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冯梦龙《警世通言》摘录: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版本:中国画报出版社

君似明月我似雾_君似明月我似雾_君似明月我似雾

1、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2、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

3、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 ​​

4、

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

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

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

(注: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意思是君子会吸引君子,屋里面有君子住着,门外的君子就会到来)

5、

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

樵夫道:“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皇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以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 zhuó)成乐器。

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

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羑里(Yǒulǐ),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

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6、

又问道:“足下既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曰:‘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遂露于丝桐。’始知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假如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

樵夫道:“《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

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

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

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儿,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

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

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

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钟,名徽,贱字子期。”

7、

又问:“道艺何为?”

子期道:“也就是打柴为生。”

伯牙微笑道:“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僭言。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乃赍志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窃为先生不取也。”

子期道:“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余年。虽位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

伯牙道:“如此大孝,一发难得。”

8、

童子取过瑶琴,二人入席饮酒。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又问子期:“青春多少?”

子期道:“虚度二十有七。”

伯牙道:“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

子期笑道:“大人差矣!大人乃上国名公,钟徽乃穷乡贱子,怎敢仰扳,有辱俯就。”

伯牙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若以富贵贫贱为嫌,觑俞瑞为何等人乎!”

遂命童子重添炉火,再熟茗香,就船舱中与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

9、谈论正浓,不觉月淡星稀,东方发白。船上水手都起身收拾篷索,整备开船。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捧一杯酒递与子期,把子期之手,叹道:“贤弟,我与你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子期闻言,不觉泪珠滴于杯中。

10、

伯牙道:“愚兄余情不尽,意欲曲延贤弟同行数日,未知可否?”

子期道:“小人非不欲相从,怎奈二亲年老,‘父母在,不远游’。”

伯牙道:“既是二位尊人在堂,回去告过二亲,到晋阳来看愚兄一看,这就是‘游必有方’了。”

子期道:“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许了贤兄,就当践约。万一禀命于二亲,二亲不允,使仁兄悬望于数千里之外,小弟之罪更大矣。”

伯牙道:“贤弟真所谓至诚君子。也罢,明年还是我来看贤弟。”

子期道:“仁兄明岁何时到此?小弟好伺候尊驾。”

伯牙屈指道:“昨夜是中秋节,今日天明,是八月十六日了。贤弟,我来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访。若过了中旬,迟到季秋月分,就是爽信,不为君子。”

11、水底天心,万顷茫然,照如白昼。

12、

老者道:“先生到钟家庄,要访何人?”伯牙道:“要访子期。”

老者闻言,放声大哭道:“子期钟徽,乃吾儿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讲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诵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

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钟公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道:“此位先生是谁?”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爷。”

钟公道:“元来是吾儿好友。”

13、

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柩在家,还是出瘗(yì)郊外了?”

钟公道:“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亡儿遗语嘱付道:“修短由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之道,死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君似明月我似雾,欲践前言耳。’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适才先生来的小路之右,一丘新土,即吾儿钟徽之冢。今日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一陌纸钱君似明月我似雾,往坟前烧化,何期与先生相遇!”

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伯,坟前一拜。”

14、

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

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

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

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

15、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

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

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6、常言道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若论到夫妇,虽说是红线缠腰,赤绳系足,到底是剜肉粘肤,可离可合。

17、近世人情恶薄,父子兄弟到也平常,儿孙虽是疼痛,总比不得夫妇之情。他溺的是闺中之爱,听的是枕上之言。多少人被妇人迷惑,做出不孝不弟的事来。

18、

话说周末时,有一高贤,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邑人也。曾仕周为漆园吏。师事一个大圣人,是道教之祖,姓李,名耳,字伯阳。伯阳生而白发,人都呼为老子。

庄生常昼寝,梦为蝴蝶,栩栩然于园林花草之间,其意甚适。醒来时,尚觉臂膊如两翅飞动,心甚异之。以后不时有此梦。庄生一日在老子座间讲《易》之暇,将此梦诉之于师,却是个大圣人,晓得三生来历,向庄生指出夙世因由,那庄生原是混沌初分时一个白蝴蝶。

天一生水,二生木,木荣花茂。那白蝴蝶采百花之精,夺日月之秀,得了气候,长生不死,翅如车轮,后游于瑶池,偷采蟠桃花蕊,被王母娘娘位下守花的青鸾啄死。其神不散,托生于世,做了庄周。因他根器不凡,道心坚固,师事老子,学清净无为之教。

