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胃息肉 胃息肉一定要割掉吗

文章目录:

  1. 胃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2. 胃息肉简介

一、胃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不同类型息肉,其发生原因不同,具体如下:

1、遗传因素:有些多发性息肉与基因异常变异有关,这种情况下胃、小肠和结肠上面都会发生息肉。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增生性息肉,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炎,长期炎症反复刺激而导致。

3、长期服用抑酸药:有些病人需要长期口服抑酸剂,这种情况下胃酸分泌减少,会导致胃底腺增生,增加胃酸分泌,就会出现胃底腺息肉。

4、可能与饮食相关,比如饮酒、吸烟或者吃辛辣食物刺激也会导致这种情况。

引起胃底息肉的因素有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等都可引起慢性胃炎多由于饮食不规律等引发,还包括免疫因素,部分与患者血中自身抗体有关, 胃部息肉,一般是良性的不需要治疗,坚持每年都做一次胃镜,有增大的现象,需要治疗。

如您还有问题的话,可以点击电话咨询,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胃里有息肉形成并无特定原因,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长期烟酒刺激、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确定病因,并对因治疗。

常见原因

1、遗传因素:胃息肉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父母患有胃息肉,子女遗传的可能性高于其他人;

2、烟酒刺激:烟酒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不仅会影响到胃壁的血液循环,同时酒精中的乙醇也会影响胃黏膜,对胃壁造成刺激,使患有胃息肉的可能性增加;

3、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有害细菌,可在胃酸环境下生存,当胃内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就会对胃内的环境造成影响,并且释放出来的代谢产物还会对胃壁黏膜造成刺激,容易诱发胃息肉;

4、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长期存在充血、水肿现象,从而对胃壁细胞上皮组织造成侵犯,容易出现增生性的炎性息肉。

治疗方法

胃部息肉的治疗一般是在胃镜下行息肉摘除术,药物治疗对息肉意义不大。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息肉大小、性质、生长速度,决定是否需要切除。

注意事项

患者在进行胃息肉手术治疗后,24小时内保证卧床休息,8-24小时后进食温流质饮食,例如稠米汤、牛奶等。若无腹痛、腹胀症状,可进食半流质食物,例如面条、粥等。

二、胃息肉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疾病代码
  • 4 疾病分类
  • 5 疾病概述
  • 6 疾病描述
  • 7 症状体征
  • 8 疾病病因
  • 9 病理生理
  • 10 诊断检查
  • 11 诊断
  • 12 实验室检查
  • 13 其他辅助检查
  • 14 鉴别诊断
  • 15 治疗方案
  • 16 并发症
  • 17 预后及预防
  • 18 预后
  • 19 预防
  • 20 流行病学
  • 21 特别提示
  • 附:
    • 1 治疗胃息肉的穴位

1 拼音

wèi xī ròu

2 英文参考

polyp of stomach

3 疾病代码

ICD:K31.8

4 疾病分类

消化内科

5 疾病概述

胃息肉(gastric polyp)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

6 疾病描述

胃息肉(gastric polyp)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息肉这一名称不表示它的病因及组织学构造,只表示肉眼观察到的隆起物。

7 症状体征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8 疾病病因

目前病因不明。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

9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少数也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 *** 肉和腺瘤 *** 肉。

1.增生 *** 肉 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息肉较小,一般直径小于1.5cm,呈圆形或橄榄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组织学上可见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层腺体,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见,固有层见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息肉伴有肠化生。少数增生 *** 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但其癌变率一般不超过1%~2%。

2.腺瘤 *** 肉 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约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息肉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黏膜肌层无明显增生,肌纤维无分散现象。本型息肉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Ⅲ度者恶变率更高。

10 诊断检查

11 诊断

胃息肉常无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是通过X 线胃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被发现。胃息肉发生炎症时,则有胃炎样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食欲不振、胃灼热、腹泻等。息肉发生在贲门部时有吞咽阻挡感。发生在幽门管时,容易出现幽门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腹痛腹胀加重伴呕吐。息肉有溃疡或癌变时可出现黑便和呕血。胃息肉很少有阳性体征,合并炎症时上腹部可有压痛,出血多者有继发性贫血表现。

