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月飞
刚刚闭幕的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专门听取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既肯定了新时代十年太湖治理的显著成效,也提醒太湖治理仍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在新阶段太湖治理中,我省五级人大代表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广泛参与具体工作,特别是污染溯源控源工作。
5月18日,常州市委市政府审议了常州市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由江苏中吴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编制。“在太湖保护与治理中,我们深度参与了顶层设计。”常州市人大代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恺介绍,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企业传统业务和强项,公司牵头编制了全市太湖治理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还完成了全市太湖流域排污口排查以及溯源、主要入湖河道的深度溯源,助力地方政府谋划重点断面水质提升工程,参与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体系建设。“太湖治理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我们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为落实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江苏省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将治太目标延伸至“提升太湖生态的多样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为实现国家及江苏省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我们要做好治污‘减法’,还要谋划生态‘加法’。”王恺表示,企业作为省市两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投建运主体,将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守护一湖清水,必须守护好流域内每根“毛细血管”。无锡市人大代表,惠山区钱桥街道晴山蓝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邓超就是这样的守护者。作为村级河长,这些年他致力推动社区内邵巷浜的水环境综合整治,使小河水体成功升级为Ⅲ类水。
“我们无锡是太湖治理保护主战场,作为市人大代表和基层社区书记,我将从自身做起,进一步增强河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邓超曾在市人代会上提出代表建议,推动太湖流域重要支流洋溪河清淤工程落实。他认为,作为河长,要持续激发社区干群治河护河的积极性,还要注重平时的督查和考核密度,结合环境监管网格化建设,定期巡查村级河道及排水口,让各项制度落实不流于形式,为太湖治理持续稳中向好作出基层贡献。
太湖水质和蓝藻问题,也是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这些年的研究重点。苏州市虎丘区人大代表、研究院副院长董立户介绍,该院近年来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太湖污染溯源解析,进一步提高了太湖蓝藻水华预测的准确性。他们还聚焦太湖蓝藻和环太湖有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转化力度。
“生态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太湖治理需要系统思维,通盘考虑环湖的入湖污染通量和历史生态流量。作为人大代表,我会加大工作力度,为太湖污染控源、生态补水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董立户表示,研究院作为以环境技术研发转化为主的科研机构,将围绕太湖水质的持续改善、太湖生态的不断恢复提升继续布局科研力量。“我们正围绕太湖这类浅水型湖泊的生态恢复,在底泥生态固定、内源污染释放控制等方面加紧布局技术力量进行攻关,希望为太湖蓝藻的治理提供更多技术支撑。”董立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