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绍俊:真正让读者喜欢的小说
兴安将《穿左门走直道》推荐给我,作者名叫鄢元平,我可从来没有读过他的小说,但从作者简介中得知他是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古传奇》让我眼睛一亮,这本刊物我太熟悉了,20世纪80年代我在《文艺报》工作,经常会谈到《今古传奇》,这部小说写的就是《今古传奇》所发生的故事,涉及到40年来文坛的很多事情,也唤起了我对这段历史的回忆,不禁觉得鄢元平就应该是我早就认识的同行似的。小说以《今古传奇》为原型,真实记录了中国通俗文学这四十年来的兴衰和辉煌,鄢元平是以小说的方式,写了一部当代通俗文学的传播史,我们完全可以将其作为一部信史来阅读。小说中写到很多刊物的决策、思路和措施,比如“包加包”“一鹏两翼”“政府市场”等,显然都是《今古传奇》在办刊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从这个角度说,这部小说具有明显的文学史价值和社会学价值。
尤为可贵的是,《穿左门走直道》所反映的文学史实是一段被人们忽略了的文学史实,这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通俗文学热潮。文学界长年流行着轻视和贬低通俗文学的思潮,但《穿左门走直道》正面描写了通俗文学在过去几十年广受群众欢迎的情景以及通俗文学刊物所作出的艰辛努力,让我们看到了通俗文学的魅力。因此,这部小说也是一部捍卫通俗文学尊严的小说。
小说,本来就是通俗文学中的一种,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种。班固在《汉书》中就说过一段大家经常引用的话:“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所以古人是把小说看成是通俗文学的,但是,通俗文学在文学界一直是被歧视的,“五四”新文学要让文学回归到普通民众,提出这样的口号:“扫除贵族文学的面目,放出平民文学的精神”。尽管他们喊出平民文学的口号,却拒绝接受平民喜爱的通俗文学。那个时候像张恨水这样写通俗小说的大作家,尽管拥有众多读者,却是根本就没有文学地位的。著名的现代文学学者陈平原就说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通俗小说被挤压到几乎没有立锥之地的地步。这个奇迹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文学现象。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思想大解放的冲击,这种现象开始得到了改变,突然通俗文学在全国蜂拥而起。各地纷纷创办通俗文学刊物,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它们大大促进了中国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其中,湖北的《今古传奇》引领潮头,起到了校正通俗文学正确航向的先锋作用。这是《今古传奇》的历史功绩,也是通俗文学兴起和发展的一个显著的标杆。有了这样的标杆,才会有后来学术界对通俗文学的接纳。但是,这种接纳又是很艰难的。一个突出的事实就是北大严加炎把金庸写入文学史时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得不承认,直到今天,贬低通俗文学的观念仍然占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读到《穿左门走直道》这部小说,就感觉到这对通俗文学而言意义非同小可,它庄严地宣告,通俗文学也有自己的尊严。
小说写出了通俗文学界的一种通达的心态。他们并不在乎受不受歧视,而是在乎能不能让通俗文学赢得更多读者。小说中有一个细节,杨柳大学毕业后来侠刊社,毕恭毕敬地把自己的一本诗集送给龙社长,龙社长翻都不翻,就丢给他一句话说:“你若不尽快放下酸臭小文人的破架子,肯定一事无成。”说完就把诗集扔进了垃圾桶里。这大概也是当时整个通俗文学界的基本姿态。虽然看不起我,我也无所谓,我闯我自己的世界,我闯我自己的江湖。鄢元平在小说中所写的侠刊社基本上就是怀着这样的姿态去努力赢得读者和市场的,他们同时也就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从艺术上说,这是一部深得武侠小说神韵的职场小说。小说写了侠刊社这样一个职场,但鄢元平的写法跟现在类型小说里面的职场小说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就在于他是用武侠小说的思维和审美来书写侠刊社的人物和事件的。侠刊社所办的《侠世界》就是从武侠小说起步的,而小说在构思和叙述上都借用了武侠小说的形式。小说的主要情节线是王道、杨柳、江一石三兄弟的恩恩怨怨,这样的情节线设计其实就是典型的武侠小说结构。现代武侠小说的基本构思就是要建构一个对现实世界镜像化的江湖世界。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现实世界里的职场,这个职场却处处映射着江湖,因此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建构了一个对江湖世界镜像化的现实世界。你会感觉到侠刊社这一职场里面的人物,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那些侠士们在比试高低,一派刀光剑影。小说将职场比拟为江湖,还体现在大家都如兄弟手足一般的具有一种江湖气,他们也会内斗,兄弟之间也要打打架,但面对外部困难的时候,兄弟们就团结起来了。小说得其武侠小说的韵味,突出表现在所张扬的是一种侠义精神。所谓侠义精神,是指民间社会用以规范人际关系的道德标准,是一种情义伦理。鄢元平就是从情义伦理的角度来塑造人物不同的性格,小说的情节和故事也主要是围绕情义伦理而展开的。职场的情义伦理就是一种侠义精神,这种侠义精神就可以用龙昆仑社长的一句话来概括:“刊社利益大于一切。”王道则说要将龙总的这句话当做信条来遵守。
读了这部小说,也让我对小说的雅与俗问题有了新的思考。从故事性和语言的通俗性角度可以把《穿左门走直道》视为一部通俗小说,但从历史性和社会性的角度来看,《穿左门走直道》应该称为一部严肃小说,因为其思想内涵远比一些严肃小说要丰富。其实把小说分为通俗小说和纯小说,或者叫严肃小说,我认为是很不科学的。大量的严肃小说,特别是那些完全建立在写实基础上的小说,作者是充分利用了通俗小说的优势的。通俗小说的优势就在于讲述故事的方法更吻合读者的接受心理,因而更有利于被读者所接受。但如果非要将小说区分为通俗小说和纯小说,显然是在为发挥通俗小说的优势设置一定的障碍,为什么一定要有这种区分呢?说到底是文学有尊卑高下之分的思想在作怪。因为有了这种区分,就导致一些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要装模作样,他明明是在写通俗小说,却不能理直气壮地写,一定要装模作样,表示他写的小说是与通俗小说没关系的。鄢元平的可贵之处就是没有这种顾虑,他身处通俗小说之中,对通俗小说有一种亲切感,他就根本不会去装模作样,是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处理雅与俗的。他将小说的三个主人公都设计为大学校园的诗人,他既不是要以这种设计去嘲弄诗人,也不是要以这种设计去表现是纯文学拯救了通俗文学。鄢元平本人就是一位诗人,他看重诗人的品质,诗人的本质能够让人更加接近精神境界。比如小说写到三人在内斗中大伤兄弟情,最后是因为诗歌让他们消除了误会和隔阂,重归于好。他们三人接力写了一首诗,他们在诗中说:“我们终将抵达/微弱的晨曦。”
“穿左门走直道”,作者以此作为小说名,是要寓意我们在职场竞争中,最终必须走直道、走正道。其实它也是对于小说写作的一种寓意,即我们写小说,无论是从哪个门进去,是通俗小说之门也好,是纯小说之门也好,最终我们都应该走到一条直道上去,这就是写真正让读者喜欢的小说。
(贺绍俊 作者系著名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