今日被老子点破了前生,如梦初醒。自觉两腋风生,有栩栩然蝴蝶之意。把世情荣枯得丧,看做行云流水,一丝不挂。

老子知他心下大悟,把《道德》五千字的秘决,倾囊而授。庄生嘿嘿诵习修炼,遂能分身隐形,出神变化。

19、楚威王闻庄生之贤,遣使持黄金百镒,文锦千端,安车驷马,聘为上相。庄生叹道:“牺牛身被文绣,口食刍菽,见耕牛力作辛苦,自夸其荣。及其迎入太庙,刀俎在前,欲为耕牛而不可得也。”遂却之不受。

20、

再行几步,忽见一新坟,封土未干。一年少妇人,浑身缟素,坐于此冢之傍,手运齐纨素扇,向冢连搧不已,庄生怪而问之:“娘子,冢中所葬何人?为何举扇扇土?必有其故。”那妇人并不起身,运扇如故,口中莺啼燕语,说出几句不通道理的话来。正是:

听时笑破千人口,说出加添一段羞。

那妇人道:“冢中乃妾之拙夫,不幸身亡,埋骨于此。生时与妾相爱,死不能舍。遗言教妾如要改适他人,直待葬事毕后,坟土干了,方才可嫁。妾思新筑之土,如何得就干,因此举扇扇之。”

庄生含笑,想道:“这妇人好性急!亏他还说生前相爱。若不相爱的,还要怎么?”

21、日渐情熟,眉来眼去,情不能已。

22、

庄生见田氏已死,解将下来。就将劈破棺木盛放了他。把瓦盆为乐器,鼓之成韵,倚棺而作歌。

歌曰:

大块无心兮,生我与伊。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

大限既终兮,有合有离。人之无良兮,生死情移。真情既见兮,不死何为!

伊生兮拣择去取,伊死兮还返空虚。

伊吊我兮,赠我以巨斧;我吊伊兮,慰伊以歌词。

斧声起兮我复活,歌声发兮伊可知!

嘻嘻,敲碎瓦盆不再鼓,伊是何人我是谁!

庄生歌罢,又吟诗四句:

你死我必埋,我死你必嫁。

我若真个死,一场大笑话!

庄生大笑一声,将瓦盆打碎。取火从草堂放起,屋宇俱焚,连棺木化为灰烬。只有《道德经》、《南华经》不毁,山中有人检取,传流至今。

23、

海鳖曾欺井中蛙,大鹏张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这四句诗,奉劝世人虚己下人,勿得自满。

24、

俗谚有四不可尽的话,那四不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当时夏桀、商纣,贵为天子,不免窜身于南巢,悬头于太白。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其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假如桀、纣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所以说“势不可使尽”。

怎么说福不可享尽?

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又道:“人无寿夭,禄尽则亡。”

晋时石崇太尉,与皇亲王恺斗富。以酒沃釜,以蜡代薪;锦步障大至五十里,坑厕间皆用绫罗供帐,香气袭人。跟随家僮,都穿火浣布衫,一衫价值千金;买一妾,费珍珠十斛。

后来死于赵王伦之手,身首异处。此乃享福太过之报。

怎么说便宜不可占尽?假如做买卖的错了分文入己,满脸堆笑。却不想小经纪若折了分文,一家不得吃饱饭。我贪此些须小便宜,亦有何益。

昔人有占便宜诗云:我被盖你被,你毡盖我毡。你若有钱我共使,我若无钱用你钱。上山时你扶我脚,下山时我靠你肩。我有子时做你婿,你有女时伴我眠。你依此誓时,我死在你后;我违此誓时,你死在我前。

若依得这诗时,人人都要如此,谁是呆子,肯束手相让?就是一时得利,暗中损福折寿,自己不知。所以佛家劝化世人,吃一分亏,受无量福。有诗为证:

得便宜处欣欣乐,不遂心时闷闷忧。

不讨便宜不折本,也无欢乐也无愁。

说话的,这三句都是了。则那聪明二字,求之不得,如何说聪明不可用尽?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宁可懵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懵懂。

(注:经纪、有买卖、商贩、职业、工作等义,这里是指前二项。)

25、

荆公(王安石)为人至俭,肴不过四器,酒不过三杯,饭不过一箸。东坡告辞。荆公送下滴水檐前,携东坡手道:

“老夫幼年灯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举发。太医院看是痰火之症。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有荆溪进贡阳羡茶,圣上就赐与老夫。老夫问太医院官如何烹服。

