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牡丹亭》青春如许
原标题:访昆剧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和艺术总监白先勇先生(引题)
四百年《牡丹亭》青春如许(图)(主题)
天津日报记者 胡春萌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是《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经典唱词。在仲春时节,4月21日至23日,作为首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的重磅演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将携其经典代表作──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华剧院连演三场。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由社会精英合作打造,著名华语作家白先勇先生担任总制作人和艺术总监,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张继青担任艺术指导,自2004年首演至今在海内外演出400多场。本次天津站演出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俞玖林、国家二级演员刘煜领衔主演。
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创作了堪称世界文化瑰宝的《牡丹亭》。400多年后,如何让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跨越时空去感动如今的年轻人?传统戏剧的美学体系又如何与当下民众的审美衔接?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以邮件形式,采访了白先勇先生。
对经典传统戏剧的改编:
尊重传统但不因循传统
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凝聚毕生心血创作的“临川四梦”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蕴,成为世界戏剧中的瑰宝。其中,又以《牡丹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被认为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牡丹亭》在中国戏剧史上为什么会拥有如此高的地位?一部戏剧成为经典,又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在昆剧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和艺术总监白先勇先生看来:一部文学经典,无论诗、小说、戏剧,首先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过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还能够感动世世代代的读者观众,让读者观众还能感悟到新的人生意义,这部作品大概已经成为经典了。再仔细研读,会发现这部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已经达到完美的结合,作品文字也充分表达了其深刻的主题思想。
2003年,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与著名作家白先勇,携手文化戏曲精英,共同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希望借此把昆曲的青春生命召唤回来。这是对一部经历了四百年岁月的经典戏剧进行改编,主创团队面临着保留什么、改编什么、为什么而改等诸多问题。
团队在不断地创新打磨后,最后在汤显祖原著基础上,完全继承原词,精心梳理剧情,创作了以“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为核心的故事。全剧精选二十七折,分为上、中、下三本。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被很多观众称为“此生不可错过的昆曲演出”,无论是在音乐和唱腔上、在服装设计上,还是在舞台设计上,都让昆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美学完美融合。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时全部由年轻演员担纲演出,这源于白先勇先生的创意,他希望用年轻演员的表演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热爱古老的昆曲艺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谈到当时的创作过程,白先勇先生说:“传统戏曲的舞台表演呈现也一定要合乎当下观众的审美观才能存活,演出不辍。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我们制作这出戏的大原则是──尊重传统但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在传统的基础上,谨慎地注入现代舞台元素。青春版《牡丹亭》是一出既传统又现代的昆剧,所以会赢得大量青年观众的热烈追捧。我们在编剧、舞美、服装、灯光、音乐上尽量靠近二十一世纪观众的审美观,二十一世纪的舞台美学。我们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时,最难把握的就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分寸拿捏上,必须谨慎,恰到好处,多一分会过头,少一分又不足,在这点上,我们曾经下足功夫。”
对至情至爱的理解:
出生入死的追求
排除万难的精神
“爱情”是艺术永恒的主题,然而每个时代的年轻人,对“爱情”都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当下的年轻人更强调,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完善独立的“自我”,而非“一味牺牲”“恋爱脑”。《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经典戏剧,都对“爱情”给出了独特的表达,如今,这些表达与当下年轻人思想中“爱情”能否契合?白先勇先生又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呢?
“爱情是世界文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十六世纪汤显祖的《牡丹亭》对于‘情’的表达诠释在中国浪漫文学的传统中,是座擎天一柱的高峰。二十一世纪的青年男女也许对于恋爱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四百年前《牡丹亭》中的男女主角柳梦梅与杜丽娘对爱情出生入死的追求,排除万难的精神,到今天还是会深深感动现代青年,所以近二十年来,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四十多所高校巡演才会引起青年学子狂热反应。”白先勇先生说。
此前,在面对其他媒体的采访时,白先勇也曾表示:《牡丹亭》本身就是歌颂青春、歌颂爱情的、歌颂生命的一部戏。女主角16岁,男主角20岁,做了一场那么美的梦,梦中相会,完全是青春之歌。我想,年轻人看了可以认同,因为他正在恋爱中,非常的浪漫。中年的观众看了可以回忆,因为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老年人看了以后呢,就是追忆,很遥远的时候,也青春过。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中柳梦梅和杜丽娘跨越生死的至情缠绵至今。昆剧青春版《牡丹亭》此次来津将连续三天演出全本《牡丹亭》,用9个小时的连贯故事来演绎这段生死爱恋。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负责人表示:“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上、中、下三本是相对独立的故事,只看其中一本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看全本的话,随着二十七折的故事发展,情节起承转合,娓娓道来,观众可以慢慢体会昆曲气若游丝的‘水磨腔’,可以更深刻地感受汤显祖笔下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意境。”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渐渐亲近、重新发觉我们文化之可贵处
传承民族文化瑰宝的精髓需要一丝不苟
在纪录片《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中,一位学者曾谈道:“我们习惯了欣赏外来的玫瑰,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家后院的牡丹是如此美丽。” 如今,在中国年轻人群体中,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与时尚密不可分的一件事,成为“潮流”。传统文化正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
白先勇先生在采访中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继承人”,虽然有时我们这个民族走了岔路,但我们不可能不回头拥抱我们那个曾经灿烂一时的文化传统。现在我们的青年渐渐亲近、重新发觉我们文化之可贵处,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2018年,我们以北大学生为主,北京十六所高校的学生参加,制作了一出校园版《牡丹亭》,由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员指导,继承了青春版《牡丹亭》的美学,校园版《牡丹亭》几乎达到职业水平,到多地巡演,受到热烈欢迎。校园版的学生演员在台上演得兴高采烈,得意非凡。2005年,我首次把青春版《牡丹亭》带到北大演出,当时有98%的学生没看过昆曲,15年后,北京的高校学生自己粉墨登场,表演昆曲经典《牡丹亭》,我认为这是中国青年一种集体的文化觉醒。
谈到传承昆曲这种古老的艺术,白先勇先生表示:“昆曲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严肃对待,继承者不仅是在传承戏曲,而且是文化传人,首先就要把昆曲的精髓把握住,昆曲的四功五法,念唱做打,必须一丝不苟传承下去。当今第一线的昆曲大师垂垂老矣,抢救他们的功夫绝活,尽快传给下一代演员,是现在昆曲传承的第一要务。”
此次来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精心安排了演员阵容,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俞玖林和国家二级演员刘煜领衔主演,此外还云集了吕福海、陶红珍、吕佳、唐荣、屈斌斌等多位国家一级演员。强大的演出阵容,实力演绎“牡丹梦”的美好旖旎,再现这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昆剧艺术传承的强大后劲。
在采访最后,白先勇先生表达了对此次演出的祝愿:“青春版《牡丹亭》即将在天津演出,遥祝演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