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司马师出生,很小的时候,便有名气,与当时名士夏侯玄、何晏齐名。为人性情沉着,有谋略,在少年的时候就常常受到别人的赞美。
成年后,司马师掌管选才之法,推贤任能,整顿纲纪,使文武大臣各司其职,朝野肃然,。他父亲死后,代为辅政,封为抚军将军。在正元年时期,司马师诛杀了反叛他的人,废除了张太后。同一年拥立曹髦登基,但大权依旧掌握在他和司马昭的手中。
司马昭,是司马师的同胞弟弟,曾和父亲司马懿一起对抗刘蜀集团,此番进修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自从哥哥司马师百年之后,成为了实际的掌门人,手中掌控兵权,独揽国家政务,逐渐走上了代魏之路。
就这样耗了几年,魏国皇帝曹髦死了后,在他的支持下曹唤做了皇帝,在景元四年的时候,带兵灭了蜀国,之后魏元帝下诏追封他为晋王。
后来以晋代魏之后,晋武帝司马炎追封大伯司马师为景帝,庙称为世宗。又因为晋武皇帝跟他有师徒关系,于是叫师为宗。而司马昭则被追封为文帝,庙称太祖。
毋庸置疑历史上的司马昭,远比司马师出名,除了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还有一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然而司马师的心,路人就很难知道了,当然了司马昭若论军政能力及历史地位,是不及司马师的。
从兄弟两个人的丰功伟绩来看,司马师要比司马昭强得多,如果没有司马师之前的功绩,或许司马昭也不可能掌握大权到最后。但要是从影响方面来说,司马昭似乎更具影响力。
兄弟二人谁更强这个问题,兄弟二人谁优谁劣,父亲肯定最知道,司马懿已经告诉大家了,都知道司马懿本身就是极其精明的人。当年司马懿应当是很喜欢这个大儿子的,他跟自己很像,他有野心,也很冷静,最起码比司马昭能扛得住事。
其实看到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曹魏军政大权,就看得出来,司马懿很器重这个儿子,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长子,更因为他有实力,他能够顶住父亲的这个位置,而不会让曹家人干掉他。司马懿一辈子小心翼翼最终才独揽大权,他那么聪明,不可能把这样辛苦攒下的成果送给一个没用的人,他一定是精心培养了这个儿子,而司马师过去的表现也让司马懿充分相信他。他们是一对搭档父子,野心勃勃,目标一致,同一条路上的两个闪光点。
另外在军事方面,司马师也胜过司马昭。曹魏趁吴国孙权之死,出兵15万灭吴。司马昭亲统7万大军,结果被东吴诸葛恪在东兴击败,公元253年,吴国太傅诸葛恪率军攻打魏国新城,曹魏群臣如临大敌,纷纷建言立即发大兵迎战,司马师却十分沉着镇定,他认真分析了一下形势,主张采取深沟高垒、以逸待劳的战术,终使诸葛恪欲战不得,旷师日久,粮草不继,狼狈而退,在归途中还被司马师早已布置好的伏兵痛杀一顿。同样的敌人,司马昭大败,司马师大胜。与诸葛恪一站,司马师赢得很漂亮,这说明在军事才能方面他也不错。
另外在理政方面司马师也极为厉害,司马师掌管选才之法,推贤任能,整顿纲纪,使文武大臣各司其职,朝野肃然。
不过司马师短命,才活48岁。司马懿死后4年,他就去见他爹了。不过,就这4年,司马师的作为足以证明了他的杰出,为司马昭的统治扫除了障碍,为晋朝的建立夯实了基础。
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关系一直被人议论,为什么两个人没有内斗,其实这和两个人的家境有关,历代强权人物最凄惨的是自己突然暴亡,而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致使辛苦创下的功名事业瞬间化为乌有。公元255年,司马师死于许昌。由于没有儿子,临死前,他将权力移交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