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1895年3月13日,清廷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并以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率领一百多人的谈判代表团抵达日本马关,开始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1895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经过多次讨价还价之后,李鸿章还是在《马关条约》上签了字。(这是一组反映《马关条约》谈判场所春帆楼的照片)
【春帆楼(右侧房屋,正对面是一家高级旅馆)】春帆楼这是让李鸿章受尽屈辱的地方,当《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发誓有生之年不在踏足日本。李鸿章确实做到了,当他访问欧美各国回国途中经过日本横滨换船时,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李鸿章就是不愿意下船,最终大家只能在两艘船之间搭上一块木板。李鸿章冒着掉入海里的危险,换了船。
【春帆楼外的碑刻】马关也称下关,位于日本本州岛的最南端,附近海面是日本由东海岸西出日本海和黄海的重要水上通道。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入侵清朝的军舰是通过这条水道,而春帆楼一座位于小山丘上的木质小楼,面朝大海,最初是一个医生的私人诊所,后来改为家庭宾馆。
【春帆楼】马关是伊藤博文的家乡,当李鸿章率领代表团抵达日本时,心情无比低落。李鸿章随即赋诗一首,“晚倾波涛离海岸,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哪知伤心处,遥指前程是马关。”伊藤博文之所以把谈判地点放在春帆楼,是有预谋的,甚至可以说非常歹毒,“春帆楼正对着关门海峡,从谈判房间里就能看到马关军港内的日本军舰。伊藤博文想以此进行心理战,击溃李鸿章。”
【春帆楼入口处的介绍牌】选择春帆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河豚味道鲜美,伊藤博文经常光顾。最重要的是,河豚是有剧毒的,一旦烹饪不正确就很可能导致中毒。用当时日本方面的话来说就让,“伊藤博文拼了命也要吃下大清这条‘大河豚’。”
【春帆楼正面的樱花】甲午战争结束后,双方谈判即将举行。刚开始清廷派出大臣张荫恒等人赴日和谈,结果遭到日方拒绝。伍廷芳当面问伊藤博文:“如果李中堂奉命前来议和,贵国愿意订约吗?”伊藤博文回答:“如果李中堂前来,我国自然乐意接待,但是还要有符合国际惯例的敕书,必须要有‘全权’二字。”
【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就在谈判僵持阶段,意外发现了。3月24日下午,李鸿章结束了与伊藤博文的第三轮谈判,乘坐轿子准备回到下塌地—接引寺。突然,一名暴徒忽然从围观的人群中冲出,对着轿子开了一枪,子弹从左颊骨穿过,李鸿章顿时满脸都是血迹。经过抢救,李鸿章得以幸免于难,但子弹永久留在脸部。
【李鸿章谈判坐的椅子】当年李鸿章就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跟伊藤博文讨价还价的,国势衰微让李鸿章在谈判桌子上受尽屈辱。谈判时,马关天气寒冷,伊藤博文命人在李鸿章椅子旁边放置一个火盆。可谈判的氛围可不像房间温度这么温暖,伊藤博文寸步不让,李鸿章只得叹息摇头。
【李鸿章道】李鸿章遇刺之后,改走另一条小路,就是如今春帆楼前的李鸿章道。《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赔偿巨款,随即大肆兴办教育、振兴军备,犹如再次注入一针兴奋剂。两国的近代历史由此改写,正如梁启超所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李鸿章下榻地】《马关条约》签订7年后,李鸿章的好友、文学家吴汝纶率领教育考察团考察日本的教育。在马关,吴汝纶一行被日本人引导到春帆楼吃饭。饭店老板娘听说中国文坛的著名人物来了,专门备好纸笔,希望吴汝纶留下墨宝。吴汝纶写下“伤心之地”四个大字,随即离开春帆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