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潘磊
编辑丨海腰
题图丨Uhnder产品
在中国建厂,是特斯拉解决量产地狱,股价起飞的开端和基础。
有同样想法的,不止马斯克一人。
“中国市场会帮助我们加速IPO进程”。
4D数字成像雷达芯片技术公司Uhnder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nju Hegde说,中国对Uhnder在营收乃至资本市场方面取得进展至关重要。
他指出,传统雷达可以探测三个维度的信息,即方位、距离和速度。“4D就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高度的探测”。
Uhnder创办于2015年,总部位于美国奥斯汀,目前已经完成4轮融资,并从投资者处筹集到超过2亿美元资金。
但作为一家美国公司,Uhnder期待在中国找到更多客户。
Manju Hegde在2023年底专门赴华进行了一场商务旅行,并和潜在客户会见。
他强调,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同时也在创新技术应用上效率更高。
对于4D雷达这样的产品而言,中国客户从验证到上车只需要18个月。
但在欧美Tier 1(即一级供应商)处走完这个过程,则需要3-4年。
基于此,他要求Uhnder的产品要跟上“中国速度”,而不是沿用海外那一套工作节奏,以免在拓展中国市场时“水土不服”。
这位曾供职于AMD、麦格纳等大公司,并且有成功创业经历的创始人认为,如果能够在今年上半年拿到来自中国的订单,那么在2025年前就能看到(搭载Uhnder产品的)新车上市。
“这会为我们的营收带来非常积极的贡献,而如果有了营收,那么IPO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中国落地效率更高
为了推广4D数字成像雷达解决方案,Uhnder去年底专门在上海举办了一个“车载雷达数字化转型论坛”,并邀请了来自车企、本土Tier 1在内的合作伙伴参加。
Manju Hegde说,Uhnder对中国市场非常感兴趣。
他首先提到了中国对自动驾驶的鼓励政策。
考虑到Uhnder的4D数字成像雷达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感知性能,政策因素显然是驱动业务发展的积极因素之一。
图源:Uhnder官网
“中国现在非常注重ADAS、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他表示,中国去年底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对L3/L4自动驾驶的准入规范进行了具体要求,并完善了相关规则。
对此他认为,目前还没有其他政府能做到同样的事情。
与此同时,如今中国在电动汽车、网联汽车领域的发展非常瞩目,在他看来这都是市场机会。
Manju Hegde认为,看好中国市场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并且中国市场和欧美市场的区别在于,欧洲和美国的消费者并不在乎汽车上的传感器。
但在中国,传感器的选择对中国消费者很重要。
由于中国首屈一指的市场体量,中国的Tier 1、OEM厂商在ADAS、汽车自动化领域非常先进,这意味着这些客户对创新技术持开放态度。
这让中国在新技术落地方面表现突出。
“如果我们和欧美的OEM或者Tier 1合作,可能要到2026年甚至2027年(搭载Uhnder产品的)汽车才会上市”,他称,同样的事情中国客户可能在2025年就上市了。
这对Uhnder加快在资本市场的进程至关重要。
有望在3到4年内IPO
Manju Hegde说,按照目前的业务规划,Uhnder有望在2026年左右实现盈利。
但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而只有在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OEM或者Tier 1处获得大量订单,才能迅速增加营收,并提高公司估值。
Manju Hegde表示,在几个月前完成了一轮融资之后,Uhnder正在推进新一轮融资,所筹集的资金足以支撑到公司实现盈利。
到那时,Uhnder将会从投资者处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
Manju Hegde强调了订单的重要性。
图源:Uhnder官网
他称,初创公司进入汽车行业的门槛相当高,因为很难获得车规级别认证,而且产品上路的过程也很严苛。
“但是如果你开始赢得订单,营收就变得可预测了”。
他认为,如果Uhnder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获得订单,并规划好接下来6年的产品和营收计划,“资本市场将会更加乐观”。
“投资者往往非常喜欢企业去推进IPO,只要和一些大厂签署了合作协议,那么我们就能够预测后期的大致营收”。
Manju Hegde还举出了Mobileye挂牌资本市场的案例。
Mobileye在2014年首次公开募股时,年度收入只有5000万美元,但市值却高达160亿美元。
“这是因为投资者对Mobileye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拥有良好预期,投资者认为Mobileye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收入”。
