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正文

《旺扎的雨靴》理想与现实

引子

有时候晚上做梦会梦到第二天可能发生的事儿。

影片《旺扎的雨靴》讲述了生活在藏族村庄的一年级小学生旺扎羡慕其他同学在雨天都有漂亮的雨靴,于是请求母亲去村口的小商贩那里用羊皮子换雨靴,母亲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违背丈夫的心意,给旺扎换了一双蓝色的雨靴。然而拥有雨靴的小旺扎却久久等不到下雨天,最终,旺扎为了天气能够下雨,而设计将挡雨的防雹师的木剑藏起来,心愿即将达成的旺扎和姐姐拉姆奔跑在田地间,伴随着旺扎心满意足的笑容,电影缓缓拉下帷幕。

《旺扎的雨靴》理想与现实

在影片中,父亲想要用羊皮子换两把镰刀,而旺扎想要换雨靴,父子二人的矛盾很明显,父亲的言辞不容置疑,而小小的旺扎几乎没有说话的空间,即便如此,旺扎还是梦想成真,勾连父子二人的母亲发挥重要作用。母亲尽可能的呵护旺扎幼小的心灵,尽管母亲没有钱,但是总是站队旺扎一边,试图说服丈夫给儿子买雨靴,在稍微拥有一点决策权之后,犹豫再三还是选择满足儿子的小愿望,可以说,母亲对旺扎细致的关心和爱护在一定程度上和旺扎父亲困于现实生活对旺扎缺乏关注的严肃举动达到了某种平衡,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即使旺扎的家庭贫困,但是在影片中却还是温馨多于窘迫,和谐多于破裂。换言之,理想和现实找到了一个恰当的交汇点。

《旺扎的雨靴》理想与现实

影片前半段完成了使旺扎得到雨靴这一任务后,后半段则围绕如何才能穿雨靴这一目的展开,穿上新雨靴的旺扎开心兴奋溢于言表,影片用充足的细节来表达旺扎的愉悦心情,旺扎睡觉前把雨靴放在枕头旁边、第二天早早起床整理文具、向拉姆姐姐展示新雨靴、用手擦去雨靴上的灰尘等等一系列行为动作都将旺扎的喜悦的情感表达出来。在看到此处时,不禁使我回忆起儿时母亲给我买回来一双我心心念念的有一个漂亮蝴蝶结的鞋子时我的开心快乐。可以说,导演对孩童时期的心理情感拿捏的十分到位,具体到影片中,丰富的细节内容使整部影片非常真实而又完整,真情实感的流露于无形中令人心生感动。

《旺扎的雨靴》理想与现实

如前文所述,在买雨靴的环节,母亲的存在化解了父子二人的矛盾,在后期穿雨靴的故事中,影片同样在讲述父子二人的对立冲突,但是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者说,并没有设置一个令人欢喜的大团圆结局使父子二人达成和解,相反,影片将父子希望不要下雨和儿子希望下大雨这两天叙事线索平行处理,直至结尾,都没有给出结局。在影片接近结尾处,父亲还在请求防雹师一定要阻挡暴风雨,不要毁坏庄稼影响收成,而旺扎却在凭借一己之力阻止防雹师施法阻挡暴雨的来临,二者的行为截然不同,影片用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引导观众自己思考,暴雨究竟有没有来临。

《旺扎的雨靴》理想与现实

《旺扎的雨靴》理想与现实

事实上,两种结局依然归根到底依然是关于理想和现实的选择,正如影片隐晦的传达出的观点,在买雨靴这个象征性事件中,矛盾冲突的双方是父子与孩子,问题的解决是小范围的妥协与退让,更不用说这还是在一种亲密关系的前提下,所以讨论理想与现实在多大程度上能达成一致是较为容易的。

《旺扎的雨靴》理想与现实

但是在后半段,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和谐显然是困难的,首先是矛盾产生的双方表面上是孩子和父亲不同的考虑,而实则是人与大自然的对抗,这并不能通过简单的一方的妥协而解决问题;其次,大自然的不可预测性也决定了这一矛盾是没有边界的,其实就是无解的。可以看到,在影片中,导演并不过多的关注矛盾的解决,而是关注矛盾本身,以此作为叙事动力,推动情节发展。

《旺扎的雨靴》理想与现实

电影《旺扎的雨靴》清新自然的影像风格也与藏族地区人民的淳朴善良相呼应,尽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贫穷落后,但是却没有消极的悲观情绪,反而是一种积极向上,努力改造现有生活的韧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如影片中导演通过母亲的角色形象调和父亲和旺扎的矛盾,以尝试羽化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界限,藏区地区的人民也在通过改造自我的方式,追求理想的生活,尽管是任重而道远的。

一影一话谱人生虚实

俱是覆舟风雨书字可抵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戏剧与影视学

终南影话电影小组