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件爆发,同年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宣布对日宣战,至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无数的中华儿女投身到了这场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中来。
作为此次抗日的主力军队之一的国民党军队,先后涌现了许多的抗日爱国将领,汤恩伯是这些抗日爱国将领中口碑褒贬不一,颇具争议的人物。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之后,汤恩伯作为蒋介石的嫡系,随国民党军队一起逃往台湾,因为在解放战争中汤恩伯的失利表现,和陈仪事件的影响,导致到台后,汤恩伯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父子的重用,只是挂了个“总统府战略顾问”的空头衔。
彻底闲赋下来的汤恩伯只能在家伺弄花草度日,1953年,汤恩伯带领军事代表团访问日本,蒋介石委任他为团长,不久,又免去他的职权。
汤恩伯
长子汤建元
汤恩伯一生结过两次婚,汤建元是他和原配马阿谦所生。
他和原配的婚姻是封建时代的产物,父母包办,媒妁之言。
汤恩伯对这位原配妻子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感情,甚至连妻子怀孕生产时,都没有出现在身边照顾。
他对马阿谦的厌恶之情甚至延续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身上,对长子汤建元也是常年不闻不问,为了和第二任妻子结婚,汤恩伯给了原配马阿谦三百银圆和离,长子汤建元跟着母亲马阿谦生活在重庆。
两岁便离开父亲生活的汤建元对父爱十分渴望,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因为厌恶母亲,连同自己也一起嫌弃了。
一次,听闻汤恩伯到重庆出差,迫不及待想见到亲生父亲的汤建元,瞒着母亲马阿谦,偷偷跑到父亲在重庆的临时办公室,希望和父亲联络一下感情。
前脚刚进父亲的办公室,后角门就被从外面推开了,汤建元像做错了事情被人抓住样子,显得手足无措,平时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极其有限,望着愣在门口的敦实中年人,汤建元怯懦了,憋红了脸,半天才挤出一个“爸”字。
“你怎么来了,谁告诉你我来重庆的?”汤恩伯的语气里透着明显的不耐烦,眼前这个和自己前妻神似的少年人,身上流露出的小家子气实在和那个令人讨厌的女人如出一辙。
“我,妈妈,不,不是,我听奶奶说的。”
不等儿子说完,汤恩伯就不耐烦地打断了儿子的话:
“行,行,闭嘴吧,一句话都说不清楚,在外面千万别说是我汤恩伯的种,和你那个没出息的母亲一样,眼里就知道钱,是她要你来讨生活费的吧?
天天和讨债鬼一样,我前世是欠了你们两个的吗?
要这么多钱撑不死你们,我不是摇钱树,你告诉你那个没出息的母亲,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就算我有钱,宁可打法要饭的,也不浪费一个子给你们,马上给我滚!”
汤建元做梦都没有想到,眼前这个满口污渍的男人竟然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父亲,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母亲会拦着自己不要见父亲的原因了,在父亲眼里,自己的价值链每个月几元大洋的生活费都不及。
被连推带踢的轰出门,汤建元发誓再也不想见这个无情的男人了,奈何,天意弄人,母亲马阿谦病逝,汤建元再次回到了父亲汤恩伯的身边。
1949年,汤恩伯全家随蒋军逃往台湾,汤建元也在其中。
离开了亲生母亲的怀抱,与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兄弟姊妹生活在一起的汤建元倍感孤单,加上父亲的冷漠无情,更加加速了汤建元想离开家的想法。
1950年,继母与父亲关系恶化,家庭矛盾重重,汤建元感觉家里再无任何留恋之处,已经成年的他决定离开台湾,前往美国讨生活,直到汤恩伯去世也未曾再相见。
1954年,汤恩伯在日本去世时,汤建元在美国已经混得风生水起。
他为人勤恳,兢兢业业,从最底层的销售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销售冠军,被公司破格提升为区域销售经理,负责整个区域的销售,几年之后,更是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创业成功,成为了一名富豪。
次子汤建平
