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的理解,肯定不是一回事。城镇职工是一个大家庭,企业职工是城镇职工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内涵来划分,企业职工是属于城镇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职工主要是指在企业工作的职工,包括了国有企业的职工,在民营企业工作的职工,在个体工商户中工作的职工,甚至还包括了灵活就业的职工。我国企业包括了工业企业,商业流通企业,服务性企业。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是企业职工。除了企业的正式职工以外,还包括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务工人员等。
城镇职工主要是指在城镇单位就业的所有职工,包括了在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机关工作的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编制外的工作人员等;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编制内工作人员,编制外的工作人员,临时做辅助性工作的人员等;此外也包括在企业工作的所有人员。
城镇职工的退休待遇,主要是所有城镇职工依法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达到15年以后享受的养老金待遇、医疗保障待遇、养老金调整的待遇、退休职工死亡以后家属享受的遗属待遇等。
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主要是企业职工依法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办理退休后享受的养老金待遇,医疗保险待遇,养老金调整的待遇和遗属待遇等。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险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总称。由于现在养老保险已经实现了省级统筹,省级人社部门公布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上下限时,都是将其总称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从范围来讲,城镇职工都是缴纳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企业职工缴纳的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制度建立最早的基本养老保险,是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的决定》来建立的,在1997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2005年完善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1992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实施了31年,是参保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的范围除了国有企业的职工,民营企业的职工、外资合资企业的职工以外,还有灵活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中的编外人员等。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的实施的,到现在为止只有8年多的时间,参保人只限于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虽然从制度归类来讲,都是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都是由各级社保部门管理和经办,除了参保对象不同以外,缴费基数的计算、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比例,缴费基数的上限和下限、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实际缴费指数的计算,基本养老金的组成等都是基本相同的。
但二者也有一定的区别。最大差别就是参保是对象不同,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不同,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不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不同,中人养老金的计算办法不同。
从基金管理来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由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负责管理,负责投资和理财,负责计算个人账户利率,养老金待遇和遗属待遇的支付是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管理,计算个人账户利率,养老金待遇和调整增加的养老金是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
养老金的计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是完全一致的,但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不完全一样,主要是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机关事业单位是按照职务指数、薪级指数、退休生活补贴指数来综合计算的。
企业职工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各省的规定计算的,有的地方,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1来计算,比如北京、上海等,有的地方是按照实际缴费指数来计算的,比如四川、重庆等地。还有的地方的过渡性养老金的过渡系数不同,比如四川企业职工的过渡系数是1.3%,,机关事业单位的过渡系数是1.4%。
综上所述,城镇职工的退休待遇,是指所有的城镇职工退休后的待遇,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待遇,也包括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主要是指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和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待遇,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