X 线胃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主要方法。X 线胃钡餐透视显示胃腔内呈现圆形或半圆形边界整齐清晰,表面平整的充盈缺损,多数在1cm 左右大小,有蒂者可见其移动。胃镜检查对诊断实属必要,镜下可见胃壁黏膜上有圆形或半圆形隆起,一般小于2cm,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呈正常黏膜象或呈鲜红色,质地柔软,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部分息肉呈菜花状表现,其表面或有糜烂或有溃疡。菜花状息肉和体积大于2cm 者有恶变之可能,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12 实验室检查

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多表现为粪潜血实验阳性或黑便。

13 其他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内镜下可见息肉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少数呈分叶状,有蒂或无蒂,多数直径在0.5~1.0cm 之间,少数直径大于2cm。腺瘤 *** 肉颜色往往较周围黏膜红,而增生 *** 肉则与周围黏膜相似。内镜直视下活检及组织学检查可明确其性质及类型,同时可进行治疗。

2.X 线检查 X 线钡餐检查表现为充盈缺损,对诊断胃息肉有一定价值,但其发现率低于胃镜,适用于内镜检查有禁忌证者。

14 鉴别诊断

胃息肉本身病理上可分为增生性和腺瘤性两种,后者癌变率较高(30%~58.3%),因此活组织病理检查鉴别,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15 治疗方案

1.内镜治疗 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1 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通过内镜定期随访,还可发现息肉复发,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癌变。

(1)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一般电流频率在300kHz以上,输出功率为30~80W。术前应尽量抽吸胃内液体,小于0.5cm 的无蒂息肉应首选前端球形的电凝器或电热活检钳电凝灼除。使用电热活检钳时,应先将其头部咬持轻轻提拉后灼除,对于有蒂及大于0.5cm 的无蒂息肉应尽量选择圈套器切除,但也可用球形电凝器或电热活检钳分次灼除。对有蒂息肉应将圈套器套于蒂上并尽量保留残蒂1cm 左右后通电,以避免组织灼伤过深而致穿孔。对于无蒂息肉灼除时应先以高渗盐水或1∶10000 肾上腺素溶液注入息肉基底部1~2 点,每点1.0ml,以免圈套切除时损伤肌层及浆膜层,然后用双活检管道内镜先以抓持钳提拉息肉头部,使其基底形成假蒂后再行圈套切除。对过大息肉可分期处理,即先将息肉头部以圈套器进行部分斜行切除,间隔2 周后斜行切除对侧部分,如未能完全切除可再重复,直到全部摘除;亦可采用吸引与电凝结合进行治疗,即在内镜前安置吸引套,将电凝用圈套器经活检孔置于吸引套内槽中,将内镜送至胃腔内,以吸引套头端与息肉紧密接触后,负压吸引息肉至全部吸入吸引套内,收紧圈套器,退出息肉进行电凝。对于较大有蒂或亚蒂息肉也可采用金属夹结扎后圈套电凝治疗,方法为经内镜活检孔置入可旋式夹闭装置器,于息肉蒂茎部进行多枚交叉金属钳夹,阻断病灶血供,待息肉头端呈紫色时,进行圈套电凝切除。采用圈套电凝术时需注意通电前要缓慢收紧圈套襻,并轻轻提拉以避免机械切割所致出血及组织过深灼伤,圈套襻收紧后要先电凝后电切,反复交替,每次通电时间数秒钟,也可用混合电流间歇通电治疗。

(2)微波灼除法:利用微波可使极性分子振动产生热效应的原理,而使组织凝固气化进行息肉灼除,且有止血作用,适用于直径小于2cm 的无蒂息肉,对较小息肉可1 次性灼除,较大者则需多次治疗。其输出功率为30~40W,治疗前可调整并固定每次烧灼的时间,一般为5~10s,也可用脚踏开关控制。操作时经活检口插入微波同轴电缆(天线),使球形探头密切接触病变部位,或针状探头刺入病变部位后进行灼除,应注意控制组织灼伤深度,以免造成穿孔。该法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易于开展。

