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项羽乌江自刎后,头颅葬于何处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乌江自刎以后,汉将争夺项王尸骸,或有自相残杀者死数十人。王翳势强,得项羽头颅,吕马童与杨喜、吕胜、杨武等四将,各得一体,持向汉王前报功。汉王命将五体凑合,果然相符,遂分封五人,命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

一代战神身首异处,真是可惜可叹。那么,项羽头颅最终被埋在了哪里呢?

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明确写道:项王战败自刎乌江,楚地全都投降了汉王刘邦,只有鲁县不降服。汉王率领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鲁城。考虑到他们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便取项王头颅给鲁人看,鲁地父老于是投降。因为当初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他死后鲁国又最后投降,所以,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王安葬在谷城附近。汉王亲自发丧,恸哭离去。

《中国史稿地图集·上》〈楚汉战争〉(局部)

谷城在哪里呢?

《辞海》记:“春秋时齐国谷邑,秦代称为谷城,也称小谷,明洪武八年后设东阿县”。汉时置谷城县,与东阿并立两县,北齐时谷城入东阿县(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北东阿镇),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

关于项羽墓,《史记》《资治通鉴》《水经注》《括地志》《皇鉴》等史书均认为其所葬地谷城,即今旧县乡旧县三村。

《东阿县志》中记载,楚霸王墓在县城南(古东阿县),即现在旧县三村。墓地三面环山,西临东平湖。

2022年7月28日,东平县项羽研讨会在东平召开,来自山东党史、文史、文物研究系统及高校的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对项羽陵寝的具体处所和保护形成了专家组意见。一致认为项羽死后“葬于谷城”,其具体处所就是现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的“霸王坟”。

霸王墓

山东省东平县旧县乡旧县村,三面青山环抱,一面紧依风光秀丽的东平湖。旧县村西邻220国道(古为九省御道,历史上是通往周边州、府、县的必经之路,各朝在旧县均设有驿站),四通八达,村庄环境优美、景色怡人。220国道东侧路肩上原有一座路碑,高约两米,面向大路,上书四个楷体大字“楚霸王墓”。这座碑是哪个朝代所立,因没有了原物,不得而知。碑曾矗立了千百年,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

旧县三村东侧的高平台上,现有项羽寝陵,占地约8千平方米。西楚霸王项羽墓(头葬地)就建于此。当地群众习惯称项羽墓为“霸王墓”或“霸王坟”。现在,旧县霸王墓和霸王碑,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区原占地60余亩,土冢高10余米,直径300余米,冢旁有高大汉柏树和杨树等,并有名人凭吊项羽碑记数方。后人习惯把临近他墓葬的山称为大王山,山峪称作大王峪。

据本村老人回忆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项羽墓旁取土时,发现古代使用过的灶坑数十个。墓前方的土,面积约2亩左右均为黑色,似燃烧后的灰和土的混合体。墓北为苹果园,当地人们浇灌时漏出一孔穴,水尽流其中,不知大小。

墓在墓区偏北处,原存封土直径100余米,高10米左右。前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汉柏数十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部分被毁掉,辟为学校、果园和民房。

今墓前有清代宋思仁所刊残碑一方,其碑文已模糊不清,依稀可辨“楚霸王(据当地老年人回忆是楚霸王墓四个字)。一剑亡秦力拔山,重瞳千载孰能攀。秋风蕉鹿行人憾,汉寝於今草一斑”等,字体为行楷阴刻,颇有宋代瘦金体风韵。

在霸王墓东约20米处,为李将军墓。此墓现无封土,并被部分民房占压。原墓前有碑,现皆无。李将军可能即是“鲁父兄”中的主要代表,因为当地人自古就有关于李将军父子的传说:李将军父子当年守在铧山之阳,刘邦来征讨,李父子不降,不相信项王已死,刘邦便命人把项羽头拿来看,李父子无奈便降,但要求刘邦以金缕玉衣及王礼厚葬项王,刘邦答应。厚葬了项羽后,李将军便自杀在项王墓旁,其子与当地人便把李将军葬在项羽墓旁。对此《东阿县志》上曾有记载,碑文曰:“李将军从王死,实附葬焉。”

霸王墓

唐、明、清朝,都曾对霸王墓进行过修缮。

唐朝程咬金修霸王墓:程咬金,大唐开国功臣,号称“混世魔王”,老家是东平县斑鸠店镇人,距旧县仅有八里之路,隋唐三代元老,身居高位,却素有怀念项羽之情。程咬金做了骠骑大将军以后,就拿出自己2年的俸禄,于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由其次子程处亮(后位居东阿县开国公)监工,耗时半年,在霸王墓北面,修筑项羽庙一座,里面供奉项羽手举巨鼎铜像,彰显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勇。

明朝于慎行、孟一脉重修霸王墓:于慎行是东阿镇人(距旧县三村约5华里),官居东阁大学士。孟一脉为旧县三村人,官居中堂、左都御史。二人同朝为官,加之又是同乡,仕途和谋略相同,有些观点不谋而合。二人在一次会面时,便有了重修霸王墓的想法。孟一脉作为东道主,首先把想法告诉了于阁老,于阁老听后,非常符合他的心愿。于是,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于阁老卖掉家中5亩地,孟一脉拿出自己3年的俸禄,雇佣了30多名能工巧匠,把霸王庙修葺一新。于阁老还亲自为霸王庙题写了楹联:“力挽狂澜破釜沉舟枕天下之安危,霸王别姬楚河汉界失江山亦英豪”,横批是“叱咤风云”。

清同治期间官修霸王像:据《平阴县志·清点校本》记载,同治七年(1868年),清帝批准了内务府呈报的奏折,由内务府拨付白银5000两,重修位于旧县的霸王墓,由内务大臣张廷玉负责监工。历时半年,终于完工,一代枭雄项羽的形象又重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对项羽给予很高赞誉,江苏、山东、河北、陕西、河南等地至今保留着许多与项羽有关的故居、古战场遗址、景区等。项羽文化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广泛的传播途径,保持着长久的活力,激励着一代一代仁人志士奋发图强。

周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