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网()11月07日讯
导读
“我们确实有部分客户在参与申购,但人数并不多。原因有很多,有些客户试过申购,发现中签才1-2手,觉得可转债不够新股吸引。大部分投资者对这个品种不熟悉,对规则不了解,还需要证券公司进行介绍和教育。”
信用申购时代的可转债申购正在迎来超级打新周。
11月6日晚间小康股份(.SH)发布可转债的中签情况,中签率为0.2914%;而新时达()(.SZ)中签率稍高,为0.4071%。
可转债正进入发行的“快车道”。包括小康转债在内共有3只可转债供投资者申购。
由于申购方式“零成本”,多名营业部人士表示,可转债将成为散户另一投资的重要品种。但从目前进展来看,投资者接受新事物仍需一个过程。
作为主要参与方——机构投资者,尽管可转债供给大幅增加,但他们更愿意“伺机而行”。多名分析人士表示,由于供给压力以及估值调整, 10月以来机构陆续出现减持,新进资金缓慢,态度偏向谨慎。
散户申购升温慢
11月6日转债市场共有2只可转债供投资者申购,分别为小康转债和时达转债。
从晚间公布结果来看,发行最终确定的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发行的小康转债总计为1.60亿元,占本次发行总量的10.70%,网上中签率为0.%。网上发行的时达转债则为2.31亿元,占本次发行总量的26.13%,网上中签率为0.%。
而在两天后(11月8日)还有1只可转债——久立转债将启动申购。
由于可转债申购无需市值、无需提交缴款,在市场看来散户有可能是申购的主力方。
多名营业部人士告诉记者,个人投资者对可转债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但各家营业部客户积极性并不同步。
北京一家券商营业部人士6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客户热情很大。“主要因为目前可转债申购不需要门槛,实施信用申购,对散户来说非常方便,平日申购不会占用时间,还能有中奖的几率。”
广州的一家券商营业部人士反映,客户申购表现相对平淡。该营业部人士告诉记者,“我们确实有部分客户在参与申购,但人数并不多。原因有很多,有些客户试过申购,发现中签才1-2手,觉得可转债不够新股吸引。大部分投资者对这个品种不熟悉小康转债,对规则不了解,还需要证券公司进行介绍和教育。”在该人士看来,投资者对可转债的了解仍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尽管散户申购开始逐渐积极,但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可转债的打新收益如同鸡肋,二级市场才是他们施展的舞台。
三季度持仓数据显示出这一趋势。据了解,机构投资者在三季度的持仓整体提升。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张继强在5日表示,从绝对值来看,基金总体在三季度增持转债,仓位稍有提升。三季度各类基金总体持有转债一共270亿元,较上个季度增长了约58亿元。
他具体分析称,转债基金不是增持主力。三季度转债基金净值规模没有明显变化,保持在61亿元左右。但剔除转债基金后,基金的转债持有量则从二季度170.9亿元增至225亿元,增量54亿元。其中二级债基是增持主力,增持约28亿元转债,总体仓位从3.5%升至5.3%,仅易方达安心回报、华商双债丰利就有接近15亿元的增量。
基金保险10月谨慎
虽然可转债持续加大供给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机构投资者在参与配置时仍然保持小心谨慎小康转债,寻找投资机会。
根据上交所10月债券持有人数据来看,相较其他机构投资者,基金仍然是“主力军”,但自从8月以来持续减持,10月相较9月而言减持了2.83亿元。
保险的操作风格与基金相似,8月对保险而言也是转折点,10月与上一月相比减持了2.93亿元。
年金也出现减仓,10月小幅下滑0.66亿。社保的规模与9月一样,保持在16.72亿。
在券商方面,自营与资管在今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增持,但相较以往平均每月增持过亿的幅度来看,10月增持速度较缓,分别增持了0.35亿、0.52亿。
同样保持增持的是QFII,值得注意的是,在6-8月QFII平均保持在7.80亿规模附近,但在10月QFII增至10.43亿,环比增幅达31.86%。
对此,兴业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5日分析,主流机构的减仓与10月的行情结合起来看,指向对市场偏悲观的预期。
他表示,就短期而言,尽管转债经历了不小的调整,但考虑到供给压力、债市调整等因素,机构似乎偏谨慎。综合考虑短期股市和转债估值等因素,维持轻仓小量参与的观点,建议更多的立足中期。
对于估值问题,前述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张继强谈道,新券目不暇接,吸引了更多关注,而老券的成交继续清淡,溢价率居高不下的品种恐将逐步失去活性。“正股走强的中高平价品种可能率先完成估值调整,但总体估值仍有调整空间,尤其溢价率依然居高不下的老券。”
他还表示,随着供给放量,转债的“树林大了”,转债转股的“信念”要适度淡化,更重视选股。毕竟,个股Beta属性总体走低,结构市可能是常态。弱正股的转债,可能牛市也带不走。价位低、“总有一天能转股”不再是择券理由,毕竟未来的选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