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项羽生在三国会是什么水平

如果项羽穿越到三国那么他的武力和权谋会排在什么水平呢?

西楚霸王项羽当初和汉高祖刘邦角逐天下的英雄人物,尽管失败了,但是后人对于项羽的赞美和敬佩却始终没有停止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力拔山兮气盖世,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项羽也指挥过很多传奇的战役,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击败十倍于自己的秦军,彻底打垮了王离、章邯,其中王离军队全歼,章邯军队被迫投降。这一战秦朝主力尽丧,项羽也因此确立了自己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彭城之战,这一战是刘邦自起义以来遭受的最惨痛的失败,而这场战役也是项羽的杰作,半日之内集结3万兵力,击溃汉军数十万,导致刘邦主力溃散,陷入困境。此役刘邦父亲、妻子都被楚军俘获,元气大伤,可以说项羽最擅长打以少胜多的战役。不可否认的是,项羽身上也有很多作为领导者的缺点,比如。任人唯亲,比如刚愎自用,这也导致他最终在和刘邦的角逐中失败了。如果把项羽放在三国里,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呢这个问题就很尖锐,因为不好分析,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物。。所以我只能尽可能地表达我自己的看法

我们在武将、谋士、领导者三个角度来体现项羽的综合水平。首先武将角度,所谓武将应该有很强的个人作战能力以及领军作战的指挥能力,这一点项羽绝对可以问鼎三国群将。其中个人作战能力对比三国单挑第一人吕布,吕布在气势上是不如项羽的,虽然吕布名声大,但是总感觉没那么多人真怕他,而且吕布死后经常会出现一些武将被称为不下吕布之勇,更有人叫骂三姓家奴,但是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项羽身上,项羽一个人就把殷通百十号人全部杀死,士兵看到项羽都是哆哆嗦嗦的,不敢靠前,等到项羽被围困至死,也从来没有人敢于媲美项羽之威死了依旧被人敬畏。可见项羽给人的压迫感比吕布要大得多,并且项羽年轻的时候就能扛起大鼎,又有以一敌百的实力

,我个人认为项羽在单打独斗的能力上依然优于吕布,吕布给人一种虽然你很强,但是我还可以试一试,但是项羽让人试都不想试,只能人海战术上去活活耗死。个人作战能力说完我们再说领兵作战的能力,项羽的统帅能力在三国那一定是天下第一,项羽打得仗要不人数少,要不粮草不足,往往极度劣势与对方,但是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项羽指挥的战斗就输了一场,也是他无法接受从而乌江自刎的那一场。三国时期的武将大多利用天时地利获得以少胜多的胜利,而项羽就是纯武力的碾压,手下部卒,个个打了鸡血,以一当十,抱着必死的心去战斗,足以体现项羽的无与伦比的领兵能力和个人魅力,真的感染到手下的每一个士兵,所以项羽作为武将,论个人作战能力和领兵作战能力都是,无出其右的存在

其次谋士的角度,这个项羽就有点尴尬了。因为三国时代是中华历史上谋士喷发的一年,项羽的谋略放到三国还真有点看不到别人的后位灯。项羽是战术上的天才,但是是战略上的矮子,有点过于自大了,认为自己的武力可以碾压一切,这其实就非常不理智了,尤其是鸿门宴上被刘邦马屁一拍,整个人就飘起来了。范增多次出谋划策,让项羽除掉刘邦,但是项羽拘泥于武德道义,以德服人,放走了刘邦,可以说项羽的目光还是比较短浅的,谋政事不如诸葛亮、鲁肃,谋军事不如法正、荀攸,并且百战百胜的战绩更让项羽蒙蔽了双眼,甚至项羽都有点无视计谋了,认为自己有绝对的实力碾压一切。所以我认为项羽是不够聪明的,在谋略上有很大的不足。

最后领导者角度,我个人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谋略方面也不会差到哪去,但是一个优秀的谋士不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正因如此,项羽是一个将才,不是一个帅才,他谋略大局上的短板限制了他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项羽面对政事犹豫不决,面对军事刚愎自用,尽管他很能打。但是你埋没的人才就是你以后的对手,有很多有能力的人最后跑到刘邦那边对抗项羽,这就是项羽作为一个领导者非常失败的地方,就是他眼里容不下人才,并且在用人上唯亲是举,他这一点和曹操有着天壤之别,曹操巴不得天下人才都来他这儿,而项羽巴不得人才全都一边凉快去,因为他一个人就够了,自大、自傲,犹豫不决,这都犯了领导者的大忌,很容易在乱世中被人算计吞并。

