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中出现许多鸟兽虫鱼,据统计,《诗经》中有兽名67种,鸟名39种,虫名29种,鱼名20种。对后世动物的研究有深远的影响。

前几天我们认识了

《诗经》里的那些植物

那么对于里面的动物

你了解多少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雎鸠 —— 白胸苦恶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关于雎鸠为何鸟,历史上有多位“大咖”给过解释。明代汤显祖借《牡丹亭》里杜丽娘的私塾老先生之口解释,“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当春香用斑鸠打趣时,老先生也没有反驳“雎鸠即斑鸠”这种说法。

周振甫的《诗经译注》中说:“雎鸠,一种水鸟。”余冠英的《诗经选》有:“雎鸠,即鱼鹰。”马持盈《诗经今注今译》有说,“雎鸠,水鸟,即鱼鹰。”后有专家总结,认为雎鸠即白胸苦恶鸟,因该鸟在求偶时会发出类似“关关”的叫声。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宵行 —— 萤火虫

町疃鹿场,熠燿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豳风 ·东山》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宵”意为夜里,“宵行”即在夜间飞行活动,用来形容萤火虫再恰当不过了。萤火虫成虫体型扁平,体色多黑色或棕色,有复眼和一对触须,前后有三对足,腹部呈圆锥形,末端有发光器。萤火虫之所以能发光,其实是荧光素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的生化反应。不同种类的萤火虫能够发出黄色,橙色、红色、黄绿色及绿色等不同颜色的荧光。唐代大诗人杜牧曾经写过一首《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短短几行字刻画出了一幅美丽寂寞的宫廷仕女图,也写出了萤火虫出现的时间和季节。

尨 —— 狗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悦兮,天使尨也吠。

—— 《召南 · 野有死麕》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诗经中的“尨 ”如今指的是长毛的狗。狗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有科学家认为狗是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的。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狗大多数时候被用来看家护院以及捕猎。古时,狩猎不仅是下层百姓的谋生手段,也是帝王贵族间流行的高级娱乐活动。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描述他狩猎时的场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莎鸡 —— 纺织娘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豳风 •七月》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莎鸡周身黄褐色,细长,头较小,前有一对复眼、一对触须,有三对足,后一对长而大,强健有力,善于跳跃。翅膀比较长,可以达到身长的二倍,但不善飞翔。成虫体长5~7厘米,形似蝗虫,但是略大。

在古人的诗文中,常有把莎鸡和蟋蟀混淆的情况,不过莎鸡一般生活在田野里,很少到居民聚集的区域,如果听到在屋角鸣叫的应该是蟋蟀。

豝 —— 母猪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

发彼小豝,殪此大兕。

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小雅 • 吉日》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吉日》是一首写周宣王打猎并宴会宾客的诗。诗中的“豝”即为母猪,肉可食,皮、绒毛和鬃毛都可以利用,古时是山区猎户的重要猎物。猪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分为野猪和家养猪,野猪是家猪的祖先。野猪体长1~2米,高约60厘米,体重一般为150公斤左右,体型最大的雄野猪甚至可达250公斤,母野猪体型则稍小。

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小雅 • 鹿鸣》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鹿有多种,《诗经》单写的“鹿”,可理解为最常见的梅花鹿。梅花鹿四肢细长,强健,善奔跑;毛色多为棕褐色,长耳短尾,听觉灵敏。一般来说,雄鹿头部有一对硕大的角,分叉实心;雌鹿无角。鹿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多栖息于低山草原以及林缘,以青草、嫩叶、嫩芽、苔藓等为食。《小雅 鹿鸣》是周王宴会群臣宾客时所做的一首乐歌。东汉末年曹操做的《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的广泛影响力。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小雅 • 巷伯》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巷伯》是作者怒斥造谣诬陷者的诗,旨在斥责造谣者没人搭理,连豺、虎都不愿意啃食,北荒也不愿意接受,只有交给上天去惩罚。

豺的外形似犬,寿命能到10岁以上,体长80~120厘米,背高约50厘米,体型瘦削,动作敏捷灵活,善奔跑,耐力佳。豺常结成小群生活,少则两三只,多则十几只,一般栖息于亚热带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带。它们性情残忍彪悍,通常集体猎食,以野兔、山羊、鼠类以及鹿科动物为主。豺群之间也会争抢食物,相互撕咬直至鲜血淋漓。

自古以来,人们认定豺为凶兽,长期的狩猎使豺的数量越来越少,几近消失,严重破坏生态平衡。2021年2月,豺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凫 —— 绿头鸭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心之优矣,於我归说。

——《郑风 • 女曰鸡鸣》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绿头鸭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野鸭,广泛栖息于沼泽、湖泊、河流、池塘等,体型较大似家鸭,体长46~60厘米,体重约1公斤。绿头鸭还是我国家养鸭的祖先,早在战国时期,先民就开始驯养绿头鸭。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曹风 • 蜉蝣》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

蜉蝣,即蜉蝣目昆虫的通称,又名渠略。蜉蝣种类繁多,有2000多种,其中许多已经绝迹,只留有昆虫化石。蜉蝣成虫体长约2厘米,通体淡黄色或白色;形似蜻蜓,略小;头部较小,触须细而短;背部有两对翅膀,一对发达;腹部细长,十余节,末端有一对丝状尾须。蜉蝣幼虫生性活泼,喜欢捕食小虫,大约经历3年、多次脱皮后可化为成虫。

春夏的夜晚,成虫蜉蝣成群飞于河畔或池塘上方进行交尾,不再进食,一般存活数小时后死去。《蜉蝣》中,贵族士人借蜉蝣朝生暮死的特征,感叹人生短暂,抒发忧伤的情感。

来源:成都公园城市

近期热门

◀ 环保科普|垃圾分类“五字口诀”,太好记了

◀ 绿道科普|赏花节齐开,和成都一起“走花路”!

◀ 形似蒜苗,已有人中毒!你家花盆里可能有!

◀ 2022年百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成都占榜3席!

◀ 蓉城科学嘉年华| 科普活动月活动来袭!快来参与吧

◀ 甲流来了,怎么防护?

◀ 成都市推荐作品喜获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

◀ 报名通道开启!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来啦!

◀ 官宣!成都2023春花观赏指数新鲜出炉

◀ “科学嘉年华”开启!月月有精彩!2月活动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