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选出的77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有三位妇运领袖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一个就是时任鄂书区党委书记的陈少敏。
1902年出生的陈少敏,是山东寿光县范于村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父亲,对旧制度天然的反抗精神熏陶着她幼小的心灵。
辛亥革命后,她父亲孙万庆在村里率先剪掉辫子,她也“冒天下之大不韪”,第一个起来反对缠足,故得名“孙大脚”。参加革命后,她改名陈少敏,人们戏称她“陈大脚”。
一、“双手神枪”的传说
1932年底,时任中共天津市委妇女部长的陈少敏在天津被敌人逮捕了。在度过了一个月黑暗的牢狱生活后,于1933年1月19日出狱。这时的陈少敏顾不了在狱中因残酷审讯及生活环境恶劣而加重的心脏病,当即接受党组织调遣,赴唐山任市委宣传部长兼做矿工和家属工作,恢复工人中的地下党组织。
不久,又被省委调回天津,负责出版宣传工作。她与一名助手创办了《实话报》,宣传国内外的抗日形势,更多的是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党所领导的抗日斗争,揭露国民党政府及军阀对共产党的中伤、诽谤。她采访、编排、油印、发行样样都干,日夜不停。人们都称赞:《实话报》尽说实话。
西安事变后,根据斗争的需要,陈少敏被调往中央党校学习,来到渴望已久的延安。
1937年11月,陈少敏随曾山奔赴江西南昌,组建中共江西省委,并担任妇女部长,开展妇女抗日统战工作。
为了为抗日培养更多的妇女干部,她有计划、分期分批地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曾请进步教授雷洁琼担任训练班班主任。不久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干部。她与这些妇女干部一道,很快就发功了江西40多个县的50多万妇女,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陈少敏担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后,在竹沟镇为党组织培训了大批军事与政治人才,建立了妇女、儿童、工人、农民等各种抗日团体。小小的竹沟镇成了远近闻名的抗日中心。
1939年4月30日,陈少敏受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之命,奔赴湖北抗日前线,去配合李先念扩大武装,建立鄂豫边区根据地。
在这时期,陈少敏和李先念经受了最严重的考验。
1938年底,抗日形势十分艰难。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土地,都被国民党丢弃了。日寇横行中原,占领了武汉及附近县城。40万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他们各自为王,盘踞一个山头就自封“司令”,有的投降日寇成为伪军,有的投靠土豪,形成了日、伪、顽、匪鱼龙混杂的局面。
面对这一严峻局势,陈少敏和李先念迅速作出决策,在党中央指示下,立即将党领导的鄂中及鄂南的各抗日武装整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为司令员,陈少敏为政治委员。
旋即,陈少敏与李先念命令各团队迅速出击,狠狠打击日伪敌人。
1939年10月,新四军挺进队第一支队,在陈少敏亲自率领下,向平汉路西挺进。一天夜里,伸手不见五指,当部队到达东双河时,一匹战马突然受惊,拼命嘶叫,引来日寇哨兵的一阵机枪扫射,炮楼上的探照灯朝着马的嘶叫声方向射来,情况十分危急。
陈少敏十分镇静,她一边指挥部队作好战斗准备,一边向部队其他指挥员分析指出,日寇虽很猖獗,但要遇上新四军,他们却十分害怕,特别他们知道新四军擅长夜战,更不敢轻易出动,所以他们只躲在炮楼里放枪。陈少敏指挥部队在铁路两旁埋伏好,如果有小股敌人出动,他们就打他个措手不及。
果真,敌人不敢发动大的进攻,只出动100多名日兵乘火车搜索前进,他们小心前进,不敢妄动,没有发觉我伏兵。天刚蒙蒙亮,敌人又往回走,当进入我埋伏圈时,陈少敏一声令下,机枪朝着火车猛烈射击,一颗颗手榴弹在敌人车厢里发出雷鸣般的轰隆声,100多名日兵来不及反抗就被全歼了。
“黑匪”李又唐部,群众早已恨之入骨。陈少敏也想摧毁这支“黑匪”。同年9月一天,她与李先念率部猛扑李又唐部巢穴杨家河、两河口。陈少敏亲上战场,双枪齐发。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终于击溃了这支“黑匪”。李又唐弃卒逃跑,只一个大队逃脱,余下的7个大队全部被歼。
紧接着,在京山新街又组织了对日寇的反击战,一举击退了300多日军和400多伪军的进犯。
群众无不喜笑颜开,他们有声有色地传诵着陈少敏作战机智勇敢,枪法神奇:
“‘陈大脚’是双手神枪,一声枪响能撂倒一片,敌人的军队没法挡;她骑的马也是天神下凡,能腾云驾雾,谁也追不上……”
还有人竟传:
“陈大脚,是孙悟空,自己的队伍越打越多,也不知是怎么变的?……”
故事越传越神,越传越离奇,而且越传越广。神话传到敌军中,搅得敌兵心惊胆颤,只要听到“陈大脚”的部队来了,他们的锐气就挫了一大半,日寇据点的守军也不敢随便出来挑衅,龟缩在碉堡内惶惶不可终日。
二、定妙计巧“借”镐铣
诸葛亮草船借箭,
陈大姐神机妙算,
武工队摇摆一超,
洋鬼子送来镐铣。
这是鄂中边区人民编的赞颂陈少敏的计谋和武工队神通广大的歌谣,久传不衰。
1940年和1941年,鄂豫边区人民,不仅抗战艰苦,同时连续两年遭到60年不遇的大旱,边区收成不到二成,有的地方颗粒无收,人民被天灾人祸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极其艰苦。
作为鄂中边区党委书记的陈少敏焦急万分,她立即动员各阶层人士、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她说:“抗日救国,人人有贵。希望大家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借粮度荒,合理负担,共同抗日……”在她的说服下,大家纷纷响应。一时借得粮食385石,迅速分给群众,既解决了秋种,又解了度荒的燃眉之急。
光靠这点粮食还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尽快组织大家进行生产自救,抓紧做好秋种和准备春播的工作。从长远讲。还必须组织广大农民兴修水利,这才能解决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陈少敏苦苦思索着。
陈少敏一旦考虑成熟,说干就干,她即刻与随南县委研究决定,掀起“千塘百坝,兴修水利”的运动。她又提出了“有田出米,无田出力,以工代赈,救灾恤邻,兴修水利,消灭灾情”的主张,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边区兴修水利的运动风起云涌,声势浩大,陈少敏乐小可戈。
但令她头痛的个问题出现了。参加兴修水利的人越来越多,工具远远不够,窝工现象严重,造成了极大的劳力浪费。
陈少敏思考着,必须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忽然一计涌上心头:对!要武工队去向日寇“借”工具。
一天夜晚,武工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府河,毁了平汉路的几段铁轨,造成火车停开。日寇着急了,赶紧抓民工修复铁路。
民工天天喊工具不够,日寇只得天天往工地送。待到工具数基本够了,武工队按约定的时间,神速出现在铁路上,把所有的工具搬得一干二净,待工具安全运走后,武工队再朝修路民工的工棚放一阵枪。民工们心照不宣,一个劲地高喊:“新四军来了!新四军来了!”
敌人被新四军打怕了,不敢远追,就在据点前朝武工队撤走的方向放一阵枪了事。
农民有了工具,兴修水利的速度突飞猛进,无比兴奋的群众都感激陈大姐巧“借”工具的妙计。
从1939年5月到抗日战争胜利。陈少敏一直与李先念一起,率部驰骋中原,坚待游击战,与日伪军浴血奋战,屡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