但是项羽同样有身为领导者的优点,比如自信、胆子大,重情义,坦率、有主见,有一说一,项羽的将卒关系还是很不错的,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不服输的劲头。所以我认为项羽在三国里算一个中等偏上的领导者,一个水平偏低的谋士,一个无出其右的武将,综合实力大于刘表、袁绍之流,但是不及曹操、孙坚,也就是说项羽胜于军事败于政治,但是如果项羽有袁绍的初始实力,我感觉官渡之战可能也没曹操什么事儿了,干就完了,玩什么计谋,可惜历史不容假设,乌江之畔,项羽面对。四面楚歌的汉军,想起了当初从江东意气风发的起兵到如今被围的窘境,自知无力回天的他选择了自尽。

很多人看到项羽的结局,都会用悲壮来形容。关于项羽的失败,很多人都会归咎于他的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这两点确实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不善用人,注定了项羽势必败于刘邦。除了这两点之外,项羽的失败其实早在他起义之初就已经注定了。翻开史记项羽本纪不难发现,项羽是以一种非常不道义的形式出场的。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会稽太守本想招募项梁、项羽一同起兵,不曾向项羽叔侄二人不顾会稽太守的一番好意,反手就将会稽太守杀害,还拿下了会稽太守的军队,以如此背信弃义的方式加入了反秦的大军洪流当中,也难怪后来战败了项羽不敢回江东,反过来看一下刘邦当年在沛县起事之时,沛县令反悔欲杀刘邦、萧何等人,最终刘邦不得不围成,并与沛县父老与子弟共杀沛县令。从两人起义的方式来看,项羽靠着阴谋篡夺了会稽太守的准备好的。军队物资。刘邦虽然也杀害了沛县令,但是因为沛县令言而无信,不得已之下才下的手,从道义上来讲,刘邦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俗话说,眼界决定高度,项羽不敌刘邦的根本原因正是在于此。从反秦动机上看,刘邦有统一天下之志,项羽只是出于复仇,表现最明显的就是项羽好杀杀降其实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它可以让你失去民心。项羽在赢下了巨鹿之战后,本可以将这20万秦军收归为自己所用,但是他却因为要复仇而下令杀害20万秦军。

等到他从刘邦那里接受了咸阳之后,项羽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杀了秦王子婴,屠咸阳,烧宫室。项羽的这一举彻底得罪了秦国人,等到他准备分封诸侯的时候,才发现《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的关中已经容不下他了,不得已之下,他只能退出关中,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彭城。当然,这一切如果是站在复仇的角度来看,确实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眼界仅限于复仇的项羽,其成就必然不会过高。反观刘邦最初以《仁》获得了楚怀王的支持,得到了出兵咸阳的机会,攻下了咸阳后,非但没有伤害情人,还善待了秦王子婴和降将从而也赢得了三秦父老的好感,随后又打出与天下共利的旗号,赢得了其他诸侯的支持。从刘邦的种种行为来看,他的志向在于平定天下,而不是复仇。也正是如此,项羽的谋臣范增才会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当然这也不能怪罪于项羽,毕竟与刘邦相比,项羽身上的复仇的使命枷锁更重。作为楚将项燕的孙子,项羽身上背负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使命,所以项羽。面对秦人时看到的更多的是仇恨,是昔日的国仇家恨。刘邦作为平民出身的楚人,所以他对于秦国的仇恨并没有像项羽那般深,再加上刘邦曾经做过秦朝的官吏,所以对于秦人非但没有仇,相反还有点感激情人。两个人的出身及眼界就注定了两个人的人生高度。一心复仇的项羽,人生的最高高度就只是一个王,一个令人畏惧的王,一个让手下的将领谋士纷纷弃他而去的王。相反,一心想要统一天下的刘邦,他的人生高度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成为皇帝是他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将手中的权力下放给韩信、萧何、张良等人,知人善用,合理的管理好手中的人员。最终,依靠着卓越的管理能力,刘邦击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