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风雨百年黄家大院 文/王明东

风雨百年黄家大院

文/王明东

高耸的马头墙错落有致,罩顶的鱼鳞瓦呈现出优美的几何线。呵呵,视觉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盼了多日的黄家大院到了!

站在大门口我还是禁不住心里咯噔下子。宽大的白粉墙镶嵌着一扇以条石为门框的双扇门。咋没像王家、乔家大院、牟氏庄园、皇城相府那样,有石狮守卫三两丈高的大门楼呢?

步入宅内,明廊暗弄,庭院天井,亭台楼阁,朱扉柴牖,雕门镂窗,步步是景。我不由一拍脑门,哎呀,不修大门楼不正体现主人崇尚内敛务实、显贵不露富、不事张扬的儒家文化吗?

随行的俩外孙一脸惊喜,牛犊子撒欢似的,东跑西窜。墙上文字图片介绍、摆设的桌椅等老物件,却磁石般把我吸引……

清康熙年间,黄家先祖万侃公率家人从江西永丰县,迁徙到我们脚下的浙江省处州(今天的丽水市)松阳县城的北郊乌井村落户。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从康熙到同治,共六代帝王。而以耕种为业的黄家,到黄中和已是第七代。两者不同的是,历经几代人的辛勤耕耘,黄家积财丰盈,成为当地大户。而清廷由于闭关自守,吏治腐败,内忧外患,早已日薄西山。

黄中和是黄家第一个博取贡生功名的人。对官场兴趣不大,却对经商情有独钟。

松阳山岳纵横,纳风聚雨,最适宜烟叶种植。黄家从东北买来百余吨豆饼,低价售给烟农作肥料。条件只有一个,黄家为秋后收成的第一买家。黄中和又把上好的烟叶倒腾到东南亚,一举成为浙南最大的烟草商。

富则造屋。1860年,黄中和大兴土木,建起座五开间的三合院。窗上雕刻的顽童,施展武技。所以称为武技楼。此乃黄家大院的前世。

万卷诗书教子弟文章报国,一言忠厚建功名道德传家。黄中和的儿子黄绍桂,同父一样也获取过贡生功名,不惑之年出任淳安县学教谕。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黄绍桂在其父传下的宅院北侧,扩建了一进三开间的三合院。其中东楼为梅兰厅,西楼为竹菊厅,名曰梅兰竹菊轩。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处州遭遇百年不遇旱灾,田地歉收,米价飞涨,民生艰难。时任严州府学训导的黄绍桂,拿出黄家1600担米开仓济民。一担百斤,1600担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开仓救灾的善举得到官府民众称颂,进士及第的处州知府赵亮熙,欣然挥毫泼墨,写下“泽周 仁粟”四个大字赠予黄家。

1866年黄绍桂的儿子黄秋光出世。长大后继承了祖辈聪慧过人基因。赴日经商时,认识廖仲恺、陈其美,后结识孙中山。明白了不少革命道理,参加中兴会、同盟会,还捐赠中兴会2000大洋。1912年,民国政府建立,黄秋光向孙中山发去贺电。本人被推选为浙江省议会的议员,成了出入大小府衙有头有脸的人物。万万没想到,富有和荣耀,也会招来横祸。

1912年春的一天,松阳县城最豪华的酒店里,欢迎省议员黄秋光荣归的宴会渐入高潮,突然有名官员从背后一把摘下黄秋光的礼帽,一根在头上绕了一圈近尺长的辫子一览无余呈现在众人眼前。举桌四惊。“假革命,真复辟”“清廷的走狗”,叫骂声不绝于耳。昔日受敬仰的座上宾,顷刻沦为众人冷眼的阶下囚。闹剧总导演处州军政分府督军吕逢樵,从后台来到前台。“10天内拿出10万大洋赎人。不然就地正法。”衙役送来督军的手令。

天降横祸,黄家一时寺庙失火,慌了神。长子黄庆浏四处乞求,衙门不为所动。万念俱灰之际,突然想起曾随父拜见过的孙中山,忙赶往上海求助。孙中山听完事情来龙去脉,立马吩咐汪精卫,致电浙江督府:“黄秋光是中兴会会员,有功于民国,立即放人。”总统发话了,拨云见日,黄家有救了。

吕都军非等闲之辈,怎忍心煮熟的鸭子飞走。他们清楚,地处崇山峻岭的松阳,黄家得到孙大总统相助的信息不会那么快。费尽心机导演的剧目既然拉开序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快马传信黄家,3天内送来55000大洋,方可放人。否则不候。

早已为营救家中顶梁柱煎熬几日的黄家人,别无选择,廉价卖店铺,出售田地,凑足了数目送去,把人领了回来。可仅隔两天,大公子匆匆从上海赶回,一切都无可挽回。再想把大洋从都督府讨回,无异于虎口夺羊,咸鱼翻身。

