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后出师表”
蔡宏伟
讲《出师表》,总要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赞美诸葛亮。而“鞠躬尽瘁”一语的出处,是在所谓的 “后出师表”。既然有“后出师表”,那么也得有“前出师表”啊?“前后出师表”,对学生总得有个说法。
先说“前出师表”。“前出师表”,就是现行教材上选用的《出师表》。因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中道及的,所以,从问世到现在,真伪问题基本上未起纷争。该表作于蜀汉建兴五年,即公元227年诸葛亮首次北伐前。
再说《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未见录于陈寿写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也就是说,陈寿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份表的存在。南朝裴松之(372~451年)在给《三国志》作注时,引录了《后出师表》全文。据 裴先生说,他引自张俨《默记》①。按理,裴先生的话是靠得牢的,问题出在比裴先生稍晚一点的大文艺理论家刘勰(约465~约522年)身上。他是相当叹服诸葛亮的文才的,在他的巨著《文心雕龙》里,两次赞颂诸葛先生。其中的一处便是“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②,似乎不存在有“前后出师表”这回事。类似的疑点还有,这里不便枚举③。不过,清朝人张澍还是比较有心的,他编订的《诸葛忠武侯文集》一书,仍旧保留了 “前后出师表”的名称,并且还据《汉晋春秋》,给《后出师表》的写作背景作了界定。该表写于蜀汉建兴六年,即公元228年。是年11月,“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诸葛亮 “上言云云,于是有散关之役”④。在金圣叹编的《天下才子必读书》和吴氏叔侄选的《古文观止》这些著名文章选本里,“前后出师表”这回事都是被当真的。不惟如此,在南宋诗人陆游屡屡提到的“《出师》一表真名世”⑤“《出师》一表通今古”⑥以及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的《喻世名言》里的名篇《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的 “《出师表》”,都可看作是偏指《后出师表》,因为里面的“汉贼不两立”,最容易让他们起共鸣了。只是,当代的学者对此持论都较小心。刘衍主编的《中国散文史纲》称:“《后出师表》是否为诸葛亮作,迄无定论。”⑦章培恒、骆玉明的《中国文学史》则说:“此外,还有一篇题名为诸葛亮作的《后出师表》,一般认为出于后人的伪托。”⑧在此,我们不妨让学生去自主适从。当然,陕西岐山县五丈原旧址的这副对联,还是值得一读: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⑨。
【注】
①②④《诸葛亮集》正文第6页、正文第7页、卷首第30页,中华书局1960年8月第1版。
③坊间有些古文选本甚至指出《后出师表》里存在有悖史实的地方。不过,坚持《后出师表》确为诸葛亮所作的《古文观止注译》(周大璞、刘禹昌、王启兴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的作者,不仅从《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中找到了一条较有力的证据,而且还从风格角度对“前后出师表”作了比较,认为同出一人之手(详见该书第431页)。
⑤陆游《书愤》。
⑥陆游《病起书怀》。
⑦《中国散文史纲》141页,刘衍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⑧《中国文学史》328页,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⑨《华夏文化词典》121页“五丈原”条,张龙虎、陈庆煌、杨天戈主编,华夏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一诗”可能指《梁父吟》。
(刊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