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作文素材:10个高级感素材“万能效果名词”,收藏!

小众素材来啦,这些效应用在作文里,~

①狄德罗效应

【名词释义】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们在得到了新的财产后,心境就会发生变化,进而不由自主地区追求更多与之相适应的物品。

【名词由来】

狄德罗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有卓越贡献,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思想巨人。有一天,一位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酒红色长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并马上丢弃了旧的长袍。

然而烦恼也随之而来,他开始觉得自己的办公桌和漂亮的新长袍不匹配,于是他换了新的办公桌。又觉得墙上的挂毯与新办公桌不配套,又买了新的挂毯。随即他又更换了诸如椅子、雕像、书架、闹钟等物件。

最后他突然发觉,自己居然被一件长袍胁迫,更换了那么多原本无意更换的东西。这就是狄德罗效应,也称「配套效应」。它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统一的追求,同时也是促进事物变化发展和更新的动因。

然而该效应也带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非必需的东西尽量选择不要。因为你一旦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或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接受更多非必需的东西。

【素材运用】

淡泊是一种智慧。孔明有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需知人的欲望就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物质裹挟,陷入狄德罗效应的怪圈。与其在欲望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如过一种淡泊的生活,绿蚁酷酒,蓑笠孤舟?

【适用角度】

知足常乐、淡泊明志、批判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讨论物质和精神等

展开全文

②旁观者效应

【名词释义】

当意识到还有他人存在的时候,人们考虑是否提供帮助的时间会变长,伸出援手的可能性则会变小。

【名词由来】

1969年,拉塔尼和罗丹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让参加实验的人(被试)听到隔壁办公室女士从椅子上重重摔下来的声音并大声呻吟,事情的全部过程大约持续两分钟,观察被试在不同情境中的反应。

第一种情境下,被试单独在场,结果有70%的被试去帮助受害者;

第二种情境下,事情发生时有两个陌生人在场,结果有40%的被试去帮助受害者;

第三种情境下,被试与一位消极的实验者助手在场,他对被试说不用帮忙,结果只有7%的被试去帮助受害者。

通过这次实验,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发现当有其他的旁观者在场时,会显著的降低人们介入紧急情况的可能性。

【素材运用】

“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个体渺小,能因责任而伟大;生命易逝,终因奉献而不朽。都说世风日下、人情淡薄,殊不知,破除旁观者效应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请不要做丑陋的看客,当每位社会成员都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世界将变成和谐的人间。

【适用角度】

社会责任、时代青年、奉献精神、和谐社会等

③螃蟹效应

【名词释义】

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与成员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因为个人利益发生相互斗争、相互排挤与打压的情况,如果无法有效控制,会严重损害集体利益,使集体无法做大做强。

【名词由来】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竹篓中放了一只螃蟹,必须要记得盖上盖子,多钓几只后,就不必再盖上盖子了,因为这时螃蟹是爬不出来的。当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爬,但篓口很窄,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无一只螃蟹能够成功。

【素材运用】

螃蟹效应告诉我们:任何一个集体,都会存在竞争,会有互扯后腿的现象。但在我看来,真正的智者,绝不是不择手段的厚黑大师,不是机关算尽的诡计专家。真正的智者,能够身登青云,眼观四海,懂得从全局出发树立规则,将你死我活的黑暗丛林,建成鸡犬相闻的桃园胜地。

【运用角度】

大局意识、集体利益、结合社会环境和国际局势等

④糖果效应

【名词释义】

人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为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之后更大利益的现象。

【名词由来】

著名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对一群4岁孩子说:“你们每个人的桌上放有两块糖果,想吃的话,现在就能拿走一块,而另一块则会被没收;或者,你也可以等上20分钟,时间一到,两块就都是你的了。”一片哗然之后,2/3的孩子选择了等待,他们有的紧闭双眼捂住脑袋,有的饶舌尬舞转移注意力,艰难抵挡着糖果的诱惑;而其余1/3的孩子则选择了及时享乐,还没等讲完,便将糖果塞入了口中。

“糖果实验”就这样结束了,而沃尔特·米歇尔的研究还在继续,在接下来的12年里,他追踪着这些孩子的成长轨迹。结果发现,最终得到两块糖果的孩子们长大后往往更加自信,坚强并乐于接受挑战,而那些仅得到一块糖果的孩子则表现得任性、犹豫不定、自尊心易受伤害且行动力低下。这种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糖果效应或称迟延满足效应。

【素材运用】

糖果效应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启示。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清晰的规划和理性的认知,学会控制,善于抵制诱惑,不被眼前短暂微小的利益所迷惑,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努力去争取未来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成果,拥有高瞻远瞩的能力,临财不苟的魄力和明察秋毫的实力,同时还要自尊自律,严于律己,做一名有远见的学生。

