理,各券商可能不同)

申报及结算需注意

通过软件,电话下单等渠道交易股票等资产,所涉及的无非是“买”和“卖”,价格就是愿意给出的买卖价,但回购交易与此略有不同,交易者对此需要格外注意。

根据上文中的交易指引,在回购交易中出质债券并融入资金的交易方为正回购方,融出资金的交易方为逆回购方,其中正回购方需要根据中证登以及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实施实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意味着一般投资者只能直接参与逆回购。实务上,投资者在各类交易软件中一般是按“卖出”方向填入逆回购委托,给出的“价格”是愿意给出的年利率。

此外和正常场内交易“货银对付”的情况不同,逆回购的成交结算会分为两步:首先是在成交当日(T日),逆回购方的交易本金划付至正回购方,并收到正回购方提交的质押券;到了最终结算当日(T+交易期限,遇节假日顺延),逆回购方收到本金和利息,并返还质押券,一笔逆回购交易至此才算完结。

由于逆回购是按实际占款日数计息,在长假之前卖出短期逆回购,不仅不耽误股票正常交易(因回购交易实施的是T+0清算、T+1交收),还可获取数倍于常规的利息收益。以2023年五一假期为例,在4月27日参与1天逆回购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仅可在4月28日利用回款正常进行其他交易(取现则要等到节后),同时还可获得6天的回购利息。

但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在交易日期上也需要注意,假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进行逆回购一般并不划算,部分券商在软件中给出的交易日历可以作为参考。

(根据2023年五一假期开休市安排整理,首行蓝底白字日期为最初成交日)

资金和收益有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与一般意义上的回购不同,通过交易所逆回购融出资金得到的不是单一债券,而是综合了多种债券的质押券,意味着收到的质押资产价格难免波动,但投资者无需过于恐慌。因为从实务上,投资者不论参与正回购还是逆回购,中央对手方都是中证登,在一方无法及时补充质押或者不能偿债的情况下,中证登会替其履行交易,然后再作追偿,意味着融出资金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此外,与股票在持股期间股价可能波动的情况不同,回购交易一旦达成,在最终了结之前的利率都将保持不变。

总结起来,如果追求稳定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并且有闲置资金管理的需求,那么交易所逆回购可能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因为它不论从成本还是便利程度上,都符合大多数投资者的要求。

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