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方言课应如何上

 方言进课堂,固然是桩新鲜事,但是在普通话还需要国家下大力气推广的今天,让小学生在课本里学方言,这样的做法值得商榷。如果在三尺讲台上重新捡起方言来“传道授业解惑”,这种做法明显违反了国家的明文规定,不值得提倡。

  我国国情特殊,民族众多,方言遍布,来自“十里不同音”,“隔山听不懂”。游离于普通话之外的地方方言阻碍了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交流,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鸿沟。对一个独立完整的国家而言,语言的统一是一件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国家一直以来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普通话,近年来还每年设立普通话推广周。许多地方政府也明确规定,在机关单位和服务窗口一律使用普通话。

  我们不回避方言在地域文化中的特殊作用。但在信息传递越来越直接,人们的生活工作半径越来越拓展,无障碍的语言平台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方言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暴露无遗。

  现在是不是像某些人士所说的“普通话推广得太广了”,到了“该保护方言”的时候了呢?据不久前公布的我国首次“中国语言文字使很三云特护奏甚甚难用情况调查”,全国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仅为53.06%,其中城镇居民为66.03%,乡村居民为45.06%。即便像上海这样的国片陈际化城市,虽然市民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占总人口数的70.47%,但在集市、医院等公共场合,常用前买际夫督花主感十普通话的市民低于30%;市民在单位常说普通话的占34.8360问答4%,这个数字居然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上海这个大都市学说普通话的任务还很艰帮哪巨,与这个城市的发达程度并不相称。

  方言的发掘、保护、研究和传承是一件有意义的并多给编证府注向事,但不能与国家推广普通话这个大政方针相违,更不该把方言编入教科书拿到中小学课堂上来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