【适用角度】

眼光长远、耐心、培养自制力、延迟满足等

⑤羊群效应

【名词释义】

个人在做判断、下决策之前会受到大众的影响,倾向于追随多数人所同意的,最终变得和多数人一样。

【名词由来】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群羊面前设置了一个栅栏,领头的羊纵身一跃跳过栅栏,后面的羊也跟着跳过去。接下来的一幕就有趣了,工作人员将栅栏移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时,仍像前面的羊一样跳了一下,就好像栅栏还存在一样。这就是“羊群效应”。所以,有经验的牧民在放牧时,往往只要控制好领头的羊,这样羊群就不会走丢了。简单来讲,“羊群效应”可以理解为一种从众心理,跟风、随大流,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

【素材运用】

在这个全民视频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大量的信息充斥着真伪内容,如何提高辨析能力,如何避免羊群效应,将成为重要的论题。理智是生命的光和灯,我们都应该用智慧的眼睛看待世界,用客观的口吻诉说社会。或许跟随潮流显得容易而轻松,但独立自主、向往真理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

【适用角度】

理性思考、智慧、不随波追流,坚持自我,批判盲从等

⑥锚定效应

【名词释义】

人们在做决定前,总是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先入为主的认识,给思维造成诸多限制。

【名词由来】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首先制作了一个幸运轮盘,幸运轮盘上显示的是10到65的数字。但心理学家预设了机关,不论你怎么去转动幸运轮盘,轮盘指针最终都会停在10和65的位置。

接着,心理学家把被试人员分成两组。在一组人的面前,心理学家转动轮盘,显示了10这一数字作为他们的幸运数字。在另一组人群面前,心理学家再次转动幸运轮盘,显示了65这个数字。

然后,他们让两组被试人员回答一个问题:非洲国家占联合国所有成员国的百分比是多少?

你猜大家的答案是什么?

那些分别看到10和65的被试人员,分别给到的平均估值为25%和45%。

这一实验向人们展示的就是锚定效应。

【素材运用】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建构自己知识体系,当遇到别人为我们设定的“锚”时,最大程度地降低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

【适用角度】

创业创新、突破传统、敢于批判固有思维等

⑦潘多拉效应

【名词释义】

源于古希腊神话,女孩潘多拉没有听从宙斯的警告最终打开魔盒,形容“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其实只是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名词由来】

古希腊有个神话,说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为什么不能打开?还要‘绝对’?里面该不是稀世珍宝吧?”潘多拉越想越好奇,越想揭开真相。憋了一段时间后,她终于把盒子打开了。谁知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全部罪恶,结果让它们都跑到人间了。心理学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潘多拉效应”或“禁果效应”。潘多拉效应的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素材运用】

AI换脸技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娱乐、社交需求。但AI技术背后仍潜藏着诸多隐形危害,如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侵权问题等。“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开,一系列危害也将随踵而至。面对不确定的风险,各个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规范与管制,进一步把握好“鼓励创新发展”与“守护伦理底线”之间的平衡。

【适用角度】

反面论证、创新科技、个人或青年的成长危害等

⑧跨栏效应

【名词释义】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程度。摆在你面前的栅栏越高,你跳跃得越高。

【名词由来】

外科医生阿费列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糕,相反,与疾病抗争中,为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比代偿性正常的器官更强。他为此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从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他认为患病器官和病毒做斗争而使器官不断增强。假设有两只相同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后,另一只器官会承担起责任,从而使健全器官强大起来。

【素材运用】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无论是脑瘫诗人余秀华,残疾作家张海迪,还是失去光明的海伦凯勒,他们都是苦难的开辟者,探寻人生意义的颠覆者。面前的栅栏越高,他们愈加奋进,下一次跳跃的脚步愈坚定,跳跃得高度也越来越高。疾病给予他们痛苦,他们却越挫越勇,实现生命的精彩绽放与升华。

【运用角度】

自强不息,不畏困难,不怕挫折等

⑨破窗效应

【名词释义】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们在得到了新如果任凭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自由发展,人们在麻木不仁中会逐渐仿效这类错误的行为,最终导致犯罪滋生、社会破坏。

【名词由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整整一个星期,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它“下手”,后来菲利普·津巴多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过几个小时,那辆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素材运用】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一个看似无所谓的小错误也可能酿成大祸,破窗效应带领我们参透了人的劣根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应从最初就保持谨慎,在摇篮里扼杀祸端,真正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保护人生的窗户。

【适用角度】

防微杜渐、注重细节、可为与有为、构建和谐社会等

⑩框架效应

【名词释义】

面对同一个事物或问题,人们根据不同的描述,会做出不同的决策判断。

【举例说明】

一个医生给病人说:“手术后一个月内的死亡率是10%。”病人害怕了,他不敢上手术台。而另一个医生对病人说“手术后一个月内的存活率是90%。”病人想都没想说:“大夫还是您牛啊,愿意配合!”同样的事情因为不同的人表达方式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反应。医生可以设计不同的框架和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治愈率。

【素材运用】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家”。不同的语言构建了不同的世界,而多样的表达也彰显了说话的艺术。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无形中框住了听众的思维,影响着他们的判断方式。框架效应揭示了语言的技巧,也教会我们识别理性思维的陷阱。

【适用角度】

语言艺术、文化交流、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