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盘点历史上曾威胁中原王朝的十大游牧民族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中国历史是以中原王朝为主线的,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相信很多人对这条历史脉络都很熟悉。但在古代,除了这些中原王朝之外,还存在不少游牧民族,它们在和汉民族交缠碰撞中相互融合,最终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就简要盘点一下历史上曾威胁过中原王朝的十个游牧民族。

一、东胡

东胡是起源于我国东北部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以西和燕山以北,自商朝时候就已存在。实际上东胡并不指某一个具体民族,而是一个部落联盟,包含了东胡、濊貊、肃慎等部落。在春秋战国时,东胡曾强盛一时,频频侵扰燕国和赵国边境,并经常勒索西边的匈奴部落。

秦汉时期,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并趁东胡单于轻敌之际,对东胡发起进攻。东胡大败,部落联盟就此瓦解,成为了匈奴的奴隶部落,且分裂为乌桓和鲜卑两部。

二、匈奴

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据传匈奴和华夏族同源,夏朝灭亡后,夏桀的一支后裔带领部分族人逃到北方繁衍生存,并与中原逐渐隔绝,发展成之后的匈奴部族。

战国中后期,匈奴吞并了草原上的其它部落,开始强大起来。并趁中原混战之时南下,不过被赵国的李牧以少胜多,又赶了回去。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又命蒙恬北击匈奴,将其逐出了河套地区。

冒顿单于统一之后,匈奴进入了全盛时期,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万,称霸草原。汉武帝时期,大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主力,将匈奴赶出漠南。此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并在八王之乱后的混乱时期

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最后慢慢融入中原汉族之中。而北匈奴在东汉时期被击败后,余部被迫西迁至中亚和东欧地区,剩余小部分后被鲜卑吞并。

三、乌桓

乌桓是迁至乌桓山的东胡一支,汉武帝大破匈奴之后,乌桓开始臣属于汉朝,被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西汉设置护乌桓校尉,对其进行管辖。东汉光武帝时,又再次南迁到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

初始,乌桓与汉相安无事,并多次协助抵御北匈奴。东汉末年,乌桓逐渐强盛起来,开始劫掠中原地区。建安年间,曹操远征乌桓,乌桓大败,其单于也被大将张辽斩杀。之后,乌桓部分部族迁徙到中原地区,逐渐被汉同化,而剩余部族后被鲜卑所占。

四、鲜卑

鲜卑是迁至鲜卑山的东胡一支,匈奴分裂后,鲜卑族开始摆脱匈奴的统治。北匈奴迁往中亚之后,鲜卑趁机占据了蒙古草原。尽管中间一度短暂统一,但鲜卑各个部落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和中原王朝时和时战。

八王之乱后,鲜卑和其它少数民族趁机南下,逐鹿中原,并开始了一系列的建国高潮。从337年到420年,共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等国家。此后,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后来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西两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后来北周灭北齐,而北周又被杨坚建立的隋朝所取代。这两百余年里,鲜卑一直不断的在汉化,最终成为了北方汉人的一部分。

另外,还有一部分没有南下的鲜卑族,一直留在东北地区,后来演变为如今的锡伯族。

五、柔然

关于柔然的来源,根据史书不同各有说法。《宋书》、《梁书》中均认为柔然是匈奴的一个别支,而《南齐书》中认为其是塞外杂胡。

最初,柔然是依附于鲜卑,在鲜卑南下中原后,柔然部落迅速崛起。之后经过多次征伐收复整个蒙古草原的势力,统一了漠北。公元402年,柔然首领郁久闾社仑自称可汗,建立可汗王庭,柔然自此由部落联盟发展为奴隶制国家。柔然多次侵犯北魏边境,迫使北魏不得不修筑长城及设置军事重镇进行抵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先后率大军13次攻打柔然,最终使得柔然仓皇北逃,不敢再战。

尽管后来柔然有了短暂的复兴,但再也回不到鼎盛时期,其统治下的草原各部也都纷纷谋求独立。公元6世纪,柔然汗国被崛起的突厥灭掉,一部留在漠北逐渐被突厥同化,还有一部西迁至东欧地区,建立了阿瓦尔汗国,之后于8世纪末被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征服。

六、突厥

突厥是6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关于突厥的来源,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是匈奴的一支,也有说是平凉杂胡。最初突厥实力很弱小,只是柔然人的炼铁奴。之后突厥阿史那氏慢慢吞并了铁勒部落数万人,开始变的日益强大。

