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隋文帝为何要远征高句丽

文/Judy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外敌,在隋唐这段历史里,存在感非常高。从隋到唐,几代帝王都曾出兵攻打过这个国家,虽然他们领土不如隋唐那么大,人口也远比不上强盛的隋唐,但是却很少被打败。这个国家就是——高句丽。为什么从隋文帝开始,就孜孜不倦地进攻高句丽呢?这个高句丽到底对中原王朝有着怎样的威胁呢?

一、高句丽=高丽?

先来说说高句丽是历史上哪个国家。现在很多人一提到高丽,就会说是对吉林延边朝鲜族或朝鲜人的称呼,但是高句丽和现在的高丽其实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朝鲜最早是个地名,指的大概是现代朝鲜的区域。商纣王在位的时候,他的两个叔叔比干和箕子趁他出兵攻打江浙沪的时候,暗中串通周攻打商。最终事件败露,比干被处死,箕子则逃到了朝鲜自立为王,周朝的国君就把朝鲜封给了他,这就是最早的箕子朝鲜。一千年后,刘邦灭了项羽,登基称帝,刘邦的一个发小卢绾私通匈奴被发现。卢绾逃去了匈奴,他下属中有一个叫卫满的,这个卫满带了一千来人逃到朝鲜,把箕子的后人赶跑了,于是卫氏朝鲜取代了箕子朝鲜。一开始卫氏朝鲜还向汉朝称臣进贡,后来朝鲜逐渐壮大起来,卫满的孙子拒绝向汉朝进贡。当时汉朝的皇帝就是汉武帝刘彻,刘彻的执政风格是一言不合就派兵,谁不服就打到他服气。卫氏朝鲜非要作死,汉武帝就二话不说派兵推平了朝鲜,随后在朝鲜设立了四个郡,朝鲜从此消失。

高句丽是秽貊人和扶余人建立的国家,为我国古代少数先民,起源于海参崴一带,在领土的慢慢扩张中,最终占据了东北和朝鲜半岛。而此时的“思密达”们——也就是现代韩国和朝鲜的祖先是被挤在角落里的新罗、百济和伽倻。现在的思密达们跟朝鲜其实没啥直接关系,他们的直系祖先是朝鲜南边的辰国,大概就是现在韩国的位置。后来辰国渐渐演变成了三韩:辰韩,马韩和弁韩,再后来三韩就变成了新罗、百济和伽倻。

二、中原地区的长期内乱为高句丽提供了野蛮生长的土壤

汉朝之后的中国长期处于战乱之中,而此时的高句丽在好太王的统治下,开始进入鼎盛时期。高句丽便趁机蚕食中国领土,骚扰中原,从北魏起到唐朝被灭,他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向中原进军。就像一群鬣狗,即使一时被击退,马上就能缓过来再咬你一口,在侵略这件事上,非常锲而不舍。

而且因为当时中原的长期内乱,距离上一次大一统的东汉时期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这就导致中央王朝这么长时间以来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力减弱了许多,况且当时的高句丽占领着中国东北大部分领土,已然成为了东北亚的中心,也成为了中央帝国的心腹大患。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能对高句丽施压,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篇野蛮生长的“土壤”,他们也利用了这样一段可以喘息的时机,发展经济和兵力,扩宽疆土。高句丽与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有稳定的农业发展,游牧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而有稳定农业的高句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就相对稳定。再加上他们的制度也相对完善,政权稳定,军队战斗力充足,对中原王朝来说自然是个不可忽视的威胁。

三、高句丽无限膨胀的侵略性

高句丽这个国家非常热衷于战争,曾经对中央帝国多次挑衅,作为附属小国,当时的高句丽是需要每年向中原王朝进贡的,但他们非但不进贡,反而多次的背叛当时的隋朝,还强迫一些周边小国跟他一起脱离中央王朝的纳贡体系,跟隋对抗。

此时的高句丽,已经对隋形成了巨大的威胁。高句丽婴阳王继位后的596年,隋的特使在突厥遇到高句丽派出突厥的特使后,隋高祖传书高句丽要求高句丽终止与突厥的联盟,并且要求高句丽停止对隋边疆的连年的侵袭并对隋表示臣服。婴阳王虽然表面上接受了隋高祖的最后通牒,但第二年,也就是597年,婴阳王就联合粟末靺鞨先发制人攻击了隋在冀州道的军事驻地。

四、高句丽的膨胀会带来后患无穷

隋文帝杨坚推翻北周的政权建立隋朝时,高句丽就曾一直支持北周残余势力对抗隋,还曾联合突厥,契丹掺入中原内战之中。后来隋的政权逐渐稳固,高句丽见势头不对又假意向隋称臣,但是它同时又向中原的另一个政权陈交税纳贡。高句丽一边假意臣服,一边又在私下里不停搞些小动作,搞得隋文帝很是恼火。

再加上高句丽地处东北,如果将来联合契丹等蛮族,那么足以影响中国北方的安全,正是看到了高句丽潜在的威胁,所以从隋文帝开始,中央帝国就经常和高句丽打仗。

高句丽侵略辽西,直接带来隋边境的不安和危害,“不供职贡”,则影响到统一的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对于这些,隋中央政权都是不能忍受的,也就必然采取相应措施。隋文帝远征高句丽,就是为了消除这个威胁,收复东北领土。

五、总结

犯我中华,虽远必诛,更何况这个侵略者还不算远,更要和他死磕到底了。隋文帝对高句丽的出征,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次战争。而且从后世的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甚至武则天都继承了这样的战略思想来看,远征高句丽绝对不是一场简单的战争,而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是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保持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

参考文献:

【1】《隋书》,魏徵,中华书局,1997-9-1

【2】《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七 隋纪一,司马光

【3】《中国高句丽史》,耿铁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4】《隋唐史》,岑仲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5】《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马大正,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