太医院官说:须用瞿塘中峡水。瞿塘在蜀,老夫几欲差人往取,未得其便,兼恐所差之人未必用心。子瞻桑梓之邦,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26、

黄州至眉州,一水之地,路正从瞿塘三峡过。那三峡?西陵峡,巫峡,归峡。西陵峡为上峡,巫峡为中峡,归峡为下峡。那西陵峡,又唤做瞿塘峡,在夔州府城之东:两崖对峙,中贯一江,滟滪堆当其口,乃三峡之门,所以总唤做瞿塘三峡。

此三峡共长七百余里,两岸连山无阙,重峦叠嶂,隐天蔽日,风无南北,惟有上下,自黄州到眉州,总有四千余里之程,夔州适当其半。

27、(东坡本来想亲自取中峡水,可惜睡过头了,醒来船已到了下峡)

东坡以美言抚慰:“我是过往客官,与你居民没有统属。要问你一句话。那瞿塘三峡,那一峡的水好?”

老者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上峡流于中峡,中峡流于下峡,昼夜不断。一般样水,难分好歹。”

东坡暗想道:“荆公胶柱鼓瑟。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叫手下,给官价与百姓买个干净磁瓮,自己立于船头,看水手将下峡水满满的汲了一瓮,用柔皮纸封固,亲手佥押,即刻开船。

28、

荆公亲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其茶色半晌方见。

荆公问:“此水何处取来?”

东坡道:“巫峡。”

荆公道:“是中峡了?”

东坡道:“正是。”

荆公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

东坡大惊。述土人之言:“三峡相连,一般样水。晚学生误听了,实是取下峡之水!老太师何以辨之?”

荆公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老夫若非亲到黄州,看过菊花,怎么诗中敢乱道黄花落瓣?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

东坡离席谢罪。

荆公道:“何罪之有!皆因子瞻过于聪明,以致疏略如此。”

29、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30、

得岁月,延岁月;得欢悦,且欢悦。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

放心宽,莫量窄,古今兴废天不弃。金谷繁华眼底尘,淮阴事业锋去血。

临潼会上胆气消,丹阳县里萧声绝。时来弱草胜春花,运去精金逊玩铁。

逍遥快乐是便宜,到老方知滋味别。粗衣淡饭足家常,养得浮生一世拙。

31、​​​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此诗句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第一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代。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以后武王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抱成王于膝,以朝诸候。有庶兄管叔、蔡叔将谋不轨,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成王疑之。周公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

一日,天降大风疾雷,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知周公之忠,迎归相位,诛了管叔、蔡叔,周室危而复安。假如管叔、蔡叔流言方起,说周公有反叛之心,周公一病而亡,金匾之文未开,成王之疑未释,谁人与他分辨?后世不就会把好人当做恶人?

第二句说王莽。王莽字巨君,乃西汉平帝之舅。为人奸诈。自恃椒房宠势,相国威权,阴有篡汉之意。恐人心不服,乃折节谦恭,尊礼贤士,假行公道,虚张功业。天下郡县称莽功德者,共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莽知人心归己,乃鸩平帝,迁太后,自立为君。改国号曰新,一十八年。直至南阳刘文叔起兵复汉,被诛。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不就是一个完名全节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

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又道:“盖棺论始定。”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有诗为证: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一时轻信人言语,自有明人话不平。

32、

安石既为首相,与神宗天子相知,言听计从,立起一套新法来。那几件新法?农田法、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免行法。专听一个小人,姓吕名惠卿,及伊子王雱,朝夕商议,斥逐忠良,拒绝直谏。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

荆公自以为是,复倡为三不足之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文彦博、韩琦许多名臣,先夸佳说好的,到此也自悔失言。一个个上表争论,不听,辞官而去。自此持新法益坚。祖制纷更,万民失业。

33、

荆公眼中垂泪道:“适才昏愦之时,恍恍忽忽到一个去处,如大官府之状,府门尚闭。见吾儿王雱荷巨枷约重百斤,力殊不胜,蓬首垢面,流血满体,立于门外,对我哭诉其苦,道:‘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dù)国害民,怨气腾天,儿不幸阳禄先尽,受罪极重,非斋醮可解。父亲宜及蚤回头,休得贪恋富贵……’说犹未毕,府中开门吆喝,惊醒回来。”

夫人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相公何不急流勇退?早去一日,也省了一日的咒詈(lì)。”荆公从夫人之言,一连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

34、

江居禀道:“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

荆公道:常言‘宰相腹中撑得船过’,从来人言不足恤。言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切莫揽事。”

(注:白龙鱼服,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35、

将次天明,老抠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外。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木杓搅于木盆之中,口中呼:“啰,啰,啰,拗相公来。”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鸡:“,,,王安石来。”群鸡俱至。

江居和众人看见,无不惊讶,荆公心愈不乐,因问老妪道:“老人家何为呼鸡豕之名如此?”