次子汤建平的母亲王竟白,是当时国民党元老之一——陈仪的干女儿,此时还只是一名毫不起眼的留日学生的汤恩伯,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样的姻缘,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了王竟白,便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彼时的他还没有和原配马阿谦和离,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追求王竟白的脚步。
在日留学期间,汤恩伯为了追求王竟白,竟将好友留下的一间餐馆作为恋爱资本,经常在餐馆内宴请王竟白的留学生同学,不到两年时间,就将餐馆败了个精光。
回国后不久,汤恩伯向王竟白求婚成功,一跃成为国民党浙江省省长的乘龙快婿。
那边,汤恩伯不顾家人的反对,给了马阿谦三百元大洋,草草结束了前一段婚姻。
婚后的汤恩伯凭借岳父陈仪的关系,一路平步青云,进入国民党内部担任要职。
与原配马阿谦相比汤恩伯,王竟白毕竟是喝过几年洋墨水的留学生,她回国后,先后担任了杭州女子蚕桑学校校长,杭州蚕桑讲习所所长的职务。
在王竟白的努力下,浙江的土蚕种和缫丝技术有了飞速发展,为我国蚕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除了在蚕桑事业上的发展,王竟白的商业头脑也十分突出。
她靠着在娘家学习的经商经验,利用汤恩伯在官场的势力和地位,分别在长沙、上海等大城市开设“鼎泰公司”,在金华亦设有“福民布店”、“同济源”酱坊火腿行,在武义有“瑞成酒坊”等多家产业,将汤恩伯的后院治理得井井有条。
王竟白与汤恩伯婚后,先后生下了五个子女,分别是长女汤国梅、次女汤国兰、三女汤国芳、四女汤国丽和幼子汤建平。
王竟白的才华加上陈仪的势力,使得汤恩伯在婚后一直对第二任妻子百依百顺,甚至爱屋及乌,十分痛爱王竟白所生的四个孩子,其中以幼子汤建平最盛。
直到1948年,对国民党忠心了多年的陈仪不满蒋介石政府的昏庸领导,两口子之间的关系才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
淮海战役以后,国民党主力军队已经被歼灭,陈仪上书蒋介石,要其“只可以和,不可再战”,谁知蒋介石根本没有将陈仪的话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见到大势已去,陈仪决定弃暗投明,他暗中联系汤恩伯一起反蒋。
蒋介石安插在汤恩伯身边的国民党特务毛森,发现陈仪和汤恩伯之间的异常,立刻报告给上级,蒋介石接到密报后,派蒋经国到上海以淞沪防御战之名,试探汤恩伯。
摇摆不定的汤恩伯顶不住压力,在关键时刻出卖了自己的恩人陈仪,并将陈仪发给他的浙江起义协议和陈仪给他的亲笔信,作为证据一并交给了蒋经国,还反咬陈仪在“策反”他。
1950年6月9日,陈仪被逮捕,6月18日,国民党高级军事法庭以“煽惑军人叛逃罪”将陈仪处以死刑。
陈仪的死,让王竟白和汤恩伯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不顾丈夫的反对,王竟白在家中为义父陈仪摆设灵堂,祭拜吊孝,整天哭哭啼啼,对丈夫的忘恩负义,卖友求荣的恶劣行径更是怨恨至极点。
陈仪
加上汤恩伯风流成性,二人婚后又纳了小妾钱婉华,眼看往日的恩爱早已不在,心灰意冷的王竟白带着四个子女愤然离开了台湾,前往美国定居。
初到美国,为了维持生计汤恩伯,王竟白拼命工作,但母子几人在美国的生活仍然异常艰难。
为了缓解母亲的压力,汤建平十几岁便在外半工半读,打零工帮助母亲养家,常年的艰苦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大学毕业后,他便出社会创业,谁知时运不济,连续两次创业失败的他,甚至一度流浪街头乞讨。
好在他并没有放弃,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在美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事业。
1951年,汤恩伯胃病反复发作,不得已前往台北治病,医院的权威专家检查后,发现除了胃溃疡,十二指肠也有肿瘤,医生建议他尽快前往国外就医,否则恐怕会有性命危险。
远在美国的王竟白得到消息后,念及夫妻情分,曾致电汤恩伯,让他尽快到美国治病。
此时的汤恩伯已经不能与之前相比,由于一直未被蒋介石重用,生活已经非常拮据,去美国治疗需要大笔费用,他囊中羞涩,无法支付费用,加上小妾钱婉华极力坚持去费用相对较低的日本治疗,他只能放弃去美国求医打算,听从钱婉华的安排去了日本。
1954年6月29日晚,因为医疗事故,汤恩伯死在了日本医院的手术台上,终年54岁。
知网文献检索:
《汤恩伯其人其事》孟昭庚、《诨名“汤屠夫”的汤恩伯》王晓华、李琴芳、《汤恩伯夫人王竟白》抗日战争纪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