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美国通过了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方案。在京都、广岛、新泻三个城市中选择了广岛。原因是京都和新泻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将这两个地方炸毁之后,能够直接诛心。
8月6日,美国空军将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投掷,广岛被瞬间夷为平地,8万人当场死亡,另外还有10万人受伤。据了解,在这场灾难中存活下来的人由于受到严重的核辐射影响,生活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不久后也殒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内阁在经过一系列讨论后,给出了“继续战斗至最后一个日本人”的号召。
这一举动令国际社会大为震惊,按照当时的情况看,日本已经穷途末路,各方势力都指向日本投降,军队战力已经日薄西山,不再有与其他国家作战的能力。日本的这一选择无异于自取灭亡。
对苏联行动的盘算
事实上,日本盘算着苏联还能帮它一把。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此前日苏签订过《苏日中立条约》,从以往的情形看,条约签订后,苏日之间确实没有再爆发过战争。日本判断苏联会和之前的行动保持一致,不会对日宣战。此外,日方将苏联未在《波茨坦公告》上签字视为了一种信号,即他们不会对日宣战。
其二,日方认为苏联存在一定几率会出兵帮助日本。苏联和美欧在意识形态上存在根本分歧。美欧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苏联则是社会主义阵营。
此前是由于战争,他们才会结成联盟,而当战争一旦结束,先前埋藏的矛盾则都会暴露出来。日本认为美苏应该能够意识到战后他们二者之间的矛盾会是不可调和的,都需要争取日本作为控制东亚的一个枢纽。从而,日本能够在这种情势下争取到一定的回旋空间,从“无条件的投降”到“有条件的投降”。
然而,令日本始料未及的是,苏联早已暗自计划了对日的作战计划并已经着手准备。此前,苏联只是一直在隔岸观火,寻找最佳的参战时机,好让自己的损失最小,并取得最大的效果。
8月9日,苏联对外公告,宣布与日本处于交战状态,并从东、西、北三个方面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
而这公告一出,即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促成了日本在投降书签字。
日本人的国民性
上文提到,基于对战后世界局势的估计,日本认为美苏必然会处于两极对立的状态,因而日本把希望寄托在了苏联身上。
而在苏联的希望破灭之后,则选择了立即向美国投降。
吊诡的地方在于,当初美国投放原子弹时,日本为什么没有向美国投降,而在苏联出兵之后,却立即向美国投降了呢?
其原因在于他们想要保住自己的天皇制度。
天皇制度,是理解日本国民性的关键,也是日本在最后的关头仍然负隅顽抗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人心中,天皇是具有神格的,天皇就是在人间的神。而神是不会出错的,神所做出的任何决定,人们都要尽力去实现。这一观念根深蒂固,即使后来新闻中多次强调天皇也只是普通人,也丝毫没有动摇“天皇就是神”这一信仰。
日本人会毫无根据地相信,天皇的一切判断都是对的,天皇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
天皇除了构成日本人精神世界的重要一环,也是日本官僚体制的逻辑原点。日本的门阀政治事实上都是世袭的,天皇的儿女会成为天皇,官员的儿女会成为官员。所有世袭的官员都是天皇任命的,具有神圣性,只要天皇的神话在,他们的利益就可以长期保持下去,这是保障这些门阀家族利益的重要方式。
没有了天皇,对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将会是灭顶之灾。因而我们在理解日本人的很多行为时,将“天皇”这一要素代入,很多事情的逻辑就会很快变得清晰明了。
首先,在世人的眼中,天皇总是能够做出完全的准备,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他总是已经做好了提前准备,一切都在掌控当中。
因此,内阁宣布要战斗到最后一个日本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维护天皇的权威,保证天皇的影响力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其次,当苏联出兵之后,日本立即选择投降,这会影响到天皇的权威么?显然不会,因为他们可以给民众讲故事,“我们连原子弹都不怕,还会怕苏联的出兵么,高层早已预料到了这些事,并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若是日本向美国投降,大概率可以延续天皇制度,而向苏联投降,则很可能天皇制度就被消灭了。
这也是基于对美国和苏联国民性的判断。美国一直都有着优待战俘的传统,通常不会对战俘赶尽杀绝。而苏联继承了沙俄的基因,素来就有“沙俄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说法。
事实证明,日本的这一判断是对的。战后美国为了处理好日本问题,还派了著名的人类学家本尼迪哥特专门研究日本的国民性问题。
美国将军麦克阿瑟经过实地考察,确认了天皇对于日本的重要性,于是在给国会的信中说:要保留住日本的天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