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躲避追杀而是看破红尘,人一旦领会世间万物“都是捕风,都是虚空”之后,将难留红尘俗世。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惊世之举——辞去教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法号弘一。
李叔同出家后,不但不责备那女子打扰清修,反而用一种很遗憾的语气对她说:不是我不肯接受你,只怪我们相遇太晚了,今生无缘,只有对你无情。这是慈悲,更是爱,大爱。
白思晨读罢之后,大哭不已,内心起伏难定,却有所悟,百感交集,咬破手指,在石板上写了八字血书“心已许君,身不复寻”,走后再没有来找他。
没有自宫。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杭州西南大慈山的虎跑寺。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李叔同在谈到他出家的动机时也曾说:“年七八岁,即有无常、苦、空之感,乳母每教之以为非童年所宜。……母殒,益觉四大非我,身为苦本。其后出家虎跑,全仗宿因。”
可见,从儿时起,他便耳濡目染,在乳母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就已感生老病死、人生无常,生母去世后,更是内心孤独无可寄托。
这对他长大后的出家无疑是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出家的那一天(农历七月十三)也正是大势至菩萨的生日。
李叔同出家,有三个原因:一、现实不如意。二、对红尘之事烦恼。三、对佛教的向往。
1.以前便说他在校园内就职,他曾当过图案设计教员,歌曲教员,在杂志社曾当过编写,他的工作中涉及到的很广,包含工艺美术,文学类,音乐这些,他的才能和见识全是毋庸置疑的

2.假如说是他工作中不如意,才想到出家,概率并不大,他的家里情况非常好,祖辈为他留有一大笔财产,他媳妇的娘家人也很富有,他在生活中应当没有烦恼。

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到李叔同阶段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发展趋势得十分完善,中国在历史上喜好佛家文化艺术的知名人士不在少数,例如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连李叔同的爸爸李世珍也便是喜好佛教观念的人,幼年的情况下受爸爸影响,对佛教有好感。之后接触及佛家教义,被深深地吸引住,感觉追求完美尘世名利也没有实际意义。这应当便是李叔同果断出家的缘故。

李叔同出家后,一心一意钻研佛家教义,基本上踏遍中国东南地域的绝大多数大城市去传播佛经。他的著作也受佛家观念影响,诗意宽广,非平常人可以做到。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5条关于李叔同为什么出家的问题「李叔同出家是为了躲避日本人追杀」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李叔同为什么出家的深层原因 知乎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