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计划在2月中旬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同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举行会谈。
继击落气球事件之后,美国方面自导自演,自己提出来访华,又自己推迟取消,给本就持续紧张的中美关系火上浇油, 而本次气球事件,根本上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对外、特别是对华关系上的混乱。
一个高空气象观测气球而已,美国类似此类高空观测仪器飘入他国国境的情况,每年比比皆是。
美国务卿布林肯
根据事实而言,美国过去也有十多个气球飘入中国境内,中方也曾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击落过此类仪器,但中方何曾为了这么一个气球而大动干戈,质问美方?
而现在,拜登政府为了一个和政治毫无关系的气象气球,不仅取消了极其难得的中美对话机会,甚至还无视军方的表态,问中方要解释,放任“反华”派议员挑唆对华舆论,引发外交关系紧张。
由此可见,当前的美国政府,自中期选举之后,就已经完全被裹挟在两党极端政客的政治操弄之中,步伐大乱。
美中期选举驴象之争
展开全文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也早就摆明了不想过度刺激双方外交关系的态度,美国对中国的心思,重在遏制而非“正面冲突”,所以在台海局势发酵之后,美方也不敢再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越雷池半步。
因此无论外界怎么猜测,大多数观点都认为不管中美关系未来一年如何波折,美国不会主动放弃同中方接触。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布林肯在慕尼黑会议期间会见王毅,也并不奇怪,但美国国务院并没有第一时间对该信息给予肯定。
普莱斯
美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莱斯称,王毅与布林肯的会晤并不在美方的慕尼黑会议日程表上,但美方也在评估可能的接触机会。
同时普莱斯还称,建议媒体向中方就此问题寻求意见,似乎美方认为主动权在中方手上,在否认会晤之后,普莱斯不忘继续粉饰美国的外交嘴脸,称华盛顿方面仍致力于维持对华联系渠道。
普莱斯的回应,表明中美关系其实已经在逐步转向,双边关系可进可退,接触对话可有可无,因为双方都不认为会晤能取得实际性成果,且对于彼此的想法心知肚明。
美总统拜登
此番布林肯的访华计划,中方从头到尾没有进行正面确认,美国自己宣布访华,自己宣布取消,中方仅仅是对此“表示尊重”,与我国一贯“礼尚外来”的外交原则似乎并不合拍。
这其实说明我们已经彻底习惯了拜登政府的外交套路,以不变应万变,以处若不惊对无中生有,你出招但我不接,因为接了也没用。
毕竟双方在谈判桌上有说有笑,“深入交换意见”,结果交流一通,对方该怎么制裁你还怎么制裁,这种会晤的意义在哪里?
美国霸权
要知道此前王毅主任就和布林肯在巴厘岛二十国集团会议上会晤,王毅指出了中美关系应走出之前的政治纠缠,继续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推动外交格局发展。
而布林肯则承诺美方不寻求对华打“新冷战”、不寻求围堵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双方评价此次会晤是“实质性的,也具有建设性的”。
结果呢?二十天后,所有人都看到了,美国就是可以一边立字据讲规矩,一边再撕合同破规矩。
中美气候合作
中美之间的对话,一轮接一轮,今天谈合作,明天谈气候,屡谈屡破,破而再立,与之相对的,是美国对中国的各类制裁,始终“持之以恒”,越收越紧。
近期,美国再次宣布对中企制裁,并开始拉拢荷兰和日本在芯片制造前沿技术上联合封锁中国,美国“芯片法案”下的对华高科技制裁网,已经初具雏形,这一切,都发生在布林肯计划访华的期间。
现在,西方媒体又开始放烟雾弹,烘托中美外交会晤,美国也不否认,摆出一副拭目以待的样子。
芯片制造设备光刻机
很明显他们都在等待中国的表态,但他们都不会听取中国的意见,也不会在乎中方的诉求,因此不论有没有会晤,美国在中美会晤上看不到突破口,中国在中美会晤上也看不到希望。
因此面对美方没有诚意的对话要求,不需要过多理会,毕竟这不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任何改善,除非美方向方展现出应有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