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冬天赖床,映入脑海中有这样的场景,外面寒风呼啸,你在暖暖的被窝里睡觉,早晨被阳光照醒,如果正值假期,别提多幸福了。
可是许多年轻人都有过这种经历,赖床正酣,被妈妈叫醒,还被批评懒散。
但是冬天赖床,真不怪你懒,而且在冬季赖床,是有理有据的。
1.温度
人体有一个生物钟,这个生物钟掌握着人的作息时间,而让生物钟发挥作用的,是体内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2]。咱们在夜间睡眠的时候,皮质醇的水平下降,当醒来的时候,皮质醇的分泌又开始增加,于是人体就恢复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让人的警觉状态加强。
天气寒冷的时候,温度较低,体内的皮质醇会分泌增多,皮质醇的增加让我们的睡眠进入较深的状态,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从睡梦中苏醒,因此,冬天人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从睡眠变得清醒,这就是所谓赖床的原因之一。
2.光线刺激
同样是早晨6点起床,冬天的6点还比较朦胧,而夏天的6点已经太阳升起了。光线刺激在人体的昼夜节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刺激人体大脑的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它在人体的生物钟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光线不足,褪黑素就会分泌增多,让人产生困意,但如果光线充足,褪黑素分泌减少[1],人就会进入清醒状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冬天的早晨,人很难醒来,是因为冬天的日照时间短,清晨日照的时间延后,褪黑素保持较高水平的缘故。
3.室内空气
冬天室内相对保持密闭的状态,通风较少,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并且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缺氧会让人疲倦,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也会让人昏昏欲睡,不够清醒。
4.饮食习惯
冬天气温低,人们往往会吃更多的高热量食物,而这些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难以消化,所以肠胃长时间血流量比较充足,大脑的血流量也会相对减少,这样也容易出现犯困、睡懒觉的情况。
解释完赖床的依据,你可能不知道,赖床对我们脆弱的心血管起到了保护作用。
每年冬季都是心脑血管疾病频繁发病期,受机体生物钟的影响,早上6~10点,是血压的“火山时刻”,约有40%心肌梗死、29%心脏性猝死在此时发生[3]。
一夜睡眠会使血液循环变慢,血液更黏稠,睡醒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冬天气温低,血管更容易处于应激状态[4],忽然爬起床,身体未必能及时适应过来,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发心血管意外。
清晨睡醒后,赖床能帮助我们静卧,期间伸伸懒腰、做做深呼吸,使关节充分舒展活动,随即坐起2分钟,然后下床。这段时间可以给血管和心脏一个缓冲时间,还可以增强四肢的灵活性,提高面对突发情况的反应速度,防止受伤。
既然冬季赖床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赖床呢?
1.醒来以后,平躺着等一等
有些人在醒来以后,虽然也是赖床,一直在床铺上动来动去。这样做,不仅会无端地消耗体力,还容易强行加快大脑皮层的清醒速度,增加脑血管的负担。
因此,赖床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在醒来以后,先稍微平躺一会,静等大脑完全清醒,和身体的清醒步调保持一致,然后再慢慢地起床,这样可以起到对心血管最好的保养效果。
2.起床之前,枕头竖放靠一靠
在睡眠期间,我们的头部往往是平放的,因此,大脑的供血相比于平常状态会略有不足。因此,很多人在起床的一瞬间,经常会有短暂的头晕和失衡症状,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想要避免频繁出现此类状况,在起床前,先把枕头竖放,然后靠在床头缓和一下,稍微推迟一下起床的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少此类情况发生。
3.起床时,可以将四肢悬空
在赖床快要结束的时候,起床后将双腿悬在床边,然后将手臂放松自然下垂。
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帮助四肢血液加速循环恢复,加快因为夜晚睡眠所导致的四肢酸麻现象的恢复。另一方面,悬空的四肢也更加方便活动,有利于唤醒肌肉,帮助机体全面清醒。
在正确认识赖床以后,我们也不要赖床时间过于长,用躺着玩手机来延续赖床时间,会导致肩颈疾病,得不偿失。所以,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让我们科学赖床,并给父母进行积极的、正向的解释,以免因赖床发生矛盾。
参考文献:
[1]Claustrat B, Leston J. Melatonin: Physiological effects in humans. Neurochirurgie. 2015;61(2-3):77-84.
[2]谢爱纯, 陈文超, 艾晓杰,等. 温度刺激对香猪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6(4):487-489.
[3]袁艳敏,郭艺芳.人体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及其调节机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06):483-485.
[4]Marfella R,Siniscalchi M,Portoghese M.et a1.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as a destabilizing factor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role of ubiquitin—proteasome activity[J].Hypertension,2007,49:784—791.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徐朗 科普创作者
审核:李南南 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工作部副部长 二级调研员 中国科普作家(医学方向)
来源: 星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