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火把节是几月几号

六月廿四日。火把节,史称“星回节”,《路南(今石林县)州志》记载:“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为燎,以腥肉为牲,互相馈赠,谓之星回节,俗称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彝族人民心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

文章目录:

  1. 火把节是几月几号
  2. 火把节几月几日
  3. 什么是火把节
  4. 火把节是什么时候
  5. 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

一、火把节是几月几号

六月廿四日。

火把节,史称“星回节”,《路南谈带(今石林县)州志》记载:“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为燎,以腥肉为牲,互相馈赠,谓之星回节,俗称火把节”。

是中国西南彝族人民心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类似于汉族的春节,至今已传承喊此了2000多年,完整的记载始见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明”。

火把节寄托了彝族人民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家人健康的美好愿望,千百年来,主要以民间自发组织的形式流传于整个彝族地区,《滇系》记述:农民持炬照耀田间以祈年,通省皆然。

火把节在“西南文化区”的传承

火把节不仅仅只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作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在彝语支其他民族如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中也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火把节习俗在这些民族中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与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间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也与这些民族尤其是彝语支民族的历史郑侍迅源流、文化传承和社会交往紧密相关。

二、火把节几月几日

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四号。

火把节,又称“星回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其中以彝族火把节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场面壮观、参与人数多、较具浓郁民族特色,彝语将其称为“朵次”。

火把节最初是先民用打火把来祈祝丰收,后来逐渐扩展为以举火把为主,祝福欢娱、社交等盛大的综合性节日,被誉为“东方狂欢茄旦节”或“东方的情人节”。

2006年,云南楚雄、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贵州赫章县彝族火把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火把节的由来: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各具民族或地裂宴域特色,大致可将其传说分为彝族传说和其他民族传说。

在汉族中,有蜀汉诸葛亮南征举火把凯旋之说;在白族的传说中,火把节是纪念慈善夫人的;纳西族是以火把节来纪念一位年肆纳银老的天将;拉祜族的传说是用来纪念善人消灭恶人的;彝族传说则是用来纪念大力士阿体拉巴的。

其中以彝族传说流传较为广泛,普遍被人们所接受。民间传说虽然有着神化、虚幻的成分,但对于考究火把节的来历仍然有一定的价值。

三、什么是火把节

火把节是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轮吵地区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在火把节期间,人们会手持小型火把在田间、住宅周围绕行,并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腊巧侍角。此外,青年男女还会在寨中大火把周围弹唱、跳舞,彻夜不息。火把节不仅是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一个集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于一体的综合性宽谈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是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唯含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为期三天三夜。这个节日起源于人们对火的崇拜,意在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在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会用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在寨中,人们则在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后点燃,使得整个村寨通明。同时,人们还会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青年男女在寨中的大火把周围弹唱、跳舞,欢庆节日,人们还会进行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此外,火把节期间还有贸易集市。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是:很久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指银笑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但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搏运火把节的信息,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或咨询当地人。

四、火把节是什么时候

火把节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是白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斗牛、赛马、摔跤、歌舞表演等艺术形式。

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火把节的民俗文化

由于长期的历时性发展(时间维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变(空间维度上的),火把节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可能还是早期那种单一形态,而是复合形态,含括了传统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包容着宗教、信仰、伦理、歌舞、技艺、民间审美等丰富的内涵。民间广泛流传的“火把节传说”,就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以上内容参考

五、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

火把节的风俗:接点火种、耍火活动、运动项目(斗牛、摔跤)、选美、篝火晚会。寓意是通过以一年为周期生产时序象征,来强化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时间观念。它主观上采用敬天祭祖、送火把等仪式,在客观上起到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

1、接点火种

生活在云南的白、彝、普米、纳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为传统的火把节,举办各种活动欢度,种“太阳”。每到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种“太阳”活动。

2、耍火活动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3、斗牛

一声洪亮的牛角号响起,两头公牛怒目圆睁,相向而来,一声低吼,两对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观众呐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励,时而边疆猛攻,时而力敌相峙,时而血花飞溅,时而伺机反攻。胜利的牛头颈披红戴花,由主人牵着绕场一周,游亮由此身价倍增。

4、篝火族磨磨晚会

夜幕低垂,人们吃着烤肉,然后以松枝点燃火焰,手举火把围绕跑一圈,祈祷消除虫灾病害,祈求丰收连年。热情沸腾的群众,将火把围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万的彝族儿女跳起“大三弦”舞。

5、选美

彝族人世代爱美,追求美,“选美”自古以来一直是彝族传统火把节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兆斗动内容。它不同于当今世界集商业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选美”活动。美丽的彝家姑娘盛装打扮,手持黄伞,围着草坪上的火堆缓缓舞步表演“朵乐荷”。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5条关于火把节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火把节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