老妪道:“官人难道不知王安石即当今之丞相,拗相公是他的浑名?自王安石做了相公,立新法以扰民。老妾二十年孀妇,子媳俱无,止与一婢同处。妇女二口,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了,差役如故。老妾以桑麻为业,蚕未成眠,便预借丝钱用了。麻未上机,又借布钱用了。桑麻失利,只得畜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畜养鸡,都呼为拗相公、王安石,把王安石当做畜生。今世没奈何他,后世得他变为异类,烹而食之,以快胸中之恨耳!”

荆公暗暗垂泪,不敢开言。左右惊讶。荆公容颜改变,索镜自照,只见须发俱白,两目皆肿,心下凄惨。

36、不几日,疾革,发谵语,将手批颊,自骂道:“王某上负天子,下负百姓,罪不容诛。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唐子方诸公乎?”一连骂了三日,呕血数升而死。那唐子方名介,乃是宋朝一个直臣,苦谏新法不便,安石不听,也是呕血而死的。一般样死,比王安石死得有名声。至今山间人家,尚有呼猪为拗相公者。

37、

话说浙江嘉兴府长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钟,家财万贯,世代都称员外,性至悭吝。

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恨天者,恨他不常常六月,又多了秋风冬雪,使人怕冷,不免费钱买衣服来穿。

恨地者,恨他树木生得不凑趣,若是凑趣,生得齐整如意,树木就好做屋柱,枝条大者,就好做梁,细者就好做椽,却不省了匠人工作。

恨自家者,恨肚皮不会作家,一日不吃饭,就饿将起来。

恨爹娘者,恨他遗下许多亲眷朋友,来时未免费茶费水。

恨皇帝者,我的祖宗分授的田地,却要他来收钱粮。

不止五恨,还有四愿,愿得四般物事。那四般物事?愿得邓家铜山,二愿得郭家金穴,三愿得石崇的聚宝盆,四愿得吕纯阳祖师点石为金这个手指头。因有这四愿、五恨,心常不足。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是个数米而炊,称柴而爨。因此乡里起他一个异名,叫做金冷水,又叫金剥皮。

38、日月盈亏,星辰失度,为人岂无兴衰?

39、汉武帝元狩二年,四川成都府一秀士,司马长卿,双名相如,自父母双亡,孤身无倚,齑盐自守。贯串百家,精通经史。虽然游艺江湖,其实志在功名。出门之时,过城北七里许,曰升仙桥,相如大书于桥柱上:“大丈夫不乘驷马车,不复过此桥。”

(注:齑盐,酸菜和盐;借指贫穷)

40、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更不回。

41、(卓)文君道:“秀才们也有两般,有那君子儒,不论贫富,志行不移;有那小人儒,贫时又一般,富时就忘了。”

42、

郡王叫那甲侍者:“你可作诗一首。”甲侍者禀乞题目,郡王教就将粽子为题。

甲侍者作诗曰:

四角尖尖草缚腰,浪荡锅里走一遭。

若还撞见唐三藏,将来剥得赤条条。

郡王听罢,大笑道:“好诗,却少文采。”再唤乙侍者作诗。乙侍者问讯了,乞题目,也教将粽子为题。

作诗曰:

香粽年年祭屈原,斋僧今日结良缘。

满堂供尽知多少,生死工夫那个先?

郡王听罢大喜道:“好诗!”

43、

山色晴岚景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

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堤上柳,未藏鸦,寻芳趁步到山家。

陇头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着花。

这首《鹧鸪天》说孟春景致,原来又不如仲春词作得好:

每日青楼醉梦中,不知城外又春浓。

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浮画舫,跃青骢,小桥门外绿阴笼。

行人不入神仙地,人在珠帘第几重?

这首词说仲春景致,原来又不如黄夫人作着季春词又好。

先自春光似酒浓,时听燕语透帘栊。

小桥杨柳飘香絮,山寺绯桃散落红。

莺渐老,蝶西东,春归难觅恨无穷。

侵阶草色迷朝雨,满地梨花逐晓风。

这三首词,都不如王荆公看见花瓣儿片片风吹下地来,原来这春归去,是东风断送的。有诗道: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