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侵权人实施了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2、侵权人的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了损害后果;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侵权人在主观上具有过错。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构成造谣有三个必备因素。
1. 有意识地编造虚假信息,以误导他人;2. 编造的虚假信息具有误导性;3. 发布虚假信息的人知道或应该知道其虚假性。
如果这三个因素同时存在,就可以认定为构成造谣行为。
1
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2
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
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
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
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一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构成诽谤罪的首要条件是捏造一种事实的行为以及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
而且行为人必须具备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条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
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一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构成造谣主要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 不实内容:所谓造谣,就是指对事实内容进行捏造或者歪曲,制造出不实的内容。
2. 散布范围:造谣者必须将不实的内容进行散布或传播,才能达到其目的。
3. 恶意企图:造谣者散布不实内容并非出于无意识或无意图,而是出于某种恶意目的或企图,例如试图对特定人物、政治组织、企业等进行诋毁或攻击。
因此,在判断一件事是否属于造谣时,需要对照以上几个要素来进行分析评判。一般情况下,如果某个信息无法证实,但散播范围广,且存在明显的恶意企图或目的,那么就有可能属于造谣。对于涉嫌造谣行为,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诽谤。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也即在社会公开的扩散,可通过言语、文字进行散布。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
行为人公然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需要承担治安处罚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侮辱罪的犯罪手段有以下几种:
1、暴力侮辱人身,这里所讲的暴力,仅指作为侮辱的手段而言。例如以粪便泼人,以墨涂人,强剪头发,强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动作等,而不是指殴打、伤害身体健康的暴力。如果行为人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和行为,则应以伤害罪论处。
2、采用言语进行侮辱,即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如口头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
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漫画、信件、书刊或者其他公开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隐私,诋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侮辱罪的立案标准
1、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
2、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不构成侮辱罪。
在公众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本法第299条之规定,应以侮辱国旗、国徽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4条关于诽谤罪的构成要件的问题「名誉权侵权认定的四个要件」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