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口腔溃疡在临床非常常见
门诊每天都要碰到几例
对大多数人而言
口腔溃疡不是什么大毛病
但是很影响生活质量
带来很多烦恼
很多病人一进来就对医生说:“我上火了”或者“我热气了”,就连很多医生也持这种观点,总认为口腔溃疡跟所谓的“热气”必定有直接关系,可按照清热解毒凉血的方法治疗,就是怎么也治不好。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岭南地区确实比较闷热,这时候人出汗就比较多,阳气随汗液外溢,多汗则伤阳,另外广东人喜欢喝茶,有些人可能会不分季节不顾个人体质状态滥用凉茶,人为地造成体质的虚寒。
还是回到口腔溃疡的话题,这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有时候按照“热气”的常规治疗效果不好。
碰到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尤其是症状比较重的,我们要尽量找到病因,排除是否有严重的疾病,比如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口腔溃疡吗,还有肿瘤等等口腔溃疡吗,先针对基础病进行相关治疗。
中医在治疗口腔溃疡上有着很好的疗效,但前提一定要辩证准确。
马军主任在临床中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寒、热、虚、实”各种情况都可出现,尤以“寒热错杂”状态更为多见。
以下介绍马主任常用的几个方
都是经典的古方
01
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枣、黄连)
☑ 炙甘草
☑ 黄岑
☑ 干姜
☑ 半夏
☑ 大枣
☑ 黄连
这个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每个学习经方的人都知道这个方可以用来治疗口腔溃疡,而且效果非常好。
古人原本用这个方治疗“狐惑病”,“狐惑病”是什么病?是一种导致咽喉阴部黏膜损害,并伴有皮肤损害以及消化道症状的疾病,有点类似于现在西医所讲的白塞氏病,特点就是顽固性的黏膜溃疡。
甘草泻心汤是经典的寒热并用的方子,用来治疗寒热错杂的多种病变。
什么是寒热错杂状态呢?
人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而精密的生命体,其复杂程度极大超出我们的认知,人不是除了“热”就是“寒”,除了“虚”就是“实”,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混合状态。
比如说口腔溃疡,破溃久治不愈,口干舌红口苦,表现出一派的热像,可是胃肠道又不好,容易腹泻,或者怕冷、手脚冰凉,或者其他的一些寒像,这就是一种典型上热下寒表现。如果在治疗中只关注上热,而忽视了下寒,效果自然就不好。
此时,甘草泻心汤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用原方效果最好,尽量不要随便加减。这个方除了很好地平衡寒热之外,甘草这味药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古人发现甘草是一味极其重要的黏膜修复剂,尤其是大量使用时,所以甘草泻心汤中炙甘草的量要20-30克。它对青壮年的口腔溃疡效果好,特别是那些年轻人唇红口气,胃痛腹泻者,最有效果。
对老人、贫血或者肿瘤病人身体消瘦的口腔溃疡效果稍差,就要考虑下面的方。
02
炙甘草汤
(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黄酒)
炙甘草
生姜
桂枝
麦门冬
人参
麻仁
生地黄
大枣
阿胶
黄酒
它是一首古代的止血强心强壮剂,适用于羸弱枯瘦、贫血失血、心慌心悸为特征的疾病和虚弱体质的调理,自然也包括口腔溃疡。某些肿瘤晚期病人营养不良,贫血的老年人口腔黏膜溃疡,局部黏膜暗淡不红,面色也不好,这类病人气血不足,导致溃疡病久久不能愈合。
服用本方能补气养阴,能改善贫血,能增加体重,促进黏膜溃疡的愈合,这类病人是绝对不能使用寒凉药物的。
03
理中汤
(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干姜
理中汤也是出自《伤寒杂病论》,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它主要用于温中健脾止泻,最关键的药物就是干姜和甘草。
用它治疗口疮的理解与运用为后世提供了“以热治热”的典范,元朝朱丹溪首次提到用理中汤或理中汤加附子治疗虚寒性口疮。
这种口腔溃疡的特点是:
溃疡反复不愈,但是溃疡面不是非常红,可能反而苍白,局部有清稀的渗液,患者怕冷怕风,有虚汗,尤其是肠胃功能不好,稍有饮食不适或腹部受凉容易腹泻,甚至水样便,这种病人出现的口腔溃疡是脾胃虚寒、虚阳上越所致,这时候的治疗重点应该是温中散寒,虚火自然就会消散。
04
黄芩升麻石膏汤
(黄芩、升麻、石膏)
☑ 黄芩
☑ 升麻
☑ 石膏
该方出自东晋陈延之所著的《小品方》,这本书在中医历史上非常重要,可惜后来全书遗失了,所幸书中的很多内容散在于后世的著作中。这个方就是专门用来治疗实热性口腔溃疡的,比如溃疡面鲜红,口腔及牙龈红肿充血,口干喜冷饮。
这个方虽然只有三味药:黄芩、升麻、石膏,但它体现了苦寒及辛凉发散的有机结合,正切合“火郁发之”的治疗特点,效果自然要好于那些寒凉药物胡乱堆砌的方子。
临床中治疗口腔溃疡的方子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只是举几个例子。
我们一定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状态和临床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每个方都有自己的独特主治特点,不能混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