Manju Hegde说,Uhnder也将在大约3到4年后处于类似阶段,“我们会有各种产品创新,营收会进一步赶上,会收获更多的客户,市场也会更看好我们的表现,我们的估值应该能够不断往上提”。
他透露,Uhnder希望能够在3~4年内进行IPO。
4D雷达和激光雷达目前有竞争,未来会融合
在被问及4D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对比时,Manju Hegde表示两者的关系很微妙。
他坦承,激光雷达在某些场景下的确有优势,比如拥有更高的分辨率。
但他认为在商业化层面,4D雷达更具有竞争力。
“雷达作为传感器已经在汽车上应用了30年,而激光雷达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技术——尽管成本已经从1万美元下降到了500美元”。
Manju Hegde指出,4D雷达和激光雷达并不是互斥关系,只是在自动驾驶各个阶段扮演的角色不同。
对于现在的L2++级别的辅助驾驶和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来说,4D雷达可以替代激光雷达的角色。
在这个级别,双方还有一些竞争关系。
但是到了L3以上级别,4D雷达和激光雷达就要实现融合,以获取更大的自动驾驶能力。
图源:图虫创意
“当自动驾驶进入到更高级别,肯定需要实现多种传感器融合,既要有摄像头,又要有激光雷达和雷达,这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合作、互相补足的关系”。
在当前L2阶段,4D雷达显然具有一些竞争优势。
这些优势包括更小的体积,更大的算力,以及更大的探测能力,能在恶劣天气下识别目标,等等。
具体到Uhnder的产品,Manju Hegde举了一个例子——高通在1994年实现了手机信号的数字化,从而推动了智能手机的出现——Uhnder正在以数字雷达的方式重新定义车载雷达。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雷达都是前端接收模拟信号,然后后端再进行数字化处理。Uhnder所做的就是将前端和后端都实现数字化,也就是我们的调制过程是数字化的”。
Manju Hegde称,Uhnder数字雷达芯片实现了更低成本,以及更强大的性能。
他表示,恩智浦和TI(德州仪器)现在部署的雷达芯片是3x4的,12 个发射器、12 个通道。“Uhnder的芯片有 192 个通道,高出16倍,分辨率更高一些”。
而且因为Uhnder是基于数字编码调制的技术,可以实现抗干扰,准确性也更高。这些都是自动驾驶在L2++、NOA、L3和L4必须面对的问题。
先有客户后创业
Uhnder在4D数字雷达领域的技术创新,跟Manju Hegde的职业经历密切相关。
他的专业是数字通信,而且博士论文就是关于 CDMA 技术研究。
Manju Hegde还曾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做过电气工程学教授。
在那之后,他连续创办了几家初创公司。
其中一家初创公司名字叫Ageia,后来被英伟达收购。
收购交易完成之后,Manju Hegde加入英伟达,成为了英伟达第一位编码器业务的总经理,负责GPU的编程语言。
在创办Uhnder之前,Manju Hegde在AMD担任副总裁。
Manju Hegde
2015年,麦格纳(Manga)的CTO找到Manju Hegde,询问能不能用通信技术做一款数字雷达芯片。
在麦格纳找上门之前,Manju Hegde的创业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先做出产品再去找客户。
但现在有了麦格纳这个现成客户,而且对方还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所以Manju Hegde没有理由拒绝这个创业机会,于是创立了Uhnder。
Uhnder成立后就得到了投资者的支持。
除了麦格纳之外,上汽集团、TSMC、TDK、高通、ACME等都投资了Uhnder,目前已经完成了D轮融资,且正在推进下一轮。
对此Manju Hegde表示,经营一家半导体公司成本真的很高,制造芯片的成本也很高。
另外,做汽车供应链的成本更高。
因为汽车的设计周期长,短时间内很难有收益。“我们既是一家半导体公司,又给汽车供货,因此公司的运营成本可想而知,我们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去支持公司的运营”。
好消息是,Uhnder的产品已经实现出货。
2022年11 月,Uhnder的芯片开始出货,并在2023年7月实现量产,现在每个月都有数万颗芯片部署到量产汽车上。
来自Fisker的Ocean SUV是第一款搭载Uhnder产品的车型。
对于至关重要的中国市场,Uhnder早在五六年前就在深圳建立了办公室,而且在深圳开展了各项硬件研发工作。
Manju Hegde透露,Uhnder现在已经和两家中国顶级的Tier 1进行了合作,不过出于保密协议,无法透露这些客户的名字。
他表示,Uhnder愿意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
但他也指出,目前Uhnder尚无法提供由中国大陆制造的芯片。
“我们要在中国和欧美供应链的相关背景下进行战略思考。因为世界形势在快速变化,我们需要进行对应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