公元552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向柔然大汗求婚,遭到拒绝,于是就联合高车国,发兵大败柔然,并迫使柔然可汗阿那瑰自杀。突厥灭掉柔然后,又先后征服西域和中亚地区,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辽河上游), 西濒里海, 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 南临阿姆河南。

公元583年,在隋朝的军事打击和挑拨分化下,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两部。公元630年,唐太宗派李靖领十万大军大破东突厥,东突厥灭亡。公元657年,唐高宗又派大将苏定方征讨西域,灭掉了西突厥。后来归附唐朝的部分突厥人再度反叛,被唐朝和回鹘联合绞杀,从此突厥就淡出了历史舞台。

七、吐蕃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吐蕃族最早是由部分迁至西藏的羌族部落与当地土著居民相互融合形成的。公元6世纪时,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东部的雅隆部逐渐强大起来,等7世纪初,松赞干布继位后,统一了西藏各个部落,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

安史之乱之前,吐蕃和唐朝关系一直很密切,唐朝先后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吐蕃也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前往长安学习汉文化。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抽调了大批防守吐蕃的军队去平叛,吐蕃便趁机扩张地盘,侵占了西域及河西走廊地区,甚至几次攻进长安城。

只是好景不长,8世纪末期之后,吐蕃王朝的王室、将领及各部落等为争夺权力开始混战。而青藏高原气候也变的恶劣起来,粮食产量锐减,无法支撑大量人口。再加上中间爆发了几次奴隶平民起义,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很快就分崩离析,最终形成了4个小的政权。北宋建立后,这些藏族政权开始向宋朝称臣纳贡,等元朝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之中。

八、契丹

契丹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现代史学家认为,契丹族可能出自于鲜卑部落。唐朝初期,契丹族开始形成了统一的部落联盟,初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后突厥被回鹘灭掉之后,又归附于回鹘统治。唐朝末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并于公元916年称帝,国号契丹。耶律阿保机之子耶律德光继位后,从石敬瑭手上侵占了幽云十六州,并在公元947年灭掉后晋后,改国号为辽。

北宋建立后,曾多次北伐意图收复幽云十六州,然皆无功而返。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进攻北宋。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力劝下,前往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退了辽军进攻,于是辽国和北宋就签订了和约,此即澶渊之盟。此后一百二十年里,宋辽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

公元1031年,辽兴宗即位后,辽国开始走向衰落。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并建立金国。公元1125年,金将完颜娄室在应州俘获辽天祚帝,辽国灭亡。公元1132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带领残部在中亚建立西辽,后被西征的蒙古大军所灭。

九、女真

女真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南北朝时期称为勿吉,唐朝时称黑水靺鞨,主要以渔猎为生。契丹强大之后,对女真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强宗大姓被迁至辽东半岛地区,直接编入契丹籍,直接统治,这些称为熟女真。而依然留在现今黑龙江地区的女真部落称为生女真。

公元1113年,女真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继位,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国,并起兵反辽。公元1120年,金国和北宋订立海上之盟,联合灭辽。辽国灭亡后,金宋之间的联盟破裂,金国开始大举攻宋,并于1126年攻入汴京,俘获徽钦二帝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朝臣等共三千余人。

公元1234年,金国被崛起的蒙古灭掉,女真人仍散居于关东,分为建州、海西、野人等部,相继被元朝和明朝统治。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称汗,建立后金。公元1635年,继位的皇太极将族名改为满洲,并在次年称帝,并改国号为清。公元1644年,满洲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正式开启了长达近三百年的清王朝统治。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此后满洲族改为满族,成为中国现今56个民族之一。

十、蒙古

现代史学家认为,蒙古是起源于东胡部落。公元四世纪,游牧于兴安岭以西的一支鲜卑人,被称为“室韦”。而文字记载蒙古的称谓,最早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属于庞大的室韦诸部的一员。起初蒙兀室韦主要分布在额尔古纳河附近的森林里,后来随着人口增长,开始向外迁移,并逐渐遍布于蒙古高原。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兀室韦各部落,这时,统一的蒙古族才真正形成。蒙古部落统一后,开始不断向外征讨,最终建立西起莱茵河,南控西亚,北至西伯利亚,东起库页岛的超级大帝国。忽必烈继位后,建立了元朝,并于1279年灭掉南宋,统一华夏。

公元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蒙古残余力量退居草原,后来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部。清朝建立后,蒙古各部被清军征服,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

清朝后期,沙俄势力开始染指蒙古地区,并撺掇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于1911年宣布外蒙古独立。1945年,美英苏三国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1946年,中华民国宣布公告,承认外蒙古独立。

1947年5月1日,中国蒙古族在乌兰夫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