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5期内容
那是2004年夏天的一个清晨,在郑州的一家早餐店中,我看着一个女孩将一勺白糖加入一碗雪白柔嫩的豆腐脑中。毫不夸张,我瞬间惊呆了。有生之年我还是第一次知道,豆腐脑是可以放白糖吃的。
在我的认知中,这种细腻软糯的豆制品,配料应该是咸或辣,而不是甜。而且一直以为,豆制品中也只有豆浆可以和白糖放在一起,其他并不适合甜的味道。所以,多年前那个夏天的早上,在这个中原城市一家普通的早餐店里,看到那个女孩习以为常地将白糖加入豆腐脑中时,我才明白自己多年的认知其实也不过是一厢情愿,或者说是见识太少。
但是……在试探着吃了一口加入白糖的豆腐脑后,我还是选择了放弃。那种口感与我的味蕾需求完全不搭,甚至有着一种无法表达的怪异。
那个夏天之后我留在了郑州,也很快知道了这座城市繁多的早餐店里,豆腐脑除了加白糖,还可以加入煮熟的咸味的黄豆。从材质上倒也相配——豆腐脑本就是黄豆的衍生品。不过,我发现最受欢迎的并不是这两款。在郑州的早餐店里,豆腐脑最常见的搭配,是胡辣汤。半碗豆腐脑,半碗胡辣汤,混合在一起,豆腐脑的纯白迅速被胡辣汤的棕褐色融合,名曰“两掺”。这一款,才是郑州人的最爱。但我依然不习惯这种搭配,那味道不符合我味蕾的喜好。这么多年,我的味蕾早已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忆和习惯,它来自我的家乡小城,来自年少时光里那些清晨的街边小店。与一碗豆腐脑相配的,是一大勺用辣椒面、酱油等调料一起煮熟的红薯粉条,再加入适量米醋和几滴香油。细碎的粉条和着汤汁,一起浇在雪白的豆腐脑上,鲜,香,辣……瞬间触动味蕾所有的敏感点,堪称诱惑。借用一句流行语,“辣椒粉条才是豆腐脑的灵魂”。
只是,在外面——我家乡小城之外的其他地方,都没有“辣椒粉条”的搭配,那款豆腐脑独一无二。于是每次回到家乡,我的第一顿早餐一定要有豆腐脑,搭配着烧饼、油条或者煎饼卷菜,我吃掉两碗还意犹未尽。而且连着三五天,才会缓解些许馋意。
那一碗搭配着“辣椒粉条”的豆腐脑,于我,堪称一场味蕾盛宴。
将这种感受讲给同事或者外地的同学朋友,他们却不以为意,甚至疑惑“酸辣粉条跟豆腐脑似乎不搭啊”。就像郑州的同事,坚定除了“两掺”,豆腐脑搭配任何东西,都是对食材的浪费,对味道的辜负。
有一天,家乡一个相熟的同学在抖音看到一个搞笑视频,大意是一个在巴拿马运河边摆摊卖“两掺”的摊主讲自己的生意好到造成了交通阻塞……于是他问我什么是“两掺”?豆腐脑配上那玩意儿真能好吃么?还说除了“辣椒粉条”,豆腐脑配什么都是浪费,没法吃的。那口吻,跟郑州的同事“歧视”外地豆腐脑一模一样。我笑了半天,原来这才是真相。如同“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里也都有自己最爱的某款食物的味道,无论豆腐脑还是其他。
我们各自认可和喜欢的,其实不过是我们最初品尝到、并陪伴我们成长的那些时光。它们润物无声,一点点渗入我们,让我们的味蕾有了不同的记忆和偏好。
那不是一碗豆腐脑的味道,而是家乡独一无二的味道。
原标题:《那碗独一无二的豆腐脑》
作者: 海宁
责编:张子晴 / 校对:郭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