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汕头海上风电可成为碳中和的例子

在南澳科学会议上,院士专家热议交叉性、前瞻性科学问题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锴跃 张晓宜 实习生 蔡旭英

2月8日-9日,南澳科学会议在汕头南澳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两院院士以及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和领导等共60余人参加会议,交流探讨交叉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科学问题。记者在现场采访多位参会院士和专家,解码最新科技前沿热点,探索汕头高质量发展广阔前景。

“源头创新就靠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表示,现在国家重视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的重心之一是珠三角,如今让科学家们在南澳发挥自身源头上的创新,从基础研究延伸到应用研究,对汕头产业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则指出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他表示,汕头要建设创新型城市,一是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环境,“人才和科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打造南澳科学会议的初衷之一。”除此之外,还要有稳定的心态,科技创新是无法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积淀。

近日,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正式开工,拉开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对此,陈广浩表示,作为清洁能源,风电将是今后国家的一个发展方向,煤炭发电将会逐步被淘汰,未来更多强调太阳能和风能,“陆上风电的一个难题是影响候鸟迁徙;如今考虑海上风电的影响,汕头的海上风电产业将大有可为。”

香港中文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院士谢作伟表示,汕头在海上风电的建设与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是一致的,未来引进新技术,完善环境和风能行业管理,将对国家碳中和作出重大的贡献,也可以成为一个范例。

在为期两天的南澳科学会议上,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针对产业布局、人才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共同解锁汕头城市高质量发展密码。

据了解,南澳科学会议一般每年举办4-6次,根据需要增减会议频次,由联席会议商议确定。

现场花絮

院士专家怎么看ChatGPT——

研发者如何理解人类社会 决定ChatGPT未来走向何方

近期,关于ChatGPT的话题火爆全网。在南澳科学会议举办期间,记者发现,不少与会专家都曾试用过ChatGPT。人工智能将何去何从?ChatGPT能够代替人类从事哪些工作?针对人工智能热点问题,记者现场请教了与会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鹏城实验室教授刘发贵解释了ChatGPT的强大之处,“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是将众多答案呈现供人们判断、选择,ChatGPT是给出类似最优解的选择,节省了人们的浏览对比时间,这需要依靠强大的训练。”

刘发贵进一步表示,ChatGPT目前主要就是聊天和解决较普遍性的工作,如果代替人做科学实验,还是要靠“教”,就是要在某个专业领域对它进行训练,“就像教小孩一样,往哪方面训练,考验着研发团队对人类社会的理解,所以关于它的未来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则指出,ChatGPT确实比较智能,能够做很多事情,包括写文章、材料等;但现阶段仍是自然人在打造机器、雇佣机器人,让它们为自然人服务。代替自然人从事重复性工作当然是好的,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智能机器人和自然人以怎样的关系相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