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城东二十余公里有座土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这座土冈就是武松打虎地——景阳冈。
据说在很久以前,这一带是绵延几十公里的丘陵,能叫上名来的有九岭十八堌堆。其中,东沙堌堆和西沙堌堆比较大也比较高。而这两者之间,又属东沙堌堆高大。东沙堌堆就是景阳冈的前身。
当时,东沙堌堆少有人烟,常年杂草丛生,林木茂密,古树参天,是野兽经常出没之地,飞禽时常栖息之所。丘陵外,河流纵横,水波荡漾,若站在东沙堌堆最高处,能隔河望见水泊梁山。
有一年秋季,东沙堌堆一带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大河满,小河溢,平地一片汪洋。邻近的张秋镇大堤屡次决口,洪水暴涨,迫使这一带的百姓不得不搬到这座最大最高的东沙堌堆居住。人们站在堌堆之上,望着自己的房屋一座座倒塌,庄稼完全被淹没,实在令人心酸。
当时正处于五代十国时期,当朝皇帝是五代后周的周世宗柴荣(他的儿子就是被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给整下去的),他了解到这里遭受如此严重的水灾,便派宰相李谷(李谷乃三代大臣,五代的后三代即晋汉周,他都是重臣)修复自阳谷到张秋镇的大堤,消除水患,解救百姓。
具体来说就是,公元954年(显德元年),黄河决堤,淹没齐、郓等州,李谷奉命率领十万人马赶到这里,不分昼夜地干起来。经过人挑、船装,一鼓作气挖去了九岭十七个堌堆,终于把大堤修好了,使东沙堌堆上的百姓得以脱险。而宰相李谷却因劳累过度,病倒了。
皇帝看了李谷带病呈来的奏折,心里既高兴又惋惜。高兴的是,李谷治水有方,爱民如子,终于把大堤修好;惋惜的是,这一国家栋梁之材,竟累出重疾,命在旦夕。他为了褒奖李谷和十万将士的治水功勋,便前去探视李谷,由京城来到了张秋镇。尔后,又由当地官员护送,登临东沙堌堆。正当皇帝欲给李谷贺功行赏时,不料李谷气绝身亡。百姓不肯离开救他们于水火的功臣,一个个披麻戴孝,哭祭于李谷灵前。皇帝见状也甚为感动,遂顺从民意,将李谷的遗体头北脚南,葬于东沙堌堆之上。并赐御碑一块,立在墓旁。碑文写道:
李谷学禹居山冈,
脚登大堤面朝阳。
亲手绘下好风景,
万人歌唱李宰相。
立碑卧地根基重,
世世有人祭灵堂。
宫廷均识英气在,
名流千古万人扬。
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宰相李谷,纷纷提议要把东沙堌堆重新题名。大家想了许多名字,均不太满意。后有一人细观碑上的题诗,头三句尾字倒念,感到“景阳冈”三字很有气势。一经提出,大家无不表示赞同。从此,这东沙堌堆就改名为“景阳冈”了。
后来,在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遇一猛虎。他凭借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胆量,赤手空拳将猛虎打死,为民除了一害。“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自此传为佳话,景阳冈也随之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