一根辫子五万五的故事,像长了翅膀,迅速传播开了。从某个角度讲,得“感谢”那位吕都军,是他丰富了我们的汉语言,增添了“抓小辫”这个词语。特别十年“文革”中把“抓小辫子”演绎到极致。

能把屈辱变成动力的人,注定会有大作为。黄秋光没有像许多估计的那样,一蹶不振。黄家要走的路还长,而重振门楣,必须让孩子们多读书、见世面。在他的精心培育下,除了四儿子跟他活跃在生意场外,其余五子分别就读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上海政法大学。

黄秋光践行祖训,经营诚信为本。短短的六七年过去,陆续赎回当年卖出的田园、松阳县城老街的布号、染坊、丝绸店铺,还办起了钱庄。

好戏连台,1918年春,黄秋光投资55000块大洋,大兴土木,扩建前院。三进七开间,面阔27.6米,纵深33.8米。历时三载建成,取名“集成堂”,意为“凡事必须集才智和劳作而大成”。又名“百寿厅”,这是因雕有208个篆体“寿”字。至此,已形成前、中、后三大跨院占地万余平米的黄家大院。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我走马观花,瞅了一遍。觉得被称作“江南第一院”的荣耀,不仅仅在于大院的规模大,而是雕刻工艺绝美。百寿厅208个寿字,无一雷同,各呈其美。梅兰竹菊轩门窗雕琢梅兰竹菊线条流畅,具白石画风。武技厅童子扑、卧、腾跳、倒翻,惟妙惟肖,场景极为热闹。尤其是整座大院牛腿、雀替上分别雕有龙、凤、鱼、狮、猴、麒麟、松鹤、蝙蝠、喜鹊登梅、凤戏牡丹、五子登科,还有充满生活情趣的渔人垂钓、农工扶锄。并用松、竹、牡丹、卷草、波浪搭配衬托。技法有深浅浮雕、镂空雕、高浮雕、半圆雕等各种雕刻,技法炉山纯青,虚实、藏露、疏密、聚散、呼应等各种构图设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形皆丽,无品不精,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木雕殿堂。我喜爱皖南徽派建筑的三雕。但在一座大院能看到题材、技法数量之多,时间跨度又如此之长的雕件,还是大年初一翻日历——头一回。用“古民居的木雕天花板”来形容,也许并不过分。

百寿厅内一幅迈两米长、半米多宽的牌匾格外抢眼。上面“花甲同周”四字潇洒俊逸,凌厉干练。落款竟然是民国总统黎元洪。

百寿厅落成之际,也是黄秋光六十大寿喜庆临门之日,亲朋好友各路大神送礼道贺。黄秋光当然不会忘记,把处州知府进士出身的赵亮熙大人当年赐的墨宝“泽周仁粟”搬来前厅,耀祖光宗。并亲书“晴岚积翠”门匾,挂在大门上方。鞭炮齐鸣,唢呐声声,黄家大院连续3日张灯结彩,大宴宾客,彰显气派和财富,这才是黄家大院真正的鼎盛高光时刻!一个家族,能百年风雨不衰,很大程度上依赖晴耕雨读,诗书传家,自强不息,宽仁厚爱。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让世界震惊,也打破黄家大院往日的平静。杭州很快沦陷,浙江省法院、省财政厅搬进黄家大院办公。松阳四面群山环绕,却没能阻止侵略者的步伐。1942年8月,烧杀抢掠的日寇占领松阳,把司令部安扎在黄家大院。1945年东洋矮脚鬼仓皇撤退时,气急败坏,丢下两颗炸弹。炸塌武技楼的配房和百寿厅的墙角。国民革命军21师、79师进驻松山,双双把师部安在这里。百寿厅有一根立柱留有洞眼,竟然是21师师长为庆贺40大寿,为搭台唱戏,命工匠凿的。1949年,蒋家王朝摧枯拉朽,解放军11军32师96团解放松阳。团部设在黄家大院。以后这里又作为学校、人民公社办公场所。百寿厅木板墙上“大跃进万岁!”“总路线万岁!”仍赫然在目。

遗憾的是兵荒马乱,你方唱罢我登场,主角走马灯似的变换,几代人积攒留存的字画、名木玉石、古籍等同黄家后人一样散失。大院的面积由当初的上万平方,缩小到6460平方,现有建筑面积3798平方米。大院内雕刻的人物也多在“文革”中“革”去头颅……

世纪曙光升起,松阳县委、县政府发现黄家大院的不凡。2005年,大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时间的洪流前,人类渺小如蝼蚁。而黄家大院像一位高龄惜口的智者,不言不语,静静观察太阳升起西坠,花开花谢,岁月更迭。

五一长假,经历三年疫情终于摆脱锁链束缚。各大景区喋喋不休的壮阔和川流不息旅游大军,会产生审美疲劳。女儿女婿选择离沪400余公里的浙西南丽水市松阳。看高山古村落,看风雨百年黄家大院。远离拥堵,放松心情,享受传统建筑文化熏陶,实乃明智之举!

责编/陶玲

审核/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