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柳林县三交传统包头鼓子苗歌在吕梁山口碑满满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 在黄河东岸的巍巍吕梁山上,有一朵民艺奇葩,枕着黄河的浪涛声,带着泥土的芬芳,飘着枣花的浓香,千百年来回荡在古镇老百姓的苦乐年华之中。它就是柳林县三交镇古传统包头秧歌。

三交镇古传统包头秧歌以其独特的包头装束与震天动地的锣鼓声,闻名于秦晋黄河之演,素有“黄河擂鼓响秦晋”之说。

三交的古传统包头秧歌源于唐宋盛于元明。古时候黄河经常泛滥成灾,河东的三交人民,在抗洪胜利之后拿起抗洪的道具,自由欢快地唱起来,扭起来,跳起来,逐渐形成了古传统秧歌,代代相传。由原来的欣逢佳节喜庆丰收的民间娱乐活动演化为老百姓祭河神行船平顺安全,敬龙王祈祷风调雨顺。

每逢春节时,百余人的秧歌队伍巍为壮观,鼓声如雷,节奏明快,扭唱幽默,豪放热烈,犹如汹涌澎湃的黄河浪涛声。乐队后面“包头的”、“丑角则”随乐声起舞,“掏场子”花样甚多,如“四象斗八卦”、“十二连灯”、“一炉三炷香”等。再加上伞头即兴演唱,包头演员装束古风古韵,两三人入场演唱,幽默诙谐,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红火火欢度春节,三交村组织起传统包头鼓子秧歌队,走街串巷,载歌载舞,锣鼓喧天奏响幸福生活的新乐曲,开启新的一年的新篇章,用传统方式表达最朴素的向往和希望!(李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