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弥子瑕,风度翩翩,貌美如玉,卫灵公非常宠爱他。
昭公二十年,弥子瑕的母亲生了重病,捎信的人摸黑抄小路赶在当天晚上把消息告诉了他,弥子瑕是个孝子,当即心如火燎,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母亲身边。可是京城离家甚远,怎么能心想事成呢?卫国的法令明文规定,私驾君王马车的人要判断足之刑。
为了尽快赶回家去替母亲求医治病,弥子瑕不顾个人安危,假传君令让车夫驾着卫灵公的座车送他回家。后来卫灵公知道了这件事,不但没有责罚弥子瑕,反而称赞道:“你真是一个孝子呵!为了替母亲求医治病,竟然连断足之刑也无所畏惧了。”
昭公二十五年,弥子瑕陪卫灵公到果园游览。当时正值蜜桃成熟的季节,满园的桃树结满了白里透红的硕果,轻风徐徐送来蜜桃醉人的芳香,让人垂涎欲滴。弥子瑕伸手摘了一个又大又熟透的蜜桃,不洗不擦就大口咬着吃了起来。这种摘下便吃所感受的新鲜爽口滋味,是他未曾体验的。
当他吃到一半的时候,想起了身边的卫王,弥子瑕把吃剩的一半递给卫王,让他同享。卫灵公毫不在意这是弥子瑕吃剩的桃子,还自作多情地说:“你忍着馋劲儿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这真是爱我啊!”
但后来弥子瑕年纪大了以后,脸上现出了衰老的容颜,卫灵公因此丧失了对他的热情,开始厌恶他。这时候,假如弥子瑕有得罪卫王的地方,卫灵公不仅再不像过去那样去迁就他,而且还要历数弥子瑕的不是:“这家伙过去曾假传君令,擅自动用我的车子;目无君威地把没吃完的桃子给我吃。至今他仍不改旧习,还在做冒犯我的事!”
同样一件事、同样一个人的态度和评价,为什么前后差别这么大?想想,我们有时候和卫灵公非常像,用个人喜好来判断好坏,喜欢的时候就完美无缺,厌恶的时候就一文不值,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其实,我们应该理性思维,无论爱还是恨,都要客观去评判,这样才不会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