(3)激光法:将激光器产生的高能量激光,经内镜活检孔导入的光导纤维照射病变部位,通过光能转变的热能,使其组织蛋白凝固、变性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多用于宽蒂或无蒂息肉的治疗。目前多采用Nd:YAG 激光,功率可根据息肉大小选用,一般为50~70W 不等,操作时光导纤维头端距离病灶1cm 左右,每次照射0.5~1s,时间过长可致穿孔,应予注意。较大息肉可分期多次治疗。另外亦可用激光治疗,其特点为对病灶周围组织损伤小,穿透深度浅。激光对准病灶后应迅速进行照射,以免胃蠕动损伤周围组织。

(4)尼龙丝及橡皮圈结扎法:通过结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病理证实,治疗后结扎部位肌层完整,仅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产生局部缺血坏死。结扎后1~4 天内局部黏膜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及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浅表溃疡,并逐渐被瘢痕组织取代而愈合,故有可避免穿孔发生的优点。方法:于内镜前端置一透明吸引套。将结扎器自活检孔送入并自前端探出,将尼龙丝结扎套或橡皮圈置吸引套内槽内,将内镜送至胃腔内,以吸引套头端与息肉紧密接触,负压吸引息肉使息肉全部吸入至吸引套内,拉动结扎器手柄,使用尼龙丝或皮圈结扎于息肉根部。结扎后第1 周内息肉脱落并形成浅溃疡,第3~4 周形成白色瘢痕而愈合。

(5)氩离子凝固术:氩气可通过离子化传导由钨丝电极产生的高频电能,使组织发生凝固效应,近年来应用于内镜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主要适用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1.5cm 者。经内镜活检孔插入氩离子凝固器导管,使导管头端距离病灶上方0.3~0.5cm,启动脚踏开关进行氩离子凝固治疗,每次1~3s。

(6)冷冻法:将致冷气体经特制导管通过内镜活检孔直接喷洒在息肉表面,或用特制的冷冻杆对病灶进行接触冷冻,使组织坏死脱落。因此法对单个较大息肉难以1 次性治愈,故目前少用。

(7)射频法:射频为一种200~750kHz 的电磁波,进入病变组织后,局部产热使其水分蒸发、干燥而坏死达到治疗目的。操作时控制射频治疗仪输出功率为23~25W,工作时间为5~10s,将电极经内镜活检孔导入后,对病变进行治疗。

(8)酒精注射法:内镜下用无水酒精围绕息肉基底部一圈作点式注射,每点0.5ml,见白色丘状隆起为度。一般只用于广基息肉的治疗。

2.抗Hp 治疗 近年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增生 *** 肉的发生密切相关,Hp 阳性的增生 *** 肉患者在成功根除Hp 感染后,其中约40%病例息肉完全消退。因此,对于增生 *** 肉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行Hp 检测,若阳性则应行根除Hp 治疗,然后根据息肉的消退情况再作相应的处理。

3.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为:

(1)大于2cm 的无蒂或广基型息肉。

(2)息肉进行性增大者。

(3)病检为腺瘤 *** 肉伴异型增生、可疑癌变和癌变者。

16 并发症

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17 预后及预防

18 预后

胃息肉一般多为良性,无症状者勿需治疗。增生息肉为非肿瘤 *** 肉,因为不会发生恶性病变,经内科对症处理,效果较好。腺瘤 *** 肉癌变率可达30%~58.3%,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即手术治疗。

19 预防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20 流行病学

胃息肉在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约为1%~3%,男性多于女性。

21 特别提示

本病无特殊预防方式。

治疗胃息肉的穴位

  • 长频 入胃,穴在口旁骨隙中,故名口禾髎。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

  • 长颊 入胃,穴在口旁骨隙中,故名口禾髎。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

  • 和窌 入胃,穴在口旁骨隙中,故名口禾髎。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

  • 长髎 入胃,穴在口旁骨隙中,故名口禾髎。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

  • ?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2条关于胃息肉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胃息肉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