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武三思为何不三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自己把自己祸害死

撰文|赵立波

历史上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例子,唐朝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要算一个典型。想当年这小厮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定时也着实费了一番苦心,给他起个好名字,以盼望能长大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武三思的父亲武元庆最终在论语里找到了灵感。在《论语•公冶长》:“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所谓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于是乎,武元庆一拍大腿,就把这个“三思”借过来叫成了自己的儿子。

武三思为何不三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自己把自己祸害死?

武三思,唐代大臣,武周朝中晚期至唐中宗神龙朝初年宰相,是武则天的侄子。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自己当皇帝,便大力起用武氏亲属,因此,武三思由右卫将军累进夏官(兵部)、春官(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史称武周。为尊崇武氏,武则天追封其先世祖先为皇帝,大封其侄及侄孙们为王。

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 武三思性乖巧,善揣人意,善阿谀奉承,所以特受武则天信任。早在几年前,武三思与其堂兄武承嗣,就屡劝武则天先杀掉“屈尊位重”的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灵夔等。

武三思为何不三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自己把自己祸害死?

为了讨好武则天,武三思帅四夷首长请铸铜铁为天枢,借以“黜唐颂周”。“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武则天晚年,年迈体衰,厌居宫中,武三思遂创建三阳宫于嵩山,兴泰宫于万寿山,供武则天每岁巡游。弄得“工役巨万万,百姓愁叹。”武三思讨好武则天及其宠臣,有其个人目的,他曾数使人劝说武则天:“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竟然厚颜无耻地做起皇帝大梦来。等到武则天退位之后,他不思悔改,又重新寻找靠山。唐中宗李显算不得有一双慧眼,在武三思的几声谄媚笑声之后也失去了理智。

武三思为何不三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自己把自己祸害死?

太子李重俊聪明有果断。武三思对他最为忌恨。因李重俊不是韦后所生,武三思指使他的儿子武崇训利用安乐公主在中宗及韦后面前谗害李重俊,图谋废掉李重俊的太子封号。安乐公主自恃中宗及韦后对她特别钟爱,也就无所顾忌,恣意妄为,卖官鬻爵,势倾朝野。她自行草拟好诏书,将所写文字掩盖着、要求中宗在上面签字。中宗也就笑着照办,在上面签字画行,而并不看诏书的内容。因此假传中宗的诏令。干了许多坏事。安乐公主又自认为是皇后所生,为嫡生,比重俊要高一等,虽然重俊为太子,则对他瞧不起,甚至当面凌辱,呼他为奴。

太子李重俊本来就对武三思淫乱后宫,欺蒙中宗,专权擅政,勾结上官婉儿,每下诏令,推尊武氏,阴怀篡立极其不满,再加武崇训指使安乐公主请求中宗废黜他,另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就更愤恨不平。同时朝中的正直大臣对武三思的胡作非为、危害社稷也极为不满。李重俊便联络一些对武三思不满的官员,在左羽林(近卫军)大将军李多祚和右羽林将军李思冲等人的支持下,假传中宗圣旨,率领羽林军骑兵一千人,步兵三百人,冲入武三思的府第,杀掉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

武三思在政治漩涡当中从未有过真正的一思,他思考的都是些歪门邪道,阿谀奉承,满脑子思考的不是安邦定国的大业,而是陷害忠良,搬弄是非的小人,借着武则天的势力,到处去谋划他的个人权利欲望,最终在失去理智之后终于玩火自焚,落得个名不副实的可笑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